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在场:手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中的场景建构

2021-01-31杨程程

视听 2021年2期
关键词:手艺人手艺建构

□ 杨程程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陷入困境的当下,现代互联网技术造就了一些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新方式,打破了非遗保护与传承和现代化传播之间的界限,短视频就是非遗数字化传播的新方式之一。手艺类非遗短视频打破了非遗传统的传播模式,建构了非遗线上展示空间。通过短视频展示非遗手艺,让手艺被更广泛地“看见”,发挥社交媒体的优势,使非遗“碎片化”“场景化”传播,与观者在虚拟空间中互动,对非遗传播具有潜移默化之功,从而有效解决非遗手艺的当代存续问题,提升我国手艺类非遗的当代活力。

一、历久弥新:短视频与手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数字化时代下,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在多样化、碎片化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今天,人们逐步走向“数字化生存”,即生活场景网络化、虚拟化,人们生活、学习、交流等生存活动不再受地域与时间的限制。数字化媒介也改变了非遗手艺传播的路径,给非遗的展示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无限的空间,使其传播不再受时空制约。

(一)手艺类非遗短视频

手艺指手艺人用双手对材料进行处理,手艺类非遗指目前在我国非遗名录中分类为传统技艺的50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含制陶、织造、染造、营造、锻造、酿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统传播方式大都为口耳相授、世代传承。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诉求,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机械化生产的今天,手艺难以抵御规模化生产的冲击,一刀一凿的工匠精神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传播现状堪忧。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非遗保护工作者开始运用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数字化手段对非遗进行记录。而短视频属于数字化影像传播方式中的一种,是移动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本创作方式。2017年,短视频开始兴起。凭借具有视觉性的画面,短视频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价值越来越被认可。根据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①。移动互联网时代,受者更倾向于接受碎片化内容,传者也青睐于生产流程简单的短视频,这在手艺行业也不例外。手艺类非遗短视频是以非遗手艺制作过程以及手艺作品为主要展示内容的短视频。因此,使用短视频进行非遗手艺传播具有一定可行性。

(二)手艺类非遗短视频的特点

手艺类非遗短视频改变了传统的非遗手艺传播方式,在满足展示需求的同时也在适应着网络文化形态。它们通过几十秒甚至几秒的影像进行“碎片化”叙事,将非遗手艺的制作过程、制成的作品的特征浓缩表达,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且上传方式便捷,手艺人更新频率高。总而言之,与传统非物质文化资源博物馆和口耳相传的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短视频制作周期短、传播速度快以及传播范围广的特征,降低了手艺类非遗的传播成本。

2017年是手艺类短视频成为互联网行业“风口”的一年,这一年出现了“李子柒”“阿木爷爷”“手工耿”等优质手工类短视频自媒体;同时,抖音、快手等社交类短视频应用纷纷推出扶植手艺人成长的流量政策,许多非遗手艺人也加入到短视频创业队伍中,成为手艺类短视频自媒体中的一员。手艺类非遗短视频的创作主体可以分为非遗手艺人、专业团队以及普通用户三类。分析其创作的短视频,总结出手艺类非遗短视频均具备三种特点。

1.手艺展示的直观性。非遗手艺人在创作的同时,由他人或自己架设的设备拍摄短视频片段,再通过短视频应用进行简单剪辑,直接上传至短视频平台,直观、快捷地介绍一种非遗手艺作品的制作过程或分期介绍制作过程中的不同环节。

2.内容的话题性。手艺人或者专业团队根据短视频投放目标平台的特性,进行前期策划,拍摄脚本设计,最终用一个或多个时下热点话题引出非遗手艺与产品。例如,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在抖音和快手平台上同步更新与时下流行元素有关的面人作品,得到了广泛网友的关注。他在捏传统面人时融入动画电影、篮球明星、名牌球鞋等年轻人耳熟能详的流行文化,制造传播话题点。其中,他做面人版潮鞋“Nike Swoosh”的短视频在抖音上得到了15.2万的点赞。

3.人群的普适性。短视频应用降低了非遗传播的门槛,每个人都有创作非遗短视频的可能,普通用户在生活中遇见非遗手艺制作现场,出于兴趣将其拍成短视频上传。这类短视频的主要内容为拍摄素材直接上传,或利用短视频平台上传滤镜、音乐等功能对视频、图片进行简单加工后进行非遗手艺作品展示。因此,平民化的内容生产与分享式传播,可以让传者和受者在平台限定的57秒或15秒内将一项非遗手艺完成展示与接收。

二、虚拟在场:场景视域下的短视频建构非遗展示空间

理解当今社会可以使用场景作为结构性视角,媒介的延伸给传者和受者带来新的“在场”,也改变了受众对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的认知,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行业都趋向于数字化转型,直播、短视频、云课堂等线上活动的普及,使人们对“数字化生存”产生了更深切的体会。在信息化社会,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非遗传播,推进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技术让现实世界的真实场景平移到手机中,形成虚拟场景,而用户的观看、互动等参与是一种“在场”,亲眼看见、听到的感觉使受众在虚拟时空中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手艺。媒介场景论与场景“五力”切合了短视频媒体传播的特点,建构起传受双方在物理地点上不直接接触的虚拟信息环境,维持人们的信息传播和互动交往。

(一)场景理论

场景原指拍摄电影的场地和布景,约书亚·梅罗维茨继承和发展了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将媒介技术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他于1985年出版的《消失的地域》中提出了媒介场景理论,认为媒介场景理论产生了新的情境:信息系统。随着人类传播技术新的发展,手机、社交媒体与移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与交流沟通的最重要渠道。“场景”一词在互联网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2014年,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指出,“未来的25年,互联网将进入新的时代——场景时代”,又进一步提出了“互联网场景时代”的场景“五力”:移动设备、大数据、传感器、社交媒体、定位系统,并将时间、空间以及背后的人际活动整合为场景理论包含的元素②。

彭兰教授界定了移动时代用户场景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空间与环境、实时状态、生活习惯、社交氛围。谭天教授提出了三个场景建构的维度:满足欲望、响应需求、创造价值,即从人性、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思考③。

(二)场景视域下短视频建构的非遗展示空间

1.满足欲望:满足受众体验需求。非遗手艺与短视频结合主要产生于近三年。2017年,抖音、快手兴起,使手艺人对自我呈现的渴望有了一个出口,非遗手艺通过短视频这一新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促使非遗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慢慢进入大众的生活,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手艺类非遗短视频是传统文化新媒介传播与知识普惠的生动实践。非遗短视频作为移动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本形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手艺展示、口口相授的传承方式,使受众观看匠人制作,满足受众深度体验需求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网络文化形态。

2.响应需求:将线下店铺搬至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之上的互动社区,它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当今是以视觉传播为主的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不仅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平台,更是手艺人展示作品的窗口,使他们的作品不局限于当地。短视频通过剪辑手法建构起短暂而浓缩的非遗手艺制作场景,带给受众身临其境般的视觉体验。场景“五力”建构了一个互联网上的店铺,手艺人将非遗手艺制作场景以及作品展示从线下搬至线上,重新建构了传者和受者的时间、空间距离。

3.创造价值:建构非遗传播新场景。移动设备的更迭为短视频的顺畅传播开拓了硬件基础,用数据将传者和受者连接起来,形成共生的时空、社交关系和心理氛围。大数据使受众可以快速获得与非遗手艺相关的视频社区信息,找到兴趣相投的受众群体。

快手大数据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非遗”报告显示,快手里每3秒钟诞生一条非遗视频。2018年,有252万名用户发布了1164万条非遗视频内容,累计获得5亿次点赞。2020年1月,抖音发布的《2019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抖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知识、艺术和非遗传播平台,艺术类视屏全年播放量超5431亿次,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已有1275个登录抖音,国家级非遗全年被点赞数量达33.3亿次④。快手于2020年3月开启“寻找快手手艺人”,8月又专门为手艺人开设了快手非遗学院,使用直播、短视频公开课的形式教手艺人们拍摄、上传他们的手艺类非遗短视频。以竹编手艺人账号“非遗文创鸿茗阁小管”为例,这位手艺人在抖音和快手上各有400多万粉丝,他把传统手艺的制作串进一个个具有矛盾冲突的短视频小故事里,建构了非遗传播新场景。

三、促进传播:非遗手艺短视频化呈现的意义

当下对非遗的传统性保护已是不胜枚举,但利用短视频作为媒介发挥非遗手艺的文化传播力可谓是一个新的方向。从一个个非遗手艺短视频中,可以发现非遗手艺传播的方式演变和递进轨迹,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的反哺与影响。非遗手艺的传播与保护已经融入新的场景,传播手段日益数字化。短视频丰富了手艺类非遗的传播途径,是继文字、图片、语音后的一种新的文本创作方式,有助于手艺人展示非遗手艺,且满足了手艺人的社交需求,形成了立体多样的数字化传播。因此,在中国非遗保护与传承陷入困境的当下,使用短视频展示和传播非遗手艺,建构线上展示空间,突破了非遗传统传播模式的桎梏,延长了非遗手艺的生命周期,在受众需求多样化的条件下,实现了内容的高效精准传播,使发端于农业文明的非遗手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以延续。

注释:

①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2020-09-29.http://www.cac.gov.cn/2020-09/29/c_1602939918747816.htm.

②郜书锴.场景理论的内容框架与困境对策[J].当代传播,2015(04):38-40.

③谭天.理念融合场景算法——聚焦新媒体创新四个关键节点[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0(05):4-8.

④彭兰.移动视频:一种手段、多种表达[J].传媒观察,2020(07):5-12+2.

猜你喜欢

手艺人手艺建构
手艺
A new beginning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维吾尔族手艺人
最贵的不是手艺
累并快乐的手艺人
建构游戏玩不够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老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