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君子”文化之“怀德”“怀刑”内涵分析及现实启示

2021-01-31张雪晴时辉杰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人论语君子

张雪晴, 时辉杰

(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2.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教务处, 河北 石家庄 05133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文化自信是我们民族发展进步更加基础、更加持久、更加深厚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构筑中国精神,提升中国价值。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104《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2]104”《论语》共分为二十篇,包括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等[3],每篇又包含若干章,“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短小简约、言近旨远、词约义丰”[2]91-92。《论语》展现了孔子对现实的殷切关注,成为了先秦礼乐德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众多文化基因中,“君子”文化凭借着深厚且富有活力的特质,为中华儿女所重视,代代传承、经久不衰。

一、何为“君子”

“君子”一词,在《诗经》《尚书》《周易》等先秦典籍中,多有提及。例如,《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何为“君子”?

《说文·口部》:“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5]32《说文·又部》:“尹,治也。握事者也。”[5]64《国语·鲁语上第四》:“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6]《现代汉语词典》中,“君子”一词解释为:“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7]

通读《论语》发现,孔子对“君子”之义的解读注重道德层面,即“有德者”,就如何成为一名“君子”进行了探讨。当然,“君子”一词仍重视“有位者”,获此“位”者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的行为规范。如: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68(《论语·雍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3]71(《论语·雍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87(《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3]41(《论语·里仁》)

这与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解体,上层贵族地位下降,下层庶民地位上升,从而兴起士这一阶层有关。士掌握文化知识,重视个人修养、道德品性,为统治者所重视,形成“礼贤下士”之风[2]2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80(《论语·述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3]10(《论语·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3]65(《论语·雍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3]227(《论语·子张》)

可见,孔子赞扬安贫乐道,乐在其中。当然,《论语》中“君子”人格也被赋予了一些政治期待,肩负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愈挫愈勇,从而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德”、“仁”等一些政治伦理观念[2]27。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君子”人格被奉为救世良策。“君子”坚持以“仁”为核心,成为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理想化形象。

“君子”一词出现频率非常高,且常与 “小人” 一词一同出现,以作对比。如: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3]18(《论语·为政》)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3]41(《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42(《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87(《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3]145(《论语·颜渊》)

“君子”“小人”在同一章出现,一般构成对比。一方面,侧重道德,强调“君子”与“小人”在道德层面的差异;另一方面,侧重阶级,强调“君子”与“小人”社会阶层有别,“君子”应该引导“小人”,关爱“小人”。“君子”的行为为孔子所赞扬,具有正面引导作用;而“小人”的行为被孔子所否定,具有反面警醒作用。

“何晏《论语集解》是现存《论语》的最早注本。此外,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也很著名。[2]104”《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有关《论语》的记载:

“今存最早的本,为论语集解义疏十卷,收入清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提要云:魏何晏等注,梁皇侃疏。自南宋后,其书久佚。此本得于东洋市舶,犹唐以来相传旧籍。经文、注文,多与今本不同。虽长短互见,而颇足以资考证。其次有论语正义二十卷。提要云: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盖咸平二年诏昺因皇侃之书重为改定,颁列学官之本也。咸平,宋真宗年号(公元九九八——一〇〇三)。”[8]

本文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为基础,梳理释义,感悟“君子”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解读“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一)“君子怀德”

《说文·心部》:“怀,念思也。”[5]218

刘宝楠《论语正义》载:

“子曰:君子怀德[注]孔曰:怀,安也。”“正义曰:尔雅释诂:怀,思也。说文:怀,思念也。君子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思成己将以成物,所思念在德也。”[9]148

“管子心术篇:化育万物谓之德。爱之生子,养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亲之曰德。此德为君子所怀也。”[9]148

杨伯峻《论语译注》解释为:“君子怀念道德”[3]41

“有位者”地位尊贵,财产充裕,更有精力学习礼乐教化,加强个人修养,即“怀德”。这些心系礼乐教化、个人修养的“有位者”可以称为“君子”的一部分。当然,孔子所提倡的“君子”更注重个人修养,即“有德者”。 像孔子的弟子颜回,安贫乐道,深得孔子喜爱。“化育万物谓之德”,可见,“德”之重要性,体现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为政以德”,倡导仁政。

(二)“小人怀土”

刘宝楠《论语正义》载:

“小人惟身家之是图,饥寒之是恤,故无恒产,因无恒心,所思念在土也。《尔雅·释言》:土,田也。说文: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先王制民之产,八家同井,死徙无出乡,必使仰足事父母,俯足畜妻子,然后临而之善,所谓能知小人之依矣。”[9]148

杨伯峻《论语译注》解释为:“小人怀念乡土”[3]41

“土,田也”。传统农业社会,一般乡野从事农耕劳动之人,“无恒产”,依靠农业劳动换取微薄收入,养家糊口,“所思念在土也”,所以“怀土”。根据农业社会背景来看,受生活所限,没有尊贵社会地位,没有充裕的经济收入的“小人”,心里惦记的就是地里庄稼的生长,期盼有个好年景。这个想法可以理解。

(三)“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二者追求不同。

何晏《论语集解义疏》载:

“子曰:君子怀德。[注]孔安国曰:怀,安也。小人怀土。[注]孔安国曰:重迁也。”[10]

“[疏]云君子怀德者,怀安也,君子身之所安,安于有德之事。云小人怀土者,小人不贵于德,唯安于乡土,不期利害是以安之不能迁也。一云君子者,人君也。小人者,民下也。上之化下,如风靡草,君若化民安德,则下民安其土,所以不迁也。”[10]“故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也。此言君导之以德,则民安其居而乐其俗,邻国相望而不相与往来化之至也。”[10]

“君子”志向高远,有鸿鹄之志,追求的是道德教化。正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写:“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11]即使面对生活的艰难,也要有梦想,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有诗和远方,不可以局限于眼前利益得失。“一云君子者,人君也。小人者,民下也。上之化下,如风靡草,君若化民安德,则下民安其土,所以不迁也。”[10]《论语·为政》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11可见,孔子推崇德治,一个人,尤其是为政之人,用德行治理国家,就像当今提倡以德治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将是一股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吸引着各方志同道合的“君子”,包括被“君子”引导、教化的“小人”,一同做大事,做有意义的善事,即“怀德”。

三、解读“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一)“君子怀刑”

刘宝楠《论语正义》载:

“君子怀刑,[注]孔曰:安于法。”[9]148

“‘怀刑’,则日儆于礼法,而不致有匪僻之行,此君子所以为君子也。”[9]148

杨伯峻《论语译注》解释为:“君子关心法度。”[3]41

“君子怀刑”,心中始终有一把尺子,引导自己的行为规范,心中时刻有国家法律,不可越雷池半步,不可僭越礼制,严守道德底线。《诗经·小雅》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4]。面对工作,“君子”战战兢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踏薄冰。这正是心中有尺度,心中有法度的“君子”的所思所想。心中有底线,有内置摄像头,有羞耻心,懂得知止,懂得克制自己的个人欲望,言行一致,不为个人私利走法律的擦边球。

(二)“小人怀惠”

刘宝楠《论语正义》载:

“小人愍不畏法,故以刑齐民,不能使民耻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是小人所怀在恩惠也。夫君子自治以治人者也,小人待治于人者也。汉书元帝纪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注:惠,恩惠。说文:惠,仁也。”[9]148

杨伯峻《论语译注》解释为:“小人关心恩惠。”[3]41

每天只惦记自家的生活琐事及物质财富,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小人怀惠”,“怀惠”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思只拘泥于细小的个人私利,甚至为了维护这一点利益,而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那就将自己置身于险境了。可见,做一名“君子”,心中有大我,相当重要。

(三)“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二者原则不同。

何晏《论语集解义疏》载:

“君子怀刑。[注]孔安国曰:安于法也。小人怀惠。[注]苞氏曰:惠,恩惠也。”[10]

“[疏] 云君子怀刑者,刑法也言君子之人安于法则也。云小人怀惠者,惠,恩惠利人也。小人不安法,唯知安利。”[10]

“君子”尊重道德和法制,就像行人走过街天桥和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看似会给生活带来或多或少的不便,但却保障了安全。“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12]。只顾眼前小利,势必会损害大局利益。做人做事要以大局为重,从大处着眼。

四、《论语》“君子”文化的现实启示

(一)“怀德”——提高道德修养

“君子”内在注重道德,有仁爱之心,外在遵守行为规范,以礼待人。“君子”和“小人”并非两类人,而是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并存的两种思想状态。通过倾听孔子的谆谆教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努力向“君子”的思想境界看齐。儒家思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儒家提到的“君子”“小人”,一方面强调礼乐道德,另一方面强调阶级地位。“君子”以“仁”为核心,“怀德”正是“君子”实行仁政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有精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与物质繁荣相对应,我们的精神世界需要不断丰富。像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一般,追求精神的充盈与富足。儒家思想中,“君子”注重道德修养,拥有仁爱之心。

(二)“怀刑”——约束行为规范

要想成为“君子”,就要克己复礼,面对义利抉择时坚持以义为上。《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废。”[10]3568为政者遵循礼法制度,具备严谨的行为规范,“怀刑”,百姓能安居乐业,就会稳定生活。如果统治阶层横征暴敛,不遵守法度,做不到 “怀刑”,民不聊生,社会自然动荡不安。

“君子”为仁人志士修身养性提供了理想人格,也为现代社会带来启示。

结语

“君子”所蕴含的品质成为中华文化中深入人心的人格特性。“君子”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蕴含着各个历史时期进步知识分子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在当前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君子”文化的丰富内涵,赋予其时代意义,揭示并坚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君子”不仅不能与民争利,还要时常为民谋利,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和谐。这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地带领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1]。

孔子用四个“怀”字,反复强调一个人的行为全在于心,要向内下功夫。《礼记》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3]284,大学之道旨在发扬美好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人人都要以修养品行作为根本,修身齐家,尔后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了中华儿女,也孕育了中国开放、包容、共赢的大国气度和博爱胸怀。目前,孔子学院遍布162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五个大洲。这正是孔子理想化“君子”人格的现实实践。孔子一生追求礼乐仁和,期盼每个人都能成为“君子”。《论语》“君子”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做人做事的示范,为现代人丰富精神世界、提高道德修养提供了优质素材。

猜你喜欢

小人论语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如何读懂《论语》?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指印小人来了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木勺小人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