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华北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2021-01-31陈联记牛彦飞
陈联记, 王 升, 牛彦飞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a.办公室;b.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坚定文化自信关乎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独立。在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需要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凝心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源于五千多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源于烽火熔铸的革命文化,也源于党带领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
1948年8月,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华北大学。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北大学精神,这一伟大创举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华北大学精神是革命青年爱国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华北大学精神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华北大学精神的丰富内涵,构建有效载体,深化实践创新,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华北大学精神,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一、华北大学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
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华北大学精神的丰富内涵,充分领会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并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一) 华北大学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自强不息”“经世致用”“天下大同”等思想不仅铸就了中国精神,更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传承者,在追求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征途中开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组建华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定名为华北大学,毛泽东同志题写了校名,校址选在河北正定县城[4],5月28日周恩来同志写信邀请吴玉章担任华北大学校长,7月15日吴玉章到达华北大学,8月24日华北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吴玉章校长在《华北大学成立典礼特刊》上题词:“华北大学成立——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心。”当时一大批文艺精英和专家学者云集华北大学,为一时之鼎盛[5]。1949年4月,华北大学校部迁往北平,在正定设立正定分校,在天津设立天津分校。之后,华北大学各部院逐渐发展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8所高等学府。在正定的华北大学分校几经变迁为现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学院、正定中学。华北大学在办学不足两年的时间里,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培养了近两万名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高等教育积累了经验。华北大学“为革命和建设培养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无不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年代的创新性发展,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又融入了革命斗争的先锋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自信[3]。
(二)华北大学精神是传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优质红色资源
华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于河北正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正规大学,其前身是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陕北公学。华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凝聚三校优势,聚集各方人才创办的一所拥有四部两院、体系较完善的高水平大学,汇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创办新型综合性大学的智慧。在华北大学培养的干部中,2000余人参加了解放平津战役,4000余人南下解放广西、广州,1000余人西进解放甘肃、青海,6000多人分配到新中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为解放战争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革命和建设中,他们对党忠贞不渝,这种精神需要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华北大学师生注重科学理论研究,修订续写了《中国通史简编》,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等专业课题研究[3]。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红色印记。华北大学是培育新中国建设人才的摇篮,是传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优质红色资源,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三)华北大学精神是革命青年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忠诚爱国的信念是华北大学精神形成的核心动力。华北大学在建校之初形成了以“忠诚、团结、朴实、虚心”为核心的校训,其中饱含了华北大学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理想信念。华北大学培养的干部为解放战争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华北大学师生积极开展文化艺术创作,创作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翻身》《红旗歌》《生死仇》《参军图》《慰问军属》等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代表作,流淌着兼具革命性和先进性的红色血液。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华北大学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把以“忠诚、团结、朴实、虚心”为核心的华北大学精神转化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培根铸魂的重要动力。把华北大学红色革命理论讲解好、传播好,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中最具影响力和时代价值的部分,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其实质和内涵,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红色精神传承好,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二、弘扬华北大学精神对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这种“自信”和“力量”,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华北大学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深入挖掘华北大学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心聚力的需要,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需要。
(一)弘扬华北大学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心聚力的需要
今天的世界,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方案举世瞩目,无不彰显了中国文化实力的显著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3]华北大学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具有强大的驱动力,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心聚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并行的复杂时期,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华北大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就在于这种勇气和力量。华北大学师生把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理想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奋力拼搏。“精神是一种特殊意识的抽象和升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时时刻刻离不开精神的支撑。”[6]华北大学精神与中国精神一脉相承,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深深影响着从华北大学走出来的一代代学子,激励着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7]。
(二)弘扬华北大学精神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教育实践中铸就的华北大学精神,饱含着华北大学师生满腔的爱国精神,是传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优质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当前办好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为新时期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了优质的红色教育资源[7]。华北大学师生创作的红色文艺作品,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代表作。在国际化人才竞争中,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和新需求,培养出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国际化人才,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践行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尚,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弘扬华北大学精神是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需要
作为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华北大学精神在政治、价值、道德方面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华北大学学子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讲政治、讲纪律、讲大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他们秉承“忠诚、团结、朴实、虚心”的优良校训,满腔爱国主义精神和解放新中国的坚定理想信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8]。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建设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以华北大学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基因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华北大学精神,使红色教育再拓延、再丰富,能够激励人们勇于面对复杂的形势,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壮丽篇章[3]。
三、弘扬华北大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进程逐步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与交锋日趋加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由于各种外来思想、文化的融入,我国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多元化与复杂化的特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文化与思想背景下,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华北大学精神文化价值内涵;深化实践创新,传承华北大学精神,永葆其生机与活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传承发展华北大学精神的有效载体,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使他们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充分认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构筑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与中国价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8]。
(一)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华北大学精神文化价值内涵
河北省十分注重对华北大学精神的宣传和推广,尤其是正定新区的建设,不仅使华北大学精神的空间载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其物质载体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要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力宣传华北大学精神。河北省作为华北大学精神的发源地,建议组建专门的研究机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相关专家参与,结合华北大学红色教育历史、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成立老校友联络组,把华北大学老校友联合起来,录制老校友专题片作为宝贵精神财富留存;成立文史资料整理组,开展华北大学的文史资料、“三亲”史料、校史文物的征集整理、研究出版、收藏展出等工作。
(二)深化实践创新,传承华北大学精神,永葆其生机与活力
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继承,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在发展中践行华北大学精神是时代之需。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创办的一所独具特色的高等学府,华北大学的成立与发展,同中华民族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紧密相连,始终肩负着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传承着红色基因和民族精神。华北大学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校风、学风、文风,在教学实践中孕育了以“忠诚、团结、朴实、虚心”为核心的华北大学精神,为新时期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加快正定新区建设,保护华北大学旧址,丰富华北大学精神的物质载体,传承华北大学红色基因,培养真正“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人才,将华北大学精神发扬光大,是服务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三)强化政策支持,构建传承华北大学精神的有效载体
在推进传承红色基因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中践行华北大学精神。紧抓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华北大学精神的红色文化基因,加快推动建设一所传承华北大学精神的高水平大学。以华北大学为代表的具有红色基因的高等学校,为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进行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积极探索,积淀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文化气质。可以依托华北大学旧址,合理开发周边区域,谋划建设教学区本部,设立主办公区、研究生部、旧址陈列馆等,整合石家庄区域内现有高校资源,谋划建设主体教学区。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以建设一流学科为核心,以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为重点,聘请大师级的国内外学科带头人设立工作室或实验室,邀请国内外世界“五百强”企业、知名企业共建科研院所,加强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对接与合作,开设分院或规划建设重点学科,构建一所红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融,特色学科优势突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大学。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