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蜀历史名人的影视传播与特色文化品牌塑造

2021-01-31蒋林欣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历史名人文化名人巴蜀

◇ 蒋林欣 ◇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乃至国家来说,历史名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文化软实力的标志之一。近现代以来,对历史文化名人的重视已经成为一种传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认定了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国的屈原为其中之一。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中国的孔子入选且名列第一,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名人热潮。

自古以来,巴蜀地区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得天独厚,是巴蜀文化气质的代表,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近年来,巴蜀历史名人研究与传播得到社会广泛重视,特别是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评选出首批四川历史名人、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以来,相关影视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在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巴蜀文化对外传播也正在成为学术热点,巴蜀历史名人的文化价值更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历史名人的影视传播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品牌化发展相对滞后,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一、影视传播:巴蜀历史名人传承创新的重要路径

自2017年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实施以来,相关专家学者围绕四川历史名人展开了多方位、多途径、多形式的研究、传播、传承与创新。在学术研究方面,整合资源,延续巴蜀文脉,“已建成首批四川历史名人研究中心10家、首批四川历史名人研究会10个,先后发布《大禹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研究》等160余项课题,编辑出版《四川历史名人经典研究文丛》和《四川历史名人研究新论》,推出《三苏研究丛刊》《百年扬雄研究综录》等50余部学术著作”①周洪双:《让历史名人走进现实》,《光明日报》2020年6月10日。。此外,多家学术期刊纷纷开设相关研究专栏,比如《天府新论》的“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专栏、《中华文化论坛》的“巴蜀文化研究”专栏等,刊发了一批关于四川名人研究的学术成果,形成了从基地建设到成果发布的研究方阵。此外,在文化普及传承方面,涌现出一批形式丰富多样的文艺作品,如大型原创话剧《苏东坡》、川剧《落下闳》《诗酒太白》、歌剧《杨升庵》、交响乐组曲《少陵草堂》等,以及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等等。

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影视传播无疑是重要路径之一,加强历史名人影视传播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巴蜀历史名人的影视传播是普及巴蜀文化的需要。地方历史名人是地方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名人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众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研究著述、思想风范等有着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相关影视作品可以引导大众学习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品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消费文化盛行、时间碎片化的时代,视听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接受方式,影视具有不可替代的便捷性。随着地方文化建设的深入,相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地方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形式。巴蜀历史名人的影视传播,有利于大众了解、感知巴蜀文化及其精神内涵,进而认同、传承巴蜀文化。

其次,巴蜀历史名人的影视传播是巴蜀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历史名人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需要发掘其丰富的时代价值,实现古为今用,走进大众、走进日常,成为活的文化。多样化的影视题材创作,就是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在当前创新、传承、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巴蜀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名人资源,实现其价值的现代转化,发扬历史名人的优良传统,传承创新巴蜀文化,服务地方及国家的文化建设。

最后,巴蜀历史名人与影视产业之间高度契合。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内容为王,“内容”是“以文字、音乐、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故事”②张玉国:《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1页。。对于影视产业来说,更是如此,好的内容、好的故事,是优秀影视作品的前提保障。巴蜀历史名人无疑是影视作品难得的优秀素材来源。他们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情感故事丰富精彩,轶闻趣事多,这些都是制作影视作品的良好题材。优秀的影视作品,一方面可以展现巴蜀历史文化名人风采,传承弘扬巴蜀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巴蜀历史名人影视传播现状及问题

迄今为止,以巴蜀历史名人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已有不少,特别是在巴蜀文学名家方面表现突出。一是围绕巴蜀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如巴金《家》《憩园》《寒夜》、李劼人《死水微澜》、沙汀《淘金记》、艾芜《南行记》等名作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银屏。二是关于巴蜀作家生平创作而衍生的影视传记、纪录片、访谈节目等,例如,关于郭沫若的有《文坛巨星郭沫若》《走进郭沫若》《郭沫若》《建国后的郭沫若》《周恩来与郭沫若半个世纪的情谊》《往事:绕不过的郭沫若》等,关于巴金的有《走进巴金》《百年巴金》《百年巨匠:巴金》等。中国古代,特别是唐代巴蜀文学在当代影视艺术作品中表现突出,如电视剧《李白》《诗圣杜甫》,纪录片《唐韵》《杜甫》等。三是巴蜀文学微电影发展蓬勃,如《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中巴蜀诗人众多,主要有李白、杜甫、陈子昂、高适、李贺、张祜、李商隐、刘禹锡、温庭筠、韦庄等,《大唐才女薛涛传奇》集中展现了薛涛多才多艺、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纪录片“百部看四川”微视中有《我为杜甫修草堂》。当然也有一部分影视作品涉及文学家之外的巴蜀历史名人,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系列纪录片中涉及的巴蜀历史名人除马一浮、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家之外,还有画家张大千。《车行千里觅芳踪》《武则天之谜》是讲述女皇武则天的纪录片,等等。但相对来说,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有待提升。

自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以来,关于四川历史名人的影视传播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多家影视公司和媒体平台纷纷计划、推出相关影视作品,深入挖掘大禹、诸葛亮、李冰等历史名人的故事和精神。影视项目类型多样,有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等多种表现形式。如动画片《李冰治水》、电视剧《诸葛亮》《大禹治水之山海经》《眉山苏轼》、纪录片《绝代芳华》、电影《李杜密码》《诗圣杜甫》、动漫电影《决战定军山》等,精彩纷呈。

总体看来,巴蜀名人影视传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比较零散、品牌化程度不高、巴蜀文化特色不够显著。部分巴蜀作家名作的影视改编,对巴蜀地域文化有着一定程度的筛选、过滤与聚焦,比如根据李劼人小说《死水微澜》改编而来的电影《狂》,展现了巴蜀的小镇、都市、建筑、饮食等。根据巴蜀作家生平创作衍生而来的影视传记、纪录片、访谈节目、微电影等影视作品中对巴蜀地域文化有一定展现。比如《大唐才女薛涛传奇》融入了望江楼竹林等巴蜀特色自然文化景观。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聚焦苏轼贬谪黄州的四年生活,观照其心路历程。大型电视剧《眉山苏轼》则以眉山元素贯穿始终,导演陈燕民认为,“通过走访,他愈发感受到苏东坡优秀的性格特质,都源于他21岁前的生活,源于眉山这片土地的滋养,所以,他更是一个眉山的苏东坡”①张玉:《大型电视剧〈眉山苏轼〉明年开拍——本报记者专访著名导演郑晓龙、陈燕民》,《眉山日报》2017年12月3日。,在巴蜀文化名人的影视传播中,这正是一条较为合理的打开思路。但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巴蜀历史名人的人生足迹、文化影响等,常常与其他地方存在交集,甚至是多个地方持续争夺的文化资源,各处都在拍摄相关的影视作品,可能遭遇同质化的困境。讲述女皇武则天的《绝代芳华》以“诞生之谜”“日月凌空”“开经之缘”“无字丰碑”四个章节展开,展现一代女皇光辉灿烂的生命历程,但在对巴蜀文化的聚焦方面则显得有所欠缺。因此,对于巴蜀历史名人的影视传播需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以重构巴蜀文化记忆,聚焦巴蜀文化因子,进而全面打造巴蜀历史名人特色文化品牌。

三、巴蜀历史名人影视传播的品牌化发展策略

在众多产业形态中,品牌塑造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尤其如此。因此,依托地方历史文化名人为核心资源的文化产业必须走品牌化之路,形成整体效应,才更具有冲击力和影响力。当然,要彰显历史文化名人的时代价值,也需要塑造品牌形象。笔者认为,巴蜀历史名人影视传播的品牌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准确定位巴蜀历史名人,扩大丰富传播对象范围

何谓“巴蜀历史名人”?2017年7月,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等10人入选首批四川历史名人;2020年6月,文翁、司马相如、陈寿、常璩、陈子昂、薛涛、格萨尔王、张栻、秦九韶、李调元等10人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目前提到“巴蜀历史名人”,不少人认为仅局限于此,但实际上,本文所说的“巴蜀历史名人”远远不止名人工程所确定的这些人物,“巴蜀历史名人”的界定应该广泛得多。首先,在地域方面,应该包括“巴”与“蜀”,即包括重庆与四川地区。巴蜀自古一家,文脉延续不可分割,巴蜀文化也是一个整体,与中华大地上的其他地域文化,如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等相并列,因此,在历史名人品牌塑造方面应以“巴蜀”为关键词,把重庆地区的历史名人纳入一体。其次,在籍贯方面,既包括籍于巴蜀、根在巴蜀的历史名人,也包括籍非巴蜀但是在巴蜀出生、成长的历史名人,此外,还包括籍非巴蜀、在巴蜀以外地区出生、成长,但寓居巴蜀留下活动遗迹的历史名人,他们均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在时间跨度方面,应该包括所谓的“古代”和“近现代”,甚至“当代”。对于那些已经去世的名人,不能贵古贱今。最后,在行业影响方面,应该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中各个领域的名人,凡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均可纳入此范围。特别是要发掘那些对于当今普通大众来说还比较陌生的历史文化名人事迹,传承发扬其精神光辉。

(二)分门别类做成系列,形成巴蜀历史名人群像

在文化品牌塑造中,一般来说,群像效应优于单个形象,巴蜀历史名人的影视传播也应当走出单个形象塑造的模式,着力塑造同类别的名人群像,实现“共建历史名人的典范群象”①韩春萌:《论历史名人文化价值的发掘与彰显——以黄飞鸿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因此,在扩大传播巴蜀历史名人对象范围的基础上,需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做成系列,形成历史名人群像。比如,按照行业分类,可以有科学家群像系列、政治家群像系列、学者形象系列等,文学名人较多,又可以细分为诗人系列、小说家系列等。塑造诗人形象,不仅要有李白、杜甫、苏轼,还要有陈子昂、王勃、刘禹锡等一系列的巴蜀诗人,构成群像。按照性别分类,可以把巴蜀女性历史文化名人进行专题打造,不仅有女皇武则天,还有文学才女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峨等。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突出其中的共同特质,打造系列群像进行传播,有助于形成巴蜀文化品牌,扩大影响。此外,还可以围绕同一个历史名人,创作不同的影视作品,形成个体的不同系列,产生规模效应。

(三)采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形成影视传播方阵

在网络时代、视听时代,应结合历史名人资源的各自特征,充分发挥多种影视形式的优势,进行全方位的传播。目前,巴蜀历史文化名人影视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电影(包括微电影)、电视、纪录片、动漫等,较为丰富,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在每一种形式中形成系列,比如名人电影系列、名人电视剧系列、名人纪录片系列等。在已有传播形式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创作不同的影视产品,比如,巴蜀历史名人故事对于青少年群体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选取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制作成系列教育片,或者据此创作趣味性较强的动漫作品。还有,可以借鉴央视《百家讲坛》的形式,策划邀请专家学者在电视台专题讲解巴蜀历史文化名人,做成有趣味、有深度的品牌节目。目前,虽有名为《巴蜀讲坛》《金沙讲坛》等文化讲座,但大多数都是由省市图书馆举办的活动,受众有限,如果能做成系列电视节目,又能网络传播,其影响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四)突出巴蜀特征,重构地域文化记忆,形成品牌效应

影视产业与地域文化应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聚焦巴蜀文化特色,巴蜀文化中的地方景观、风土人情、民间艺术、文化精神等通过历史名人影视作品得以呈现。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也借此形成独特风格,完成特色文化品牌塑造。巴蜀地区文学名家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巴蜀文学家的文学创作本身就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呈现、建构了巴蜀文化,在巴蜀文学名人影视中,地域文化特色需要不断被记忆与重构。当然,与文学文本相比,影视文本中的巴蜀地域文化会有一定的差异,由于传媒载体各异,以及遥远的时空距离,不可能完全复制,因而在从建构到重构的过程中,允许存在多维度的重复、延续与变异。需要突破内容零散化的现状,把巴蜀历史名人的影视传播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考察、研究、打造,较为全面地发掘、梳理、呈现他们与巴蜀文化的多种关联,从而实现对巴蜀地域文化的记忆与重构。“四川、重庆在把现代巴蜀作家作品搬上银屏方面,是起步较早,成就较大的”①张建锋,杨倩:《现代巴蜀文学资源保护开发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44页。,巴蜀地区出品的相关传记片、纪录片、访谈节目、电影、电视剧、动漫等影视作品,都可以聚焦“巴蜀”,突出“巴蜀”特征,甚至在那些因对巴蜀历史名人进行影视拍摄而形成的影视基地的相关产业中也应对地域文化进行展示,如尧坝古镇、安仁古镇等衍生的旅游文化中,也体现、融合了巴蜀文化记忆。这有助于塑造巴蜀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

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板块,历来都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地方色彩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因此,关注巴蜀历史名人影视传播中的地方文化记忆与重构,有助于补充、丰富、提升、加强这一板块的研究。无论是对巴蜀历史名人传承创新,还是对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来说,都是提升巴蜀文化品牌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历史名人文化名人巴蜀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韩国汉诗中的齐鲁文化名人形象研究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文化名人
———刘训毅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广西历史文化名人郑小谷
合肥市历史名人文化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