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艺术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2021-01-31纪瑞祥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美育艺术专业

纪瑞祥

(四川文理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对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上日益深化。小学教育艺术课程,正在以不断满足和丰富人类多层次与多样化的精神文化为目的,朝着多元化发展。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各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鉴于当前我国艺术教育有待振兴的状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小学教育师资,发挥美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当下显得尤为重要。[1]在此背景下,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型教师培养的目标,深入研究艺术特色教学的特征及其走向,无疑会对小学教育艺术特色发展大有裨益。

一、采用项目化教学、体验式课堂提升艺术核心素养

小学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由于专业特点和全科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都要接触和学习,在这些艺术学科内部实现综合课程的目标,属于艺术内的跨学科的综合。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美术基础,学生对艺术课程充满神秘感和恐惧感,部分同学学习感觉吃力。基于此,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并从中体验艺术的乐趣。

教师不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技能培养,而是注重对艺术的感受和体验,认识美术中的材料和制作手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手法去进行作品的实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让学会识谱和歌唱技巧,学习终生受用的知识,而淡化歌唱技巧。让学生通过比较美术、音乐、舞蹈中的节奏、对比、旋律、色彩等,并从中体会各艺术间的相关性,又能突现不同艺术语言的独特性。针对本专业零基础、人数多的特点,艺术课程可实行小组化、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可以采取每次课老师布置一个课题,课前学生自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课下完成分工,上课采取合作做项目的形式。成员分工中每个人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思维活跃的负责项目创意,动手能力强的负责制作,语言表达流畅的负责项目的讲解,组织能力强的兼任项目总监,负责统筹规划。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发现研究主题、设计学习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提出创造性方案,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每个人都把自己强项发挥出来,成功完成课题,最终展示探索成果。老师指导答疑和进行深度讲解,学期末每位同学尝试完成自己最不擅长的工作,互相学习补充,共同提高。

(一)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等基础理论知识课前通过ppt或者文档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上课直接通过布置项目作业的形式,教师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探讨设计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建议。分小组,每个同学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知识上的头脑风暴。最后请实践教学基地的老师给学生的设计做一个评分。真正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二)特色小组,转化创新实验项目

对小学教育专业艺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创建“创艺小组”,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通过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适当地引入创新性和实践性更强的探索性设计方案。成立学生科研小组,教师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最先是跟着老师做科研,由于教师的课题对学生来说范围较大,内容较深,教师将课题拆分成若干个适合本科生的小课题,并将其转化成创新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开展研究性学习。

特色艺术课程的打造,要做到独一无二就需要从地域文化上精准切入。达州的515艺术创窟,大修当代艺术馆,巴山书画院、艺术剧院等都可以作为艺术实践合作基地。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欣赏,了解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展示方式,从而有利于今后的个人和集体创作。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应用性;设立大学生艺术工作坊,成立学生手工社团,促成艺术与教育的结合,达到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效传承。在选修模块开设艺术素养实践课程,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和大师工作室等开展欣赏教学,也可以通过观赏小型音乐会、晚会等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欣赏提高艺术鉴别能力,从而利于自我创作。

二、通过课外艺术实践促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课堂教学所能承担的,这是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观问题。课外艺术实践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一)采用“节日+活动”的方式提升学生艺术综合素养

艺术活动可以结合传统节气文化,譬如在美术手工课“布艺制作”课程中,可以结合端午节这一节气,制作布艺香包。遇上春节等传统节日可以设计一场综合实践活动,譬如逛庙会、猜灯谜等,同学们制作民间手工艺品,结合语言活动、歌舞活动进行展览展示,每一位同学都动起来,也可以邀请老师们一起参与进来对活动进行点评,既促进师生关系又增加专业知识。

(二)结合展览比赛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各级各类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大赛,大一大二学生参加美术、手工、声乐、钢琴、舞蹈比赛,提升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大三大四的时候进一步打磨和再创作,参加更高层次比赛。通过艺术竞赛找准差距,开阔眼界,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准。小学教育艺术类课程每学期末举办艺术展演,通过展览一方面促成学生互相学习、相互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作品的售卖,把作品、展品转化成商品,创造经济效益,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

(三)结合互联网+双创教育开展艺术实践

对小学教育专业艺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创建“创艺小组”,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适当地引入创新性和实践性更强的探索性设计方案。

1.指导学生成立学生科研小组,教师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起初跟着指导教师做科研,由于教师的课题对学生来说范围较大,内容较深,教师将课题拆分成若干个适合本科生的小课题,并将其转化成创新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开展研究性学习。[3]

2.通过每年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各市大学生创业项目,学生结合所学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相关内容,如“FLY化妆工作室”“手工DIY创艺设计”等,将艺术课程内容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合地方文化开展校外艺术实践

1.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将艺术内容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结合

达州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习惯。达州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巴文明起源地之一,是红色故里,中国气都。具有城市特色且能够彰显城市记忆和发展脉络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分别是竹编、裁缝、铁匠、钟表修理、补鞋、传统爆米花、糖画、手工制作酱油、灯影牛肉制作。选择地域性传统艺术,如音乐中的巴山茅山歌,渠江号子,薅草锣鼓,工艺美术中的竹编、藤编、剪纸等,进行传承保护和二次创作与创新。

2.艺术课程实践的空间上,由校内走向社区,将艺术活动与社区活动相综合

定期到曹家梁社区、北岩寺社区等开展艺术展演活动,既是一种艺术锻炼又服务社区,给社区人民带去欢乐。另外,学生还参加了全国农民艺术节等艺术展演活动。定期到社区开展讲座,开展社区手工艺教学,提高居家灵活就业和艺术情操。

艺术教育是美育最为重要的途径。传统文化艺术延续历史文脉,永葆民族特性,通过艺术教育,激发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热情,当代中国精神也通过文化艺术得到彰显和弘扬。

(五)通过艺术与科学的有效结合实现全面提高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其意义是说,科学与艺术有许多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和使命都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这里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就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和科学课程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运用艺术的手法制作设计一些科学玩教具,艺术地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手法,使得科学小实验在具备科技含量的同时兼备艺术效果,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同时,运用科学原理更好地阐释艺术现象和实现艺术表达。强调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渗透、辐射和整合,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学习知识,也是在体味情感,品味生活,全面展开通识知识教育和艺术素养教育。

四、加强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开展美育教育,以小学教育专业为基础,将美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结合课程思政,开展手抄报、艺术作品创作等形式,将美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通过系列活动,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审美修养和美育文化素养。

(一)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学生党建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布置“红色印象”美术作品展,激发学生爱国、爱党之情。创作前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背景和理论知识,学生把自己所理解的理论知识,以海报、剪纸、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丰富了党建工作的教育性。2020年疫情初期,结合专业特点,学生手绘“不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常开窗”系列作品,并运用剪纸和粘贴画等艺术表现手法制作出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疫情期间注意事项,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宣传艺术教育。

(二)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紧密结合

从艺术的传承特色上来看,艺术教育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瑰宝,围绕小学教育艺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开展研究,对提高民族的审美品位,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有一定意义。小学教育艺术特色课程的建设,一是在特色文化上提炼符号价值,巴渠文化博大精深,提炼图像符号并运用于现代工艺品设计;二是在创意材料的选择上,以纸材料,泥材料和当地乡土材料为主。在题材上,以民间美术资源为主体,结合地方民俗文化,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三是在市场产品上找需求。结合文旅资源,设计巴文化创意产品。解决艺术特色与地方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弘扬的辩证关系。只有植根传统与特色,才能紧扣落实、引领未来,达到艺术教育服务地方的最终目的。

实践证明,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通过美的形象,情感的中介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育者接受美的熏陶。美育能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开展美育工作中立足人才培养,创新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育人实践中不断提升美育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把握信息社会中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评价方面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实践提一种开放性课程体系。[4]结合文旅资源,设计巴文化创意产品。解决艺术特色与地方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弘扬的辩证关系。

信息化时代,艺术教育的方式呈现多元化和多渠道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艺术教育模式,创新美育体系,合理设置美育课程,是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5]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强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感受和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艺术教育在立足地方传统艺术基础上,应结合劳动教育动手设计制作一些生活实用器具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艺术教育与劳动有机融入相结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劳动教育新要求。

猜你喜欢

美育艺术专业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