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2021-01-31梁俊明许丽君

视听 2021年2期
关键词:播音员思政创作

□ 梁俊明 许丽君

进入互联网时代,因为技术的便捷、信息的炸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呈现出思维活跃、个性突出、以自我为导向等特殊的时代烙印。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我国高校普遍推行的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综合教育的协同效应。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播音创作基础”课程中有很多涉及社会政治生活、人文素养、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找到适合的思政教育点进行融入,展开生动有效的思政教育,促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综合素养,以便他们更好地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

笔者结合“播音创作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以强化学生思政教育为中心,从政治素质、课程知识、实际运用、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注重政治素质的培养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跟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专业,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领域主要是信息发布的主阵地——各新闻媒体机构,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所以他们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音表达基础,更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新闻素养。

“播音创作基础”这门课程开篇便强调,播音员主持人要坚持正确的播音主持创作道路。何为“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即坚持播音主持创作的党性原则,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思想理论,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因此,加强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政治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此外,在“播音创作基础”课程中有大量的新闻素材要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具有鲜明的新闻工作属性。在创作准备中,特别强调播音员主持人在播读稿件前,一定要对即将播出的新闻稿件进行充分的备稿,特别是一些时政类的新闻稿件,更应该明确了解掌握其政治含义。在进行全国“两会”的新闻报道练习时,涉及我国政治体制相关的知识,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参会人员构成、议案和提案等内容,学生要在前期进行必要的学习和了解。

日常教学中,结合一些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案例给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比如白岩松的《新闻1+1》,关注社会重要事件和话题,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传播正能量,引导正确舆论方向。课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们继续对那些政治素养较高的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分析和总结: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政治素养?如何去培养和提高这些政治素养?以此强化学生政治意识的自主提升。

二、做好课程知识的融合

鉴于播音主持“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创作过程,应做好课程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三性”“三感”即“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其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三性”“三感”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它是建立在播音员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的本质基础上,明确意识到其进行语言传播的目的不是自我宣泄、自娱自乐,而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传递情感、传播文明,批判不正之风,让社会更加文明进步。这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案例将较为抽象和笼统的理论,进行具体生动的讲解和展示。以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礼为例,结合事迹介绍短片和颁奖词,突出先进榜样的故事讲述和形象塑造,不仅使学生见贤思齐,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而且通过对宣传典型人物的优秀作品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强化实际运用的体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艺术类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播音创作基础”的课程目标是使该专业学生掌握正确的播音创作方法,进行思想感情和语言技巧和谐统一的有声播讲。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播音员主持人大多数并不是原创者,所以要对稿件进行准确及时、高效率、高质量的二度创作,将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情感力量,准确、鲜明、生动地传递给广大受众。而这也恰恰是课程教学的难点,学生在进行艺术表达时因人生阅历尚浅,缺乏真实丰富的体验,只能靠想象力和感受力来弥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制造、利用真实场景来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增强情景再现、内在语等重点知识的体悟式学习。比如在播讲有关航天精神稿件的实践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成就的视频资料,营造感同身受的沉浸式场景,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主动体验,深刻领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通过丰富的联想、语句内在含义的挖掘,积极地投入到有声语言的表达中。

除此之外,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校外活动,一方面激励他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运用中,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四、引导学习能力的提升

课程思政并不是仅仅局限在教室课堂,特别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课外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延展到日常生活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德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分析播音节奏时,教材使用的训练材料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借冷雨抒情,各种意象叠加串联,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意蕴和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听听那冷雨》的篇幅不长,但要充分理解和领悟其中深厚的内涵,就必须紧密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等诸多资料来进行解读,才能使学生将情感和节奏有机统一,做好有声语言表达的创作准备。显然,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课外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包括《乡愁》等余光中的其他优秀作品,增强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够表达出汉语词汇双声叠韵、抑扬顿挫的独特美感,更能够感受到浓浓爱国情和悠悠思乡情对心灵的滋养。

五、结语

在课程思政理念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很多专业课程都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课程教学基础的完善、教师本身素养的提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等都是影响最终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角度出发,结合“播音创作基础”的课程特点,探索出了适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猜你喜欢

播音员思政创作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