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2021-01-31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龙榜小学黄艳容

师道(教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润泽国学语文课堂

文/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龙榜小学 黄艳容

小学语文承担着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承祖国悠久的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崇高使命。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渗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国学经典学习的重要性

古诗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之精华。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经典中所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这些美德经典从小植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提高他们的“双文”素养(即“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纯正朴实的品质,启迪他们的心智,怡养他们的性情。这也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基础和目的。语文教育其实也是塑造人的灵魂、塑造人的品质的教育。

当今社会,孩子们受各种“流行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传统文化的润泽,有助于滋养学生的身心性情,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 让国学经典在语文课堂中开花

(一)在诵读中渗透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教学中,笔者引导孩子们以“素读”为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做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如何让孩子们读起来不乏味而又充满兴趣呢?对此,笔者融入了音乐的元素,设计了别样的诵读形式,让孩子们学而不疲。在教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时,俞伯牙与钟子期这对知音的故事深深打动着孩子们。为了升华他们的情感,笔者将古文配以《梁祝》的主旋律,唱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听后都被感染了,非常认真投入地跟随老师唱起来,就连在课下,他们的歌唱热情也丝毫不减。就这样,这篇古文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其实,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曲调、流行歌曲,都可以配上诗词来歌唱。“以唱代教”“以唱抒情”“以唱代背”的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在故事中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蕴含丰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或其他典故,这恰恰是给孩子们渗透国学教育的最好契机。例如,人教版语文第九册《慈母情深》一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作者钱,让作者买《青年近卫军》的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母子之间的情深似海。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此为契机,向孩子们延伸《三字经》里“孟母三迁”的故事。同样是母亲,同样拥有一颗慈母之心,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就这样,国学经典在语文课堂中得以润泽、发扬。

(三)在积累中渗透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读经典、诵经典、唱经典的同时,也应该落实到笔下,学会积累。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配备一本“国学笔记本”,用以摘录好词、佳句,书写感悟。其实,在语文教科书的每个“回顾·拓展”部分的“日积月累”中,都会出现一些成语、经典古诗句或者在古典文献里的名言警句,笔者要求孩子们勤于抄写,积累在“国学笔记本”中。每逢周末,我让孩子们在本学期要求读的国学经典作品中摘录三五句自己有所感悟的句子,也可对其中某一句写写自己的感悟。通过长期的积累,国学经典在孩子们心中逐渐沉淀。

可见,充满深厚国学经典文化底蕴的课堂,是多么的鲜活生动!就让国学经典在语文课堂中尽情绽放,让经典的芬芳润泽孩子们的心灵、润泽孩子们的人生!

猜你喜欢

润泽国学语文课堂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垂”改成“掉”,好不好?
倾心之吻
An Interesting Class:贾润泽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郑润泽作品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