APP下载

“X+精”结构的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分析

2021-02-01许佳佳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词缀情态义项

许佳佳 王 琴

(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阜阳 236037)

一、“精”的语法化及“X+精”结构的类型

(一)“精”的语法化。“精”最初是一个常见的普通名词,其本义表示筛选的上等米,扩大引申为萃取的优秀部分,即“精华”,也可以指构成万物的灵气。如:

(1)精,择也。从米,青声。(许慎《说文解字》)

后来经过多次扩展和引申,有了表示超肉体、超物质的精灵、妖精义,即“妖精”。如:

(2)将击芙蓉之精(《文选·宋玉·风赋》)

除此之外,“精”还可以表示人的精气、精力。如:

(3)惊而夺精,汗出于心。(《素问·经脉别论》)

随着“精”使用范围的扩大,后来又由名词义泛化出了动词词义,表示熟练、精通或充满精力,使人振奋。如:

(4)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伤寒论·序》)

“精”的名词义在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引申出了形容词词义,表示精细、专一或优秀、细致等义。如:

(5)精思博会,十年乃成。(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在形容词的基础上又泛化出副词义,表示很、非常义。如:

(6)夫自为人官,自蔽之精者也。(《吕氏春秋·勿躬》)

后来,随着“精”的语法化进程进一步加深,又衍生出助词义,多用于词尾,充当类词缀。类词缀“精”在现代网络用语中使用非常普遍。

(7)我也不知道是谁的查理布朗女孩,海南甜系腿精女孩。(新浪微博2018-04-29)

当然,无论是作为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副词,包括类词缀的用法在内,“精”的语义发展都是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泛化,并不是单一前行的。任何一种词义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出现的“精”的类词缀用法也经历了一个语法化斜坡,由不同层级的语义逐渐虚化、演变而成。

(二)“X+精”结构的类型。随着“精”的语法化发展,“X+精”结构也有了不同的指称对象,按照指称对象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指超物质、超肉体的精灵、妖精。

(8)此儿是西域大树精,养之宜兄弟。(《太平广记》)

2.指反常态的动物或植物。

(9)养了好多年的芦荟精送给别人了,有点舍不得。(新浪微博2018-01-08)

3.指具有某一特定义项的人。

(10)请谈谈你对曲妖精和关雎尔的看法?(新浪微博2017-06-07)

不同类型的结构对“X”和“精”的要求也不同。第一种类型是传统意义的保持,对“X”没有限制,“精”也有具体实义;后两种类型是后起的新兴结构,随着“杠精”“腿精”“柠檬精”等词在网络上的流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X+精”类的同族词。这时“精”已经充当类词缀角色,要求“X”必须具有某一特定的义项,且该义项可以有程度量的差别。

二、“X+精”结构的语义特征及其认知机制

(一)“X+精”结构的语义特征。

1.“X+精”结构的主观化。语言通常是话语者主观情绪的外在表现。无论传统意义上的,还是近些年新兴的“X+精”结构,都可以用在日常交际或心理活动中,表达说话者对某事件或某人的看法。例:

(11)鸣斋先生冷笑道:“什么海的女神,简直是妖怪,河蚌精!”(苏青《歧路佳人》)

例(11)中鸣斋先生用“妖怪”“河蚌精”表达了对“海的女神”的不满。

2.“X+精”结构的程度量。传统的“X+精”结构不受程度词修饰,但是在具体的句子中却可以表示高量级的程度义,这是因为这个结构本身就带有固定的主观程度义[2](P18)。例:

(12)他对女性产生了偏见,认为女性都是引诱男人的“狐狸精”。(《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

虽然,“狐狸精”前后都没有程度词出现,但是我们知道,一般只有非常喜欢引诱男性的女性才被称作“狐狸精”,这跟“精”具有表示萃取的精华义有直接的关系。

新兴的“X+精”结构有些不受程度词修饰,但有些也可以直接被程度词的修饰,二者都表示的是高量级的程度义。例:

(13)希望大家一起勇敢直面偏见,破掉杠精们的阵法,还原一个真诚客观的探讨空间。(新浪微博2018-05-16)

(14)他们竟也很“戏精”的配合逗大家开心。(搜狐网2017-09-28)

例(13)没有程度词修饰,但是由于新兴的“X+精”结构要求“X”必须具有某一特定义项,且该义项具有程度量,因此“杠精”本身表示特别爱抬杠的人。词汇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精”仍处于语法化进程中,类词缀功能进一步发展,部分结构也出现被程度词修饰的现象,如例(14)用“很”修饰“戏精”,表示高程度量。

3.“X+精”结构的属性义。“X+精”结构的属性主要表现在它的语义特征上,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主要指的是它的概念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精”字义项共有10条,其中符合“X+精”结构的义项有两条:一是“提炼出来的精华”,如“味精、酒精”;二是“妖精”,如“琵琶精、狐狸精”。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色彩义、隐喻义等,新兴“X+精”结构的属性主要表现在社会属性上。例:

(15)口红精们最爱这14支冷门唇膏。(网易网2019-04-23)

例(15)“口红精”并不是真的指口红修炼成精,而是指那些喜欢收集口红的一类人和经常羡慕、嫉妒别人的一类人。现代新兴的“X+精”结构引申为具有某一特定义项且该义项的意义程度极深的人,自然属性逐渐弱化的同时,社会属性增加明显。

(二)“X+精”结构的认知机制。

1.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指依据两个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将事物特征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投射,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共有的。[3](P127)概念隐喻认为当人们与客观世界接触时,大脑会构建出无数个意象图式,这些意象图式有利于概念的识解[4](P42),“X+精”类构式在图解过程中,隐喻机制更是作用独到。当“X+精”结构中“X”的性质被确定,其本身特有的某个属性会不自觉地被映射到目标人群,在“X+精”结构压制的作用下,目标域的对应属性被激活,形成与源域相一致的推理模式。如“柠檬精”一词,用柠檬的口味特征“酸”来隐喻吃醋时的状态,是将“柠檬”的口味特征作为源域向“柠檬精”这个描述一类人情感状态的目标域的映射,该映射将抽象的情感状态“吃醋”用“柠檬的酸性”描摹出来,给人以形象、生动且独具匠心的画面感。

2.概念转喻。除了通过“X”与新兴“X+精”结构的属性相似进行隐喻构词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由部分替代整体的转喻转换而来的。转喻是以事物间相邻或相近的关系为基础,在同一认知域内用部分代替整体、整体代替部分或部分代替部分的认知方式实现两个相近概念域的成功指代,这种思维方式为“X+精”类结构的图解提供了新的推理方式[4](P42)。例如“杠精”,该词是指那些经常通过抬杠获取快感、总是唱反调、争辩时故意持相反意见的人,那么此处转喻的作用机制体现在将“抬杠行为”这一源域向“实施此行为的一类人”这一目标域过渡。又如“鸽子精”,指的是关注同一目标却不能抓住事情的重点而反复提问的一类人,此处“鸽子精”和“精”都同时蕴含“一类人”这个义项,二者具备相关性的特点。这些通过转喻转换而来的新兴“X+精”结构,是属性达到极致的集中表现。

三、“X+精”的语用功能

(一)焦点表述。“X+精”作为表达确定义的常用口语结构,其主要的语用功能之一就是焦点表述。焦点可分为自然焦点、对比焦点[5](P92)等。

自然焦点是句子中的自然重音,常出现在句末,所以也被称为句末焦点或句尾焦点[5](P92)。例:

(16)也许是因此罢,她的爱惜家财的心或者比较的差些,她往往成了“败家精”。(鲁迅《关于女人》)

例(16)中的“败家精”表达了对“她”不爱惜家财,败家行为的确定。位于句尾的“X+精”,语气自然突出,表达的确定义清晰自然,容易让听话者接收到话语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而对比焦点通常多放在语境中,需要通过对比突出或用重音来体现,前后两个小句之间往往存在因果或顺承关系。例:

(17)只见他挤鼻子弄眼,一副猴精作怪的模样,众人想笑而不敢笑。(莫言《檀香刑》)

例(17)通过作怪的行为突出他“猴精”的模样,惹得众人想笑,这里的“猴精”就是说话者想要表述的焦点,要重读。

(二)主观情态。“X+精”结构具有[+主观性]的语义特征,所以其语用功能还包括它的主观情态。一般认为情态是事件或说话者表达的对世界认识的方式,因此在具体语境中就会表现出说话者不同的主观情态[6](P22)。

1.表确定。

(18)就算是个美男子,假如只看他们的影子,简直像个芋头精似的,样子可真好笑。(夏目漱石《我是猫》)

例(18)表达了一种确定义,这时的“X+精”结构不涉及褒贬,只是对判断句的一种肯定回答。

2.表贬义。

(19)具有杠精特质的人,在思维里的某一块区域总是过于敏感,又恰巧因为某种反应性遗传而热衷语言暴力,习惯与人争执,为杠而杠。(《新周刊》2018-04-03)

“X+精”结构表贬义出现的时间较短,大多情况都是在特定语境下,受语境影响。例(19)对“杠精”行为的特质进行了表述,表达了对这一类人强烈的不满和讨厌。

3.表惊讶。

(20)小泰迪玩滑板车,还会自己用脚蹬,这不是狗,是狗精。(新浪网2019-03-21)

例(20)中“小泰迪”既会玩滑板车,还可以自己用脚蹬,这一行为超出了网友的预期,所以“狗精”也表惊讶的情态。由此可见,表惊讶的“X+精”结构前后小句往往存在预期不一的现象,这也是其能表惊讶情态的主要原因。

4.表赞美。

(21)自制的李钟硕手机壁纸,漫画里的男主角,是睫毛精本精没错了。(新浪微2018-05-16)

例(21)用漫画里的男主角形容自制的李钟硕手机壁纸,长长的睫毛,像个“睫毛精”,是对李钟硕帅气的赞美。

在搜集整理语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X+精”结构正处于是非范畴中。非范畴化是指范畴成员在非范畴化后进入新的范畴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这类范畴属于新旧范畴之间的中间范畴,它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特征,同时,也可能获得某些新范畴的句法功能[7](P2)。比如“戏精”“狐狸精”等原本都是名词性偏正结构,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但在有些句子中,也可以和“很、非常”等程度副词连用,这是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下,新兴的“X+精”结构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过程中,会被附加上更多的含义,而且这些含义可以随时被激活。

通过对“精”的语法化进程进行讨论分析,我们发现类词缀“精”的语法化路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历时和共时的发展中,多维度演变的。同时,根据“精”的特征,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中出现的“X+精”结构分为传统和新兴两种类型,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的“精”为词根语素,而后者的“精”是类词缀语素。随着人类认知机制的发展,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等认知模式对“X+精”结构的语义扩展作用明显,由事物名词逐渐发展为具有某个义项特征的一类人。从认知的角度看,该结构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程度量]、[+属性义]和[+主观化],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焦点表述和主观情态两方面。

猜你喜欢

词缀情态义项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
释西夏语词缀wji2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