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现象学视角分析电视剧《我是余欢水》

2021-01-31□孔

视听 2021年2期
关键词:意向性现象学人性

□孔 琛

现实主义题材剧是极其真实的,它以现实为基础,又会加以合适的意向性意识进行加工。因此,它们的表现手法是多元化、戏剧化的,而它们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又是极具说服力、穿透力的。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完成了对纯粹意识的深度挖掘。从现象学的角度来分析电视剧《我是余欢水》受人喜欢的原因,能够得到更本质、更直观的结论。

一、现象学

现象学,是由德国人埃德蒙德·胡塞尔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潮,在20世纪的西方尤为盛行。他认为,现象学是一门关于纯粹现象的哲学,是外界活动或客观对象在意识中的显现物。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理论。他认为,在意识中我们意向着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对象,但许多时候我们意向的对象并不真实存在,意识的意向性仍然存在。“生活世界”构成了科学的根基和源泉,科学的全部意义都存在于生活世界之中。

二、电视剧《我是余欢水》的现象学解读

现实主义题材剧的创作要求艺术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它们以现实生活中的日常纪实为基础,以艺术化处理为包装,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引发观众的强大认同感,而且能够深度挖掘现存的许多社会问题,对观众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电视剧《我是余欢水》以中年男人余欢水为出发点,紧贴当今社会存在的婚姻、家庭、事业等热点问题,从多个角度戏剧化地描述了余欢水的荒诞人生。整部剧看似诙谐离奇,实则充满着极强的现实性,并且对人性进行了相对细致的解读,从而引起观众极大的共鸣和社会极大的关注。

(一)意向活动与社会现实相关联:剧中角色引发共鸣

胡塞尔认为,意向性是意识活动的根本特征,“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正是在意向性中被有机统一起来的。如果作为意向性客体的艺术作品与作为收视主体的观众的意向性观看活动(认知、思想、理解等)相融相通,就会产生人们常说的“共鸣感”“代入感”。电视剧《我是余欢水》以社会底层人物余欢水为出发点,讲述一位中年男人在当今社会中的家庭、事业、婚姻等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并通过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戏剧化地展现给观众。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我是余欢水》在意识活动与社会现实方面有很强的关联性。

剧集只有短短12集,却聚焦了家庭、都市、职场多个场景和诸多社会热点的探讨,并且尽可能地展现生活常态,抓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例如人到中年事业无成的主角,在家受妻子的冷嘲热讽,在公司受同事领导的呼来喝去。他的生活处处充满着低贱和卑微。余欢水身处的环境和遭遇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同身受。此时,巨大的戏剧转折——“癌症”成了剧情最大的催化剂。这种荒诞的表现手法不仅没有让剧情显得俗套无趣,反倒增添了观影体验,给予了观众极大的舒适性。这既是主角对其之前生活的反抗,也是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声反抗。此刻,意向性客体与意向性主体达到了高度“共建”。

主角余欢水是广大中年男人的代表,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他婚姻不和睦、工作不顺利、生活不顺心,而她的妻子、同事、领导亦是现实社会中另外不同群体的代表。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缩影,代表着不同阶层的不同群体。他们的性格、行为、遭遇都高度再现了当今社会的真实面貌。无论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人,还是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都能从中获得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由此,实现了意向中“主客体”之间的高度“共建”。

(二)“本质还原”与多面呈现:深入剖析社会现实

“本质还原”指的是通过主体“面向事实本身”的“本质直观”,实现从研究对象的“直观认识”到对表象背后事物的本质认识。现实主义题材剧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社会的极大关注,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够高度实现对现实生活的本质还原,进而引发观众的思考。

电视剧《我是余欢水》定位在普通民众余欢水的身上,通过其所面临的复杂荒诞的遭遇,向观众展现了诸多现存的社会问题。例如余欢水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回家准备上吊自杀时,踢凳子的一瞬间突然传来了楼上的装修声;又如余欢水因为儿子余晨与同学发生争执被叫到学校时,班主任不明是非地说是余晨的错,她不认同余欢水的解决方法,而是同意同学妈妈用钱解决问题,讽刺的是镜头可以看到“优秀班主任”的锦旗;再如中秋节的时候,余欢水拿着通过编造假客户冒领到的中秋福利——月饼和酒去丈母娘家,并吹嘘红酒是法国进口的,不料被无情拆穿。这一系列简单又平常的生活琐事,反映出了生活中最真实的模样。创作者通过荒诞幽默的表现手法,向观众传达了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社会痛点。剧情、台词的处理看似轻松简单,却藏有很大的讽刺意味,乃至在观看过程中,表面哄然大笑之后却能陷入隐隐的沉思。

电视剧《我是余欢水》能够准确地掌握人物特征和时代特征,深入挖掘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对其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影视再现,实现了对现实社会最大化的还原,甚至连大结局都没有走向观众所期待的“圆满”,打破了“人工粉饰”高于“本质直观”的影视剧表达现象。

(三)“生活世界”与经验“悬搁”交错:呈现人性博弈

胡塞尔认为,我们是“生活世界”中有着生动作用的主体,而生活世界的一切客体都是主体也就是我们给予的。意即坚持生活世界意识,可以找到自己的原本意识,返回到自己的起源地。

对于影视剧而言,在这个复杂的、利益至上的圈子里,优质作品的生产要求和品质保证需要创作者时刻保持初心,不为利益所动,不随波逐流。由正午阳光出品的电视剧,无论是《都挺好》《欢乐颂》还是《父母爱情》,都能够引起观众乃至整个社会极大的关注,因为它坚守本心,对时代特征、人物特征能够高度把握,实现了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真实再现,瞄准社会痛点,直击人心。

电视剧《我是余欢水》亦是如此,它并不是对“生活世界”的简单呈现,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再现,揭露社会现实中人性的善与恶,呈现出诸多的人性博弈。例如余欢水与其兄弟在去谈工作的路上发生了车祸,他为了逃避责任而撒了谎,从此说谎成性;又如当孩子们发生冲突后,老师第一时间并不是调查真相还给大家公道,而是想着自己赶紧摆脱干净;再如赵觉民三人组明面上合作互利,实则暗潮涌动。尤其是大结局的游戏让观众看到了每个人的黑暗面,诸多的人性本恶毫不吝啬地展现出来。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人性本善也浮出水面。余欢水虽然不断遭受人生变故,但到了最后的危险关头,他却是那个唯一想救所有人的人。例如在片子的末尾,他设计逼出了许多事实的真相,又以“贩卖器官”为由让众人暂时免于一死,同时设计了游戏环节拖延时间。即便他遭遇枪击又被匕首割伤忍受折磨时,他嘴里也不曾说出半句求饶的话。在这一刻,余欢水的人格得到了升华。

“人之初,性本善”着实是有理可循的。如今的世界中充斥着金钱、利益等各种诱惑,它们会慢慢吞噬“善”的本心。而我们作为“生活世界”的主体,应该时刻坚守本心,紧紧把握住自己的主导地位。《我是余欢水》通过呈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多角度地诠释了不同环境、不同地位、不同群体的人性流露,最后依然体现出了人性的真善美。这是创作者的真情表达,也是对人性的美好向往。

三、结语

在现实主义题材剧的创作中,直面社会真实才能直击人心,真切关注各阶层群众才能有真情实感。电视剧《我是余欢水》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及民众的关注,就是因为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牢牢地把握住“主客体”的意识性结构,实现了观众最大化的“本质直观”,为现实主义题材剧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

猜你喜欢

意向性现象学人性
意向性运动干预影响局部脑缺血大鼠GLUA2和N-cadherin表达的影响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揭露现实和预示无限——对电影营造空间的现象学解读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现象意向性超越了自然化意向性吗?
天主教新神学运动中的现象学视野
浅析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