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建引领下地方高校教务工作的策略
——以韶关学院为例

2021-01-31赵三银黄长征吴邵兰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务处教务支部

赵三银,刘 带,黄长征,吴邵兰,陈 龙

(1. 韶关学院 院长办公室,2. 韶关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3. 韶关学院 教务处,4. 韶关学院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5. 韶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若把教学工作当成高校工作的中心,那么教务工作就是高校工作的核心。教学工作这个有机整体是由教师、学生及教学条件三个基本元素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那么教务管理工作就是联系这三个要素的桥梁和纽带[1]。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党为教育领域所确立的根本任务,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党委如何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使党建与教务工作长效互动,实现二者的高质量发展,是高校发展中应探究的重要问题。

一、党建引领高校教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在我国,党领导一切,高校各基层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在贯彻落实党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2]因此,充分发挥党建对高校教务工作的引领作用,是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

地方高校作为中国高校的生力军,是推动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教育事业迈进了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建设教育强国已成为当下的新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给高校教育改革注入了强心剂。而高校教务工作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高校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党建引领高校教务工作,确保改革成效,将进一步促使高校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专业特色建设,打造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

(三)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

党建引领高校教务工作,让高校教务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是培养具有担当意识的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只有依靠强大的人才支撑,才能突破发展道路上的关键性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3]高校作为人才的重要产出地,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筑基者之一。通过党建引领教务工作,严保高校教学工作的方向性与科学性,明确人才的培养方案,产社会之所需,才能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根本遵循,保障人才输出的质量。

(四)破除教务工作现有弊端的发展要求

教务管理由于牵涉面广,教务处各业务科室人员的认知参差不齐,加之部分高校在相关配套文件制度出台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制度规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党的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独特的先进性,党始终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党建引领高校教务工作,将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务工作注入活水,有效剔除落后的教务制度,破除教务工作的发展桎梏。

二、地方高校教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务工作制度缺乏科学性

教务工作制度是地方高校在开展教务工作时的行为准则,彰显着地方高校对教学工作的总体把握,既是高校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高校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务工作制度在教务工作中的规范作用。当下,随着时间推移和形势的变化,原有的部分教务规章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行工作,究其本源,与制度在初始的制定上有很大关系。一方面,部分地方高校在教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往往照搬双一流高校的教务规章制度,缺乏地方特色。另一方面,高校教务处党支部书记通常以兼职为主,存在对教务工作把握不足的情况,影响了教务工作的跟踪和监测。长期下来,教务工作牵涉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教务工作本身就极易出现教务工作制度与地方实际不相适应的情况,将慢慢失去其科学性。

(二)教务工作人员缺乏自觉性

近年来,尽管大部分高校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但在新形势下,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接二连三地出现,党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党支部成员的培养及继续教育问题。受西方多元文化影响,少数党员同志的理想信念模糊、缺失,在日常教务工作的判断上可能出现失误,在不同程度上对党支部的建设产生影响,最终将影响教务工作。

新形势下,教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覆盖面广且杂,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订,学生选课、学习成绩、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等。多数工作跨度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教务管理总体难度呈上升趋势;本身就少有基层的教务工作者愿意长期停留在教务部门岗位,加之教务处又是学校部门中琐碎事务较多的一个部门,使得教务工作者忙于应对工作而忽略总结反思及自我提升,个别缺乏党员身份意识的教师还会对教务工作失去动力,开始过多考虑自身发展,不能很好地处理科研与教务工作间的关系,存在“重科研、轻党建与教务工作”的现象,投入教务工作的精力和自觉性存在不足。

(三)教务工作手段缺乏创新性

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内,地方高校教务工作通常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务工作往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制度与工作方法,但由于高等院校持续扩招,部分地方高校师生比高于国家标准。面对只增不减的教务工作量,大部分教务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难以找到有力抓手,往往疲于应对繁杂而琐碎的日常工作。而在扩招背景下出现的各类阶段性的教务增量指标任务,使得教务工作重心分散的情况较为突出,在新时代变化以及学校发展需要下,创新工作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部分地方高校的教务人员由于从事教务工作的时间比较长,无法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接受新鲜事物的意愿不强;加之教务工作繁重,教务人员在教务工作上不愿意尝试创新,而是因循守旧走老路,工作形式单一,处理问题也较为简单,这往往会降低工作效率。

(四)理论与实践仍有待结合

如何在教务工作领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仍然是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教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与用之间未能有效畅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有的教务工作者仍然过分看重条条框框的理论,在工作中不能灵活变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二是轻理论、重实践。部分教务工作者认为当前许多规章制度过于繁琐,主观随意性比较强,这容易造成工作中的权利越位现象。三是既不重视理论,也不重视实践,该问题在部分刚开始从事教务工作的年轻工作人员中尤为明显。

(五)战斗堡垒作用仍有待凸显

教务处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教务体系中的战斗力基础,其所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是高校教务工作建设得以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但从目前来看,教务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还不够突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支部工作衔接的不流畅,部分支部成员原先多在二级学院或行政单位任职,教务工作团队缺乏长期稳定性,支部成员之间难以找到最大公约数,导致教务工作无法有效且高效地开展,难以彰显整体的作用,在内部工作协调上常出现不愉快,甚至会出现党支部成员游离于党支部之外,党支部游离于教务工作之外的情况,增加了教务工作开展的难度,无法有效发挥战斗堡垒的优势。除此之外,组织活力也是影响堡垒作用的一大因素,尤其像教务处这种涉及到全校教学工作的部门,如果支部缺少活力,那么工作上极易缺少动力,不利于高校教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时存在着重形式、轻质量、轻内容的情况,没有结合支部具体情况,存在跟风的陋习,最终导致组织生活的随意性、低质性,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实现组织生活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会造成支部工作的形式化、片面化、简单化、僵硬化,最终削弱了党支部的战斗力,降低了工作质量。

(六)良性互动及服务有待深化

教务处作为全校教学工作的中心枢纽,是全校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与各二级学院教学单位沟通的桥梁。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地方高校存在管理部门间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健全的现象,学生管理系统与教学管理系统尚未有效对接,尚未形成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协同育人的合力。部门间保持良性互动、促进教学发展、学生进步的良性局面还未真正形成,传统的“三中心”教学观念依旧普遍存在,部分二级学院领导的教育思想观念比较滞后,无法与时俱进适应学校的规章要求。因此,只有尽快形成学校各教学单位党支部间及团支部间的多向互动格局,强化单位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确保教务工作的顺利展开。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但大部分地方高校的教务工作仍然是以管理为本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针对学生的真实需求提供有效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建立,学生主体性地位还未能有效把握,学生在校内的积极性还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少数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烈,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制度约束而缺乏对个人的发展支持,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往往出现注重管理而忽视服务与指导的现象,关注学生需求,服务学生发展的意识仍然有待加强。

三、党建引领高校教务工作的策略

韶关学院教务处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了“党建引领教务,教务深化育人”的支部建设模式,促进“党建”“教务”“育人”三者的深度融合与有机统一。目前,韶关学院教务处党支部共有党员19名。教务处党支部曾荣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东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党支部和韶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一大体系定基调

支部牢牢树立“四个意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党建工作的前进方向,探索建立高校基层党建引领教务总体系,为教务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建立了“五个一”(一种工作理念、一份教务精神、一种团队力量、一种执行能力、一条工作路径)子体系。

具体来说,一种工作理念即教务处党支部始终秉承“引导、指导、督导、管理、服务,重在服务”的工作理念,支部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党性观念不断得到强化,廉洁自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对统领教务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份教务精神即在工作同时培育形成了“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勤勉务实、包容奉献、廉洁奉公”的教务精神,以此铸就了教务处的坚强堡垒。一种团队力量则是让教务精神也依靠一些载体作用到了支部成员身上,让个人的力量有了共同的基点,逐渐形成合力,从而锻造出一支齐心协力高效的教务队伍,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让教务工作得以整体性推进。一种执行能力即通过领导班子的经验传承所形成的执行能力,这种能力贯彻于每个人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工作之中,并推动团队成为能管理、能教学、善研究的高执行力团队。在理念指引、精神指引、力量凝结、能力贯彻下,使党支部的管理工作体系得以规范、有效地运行,最终推动教务工作提质增效,打开了党建工作与学术业务、人才培养齐头并进的新局面,开拓出一条地方高校教务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在这种体系的引领下,2018年以来教务处党支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校级优秀共产党员3人、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优秀教师1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1人、管理育人先进工作者3人。同时,支部党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新工科教改项目1项、各类教科研项目15项,主持或参与党建研究项目22项,出版教材1本,指导大创项目5项。在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委主题教育第十三巡回指导组充分肯定教务处党支部主题教育的各项工作及特色亮点。

(二)三大模式稳方向

1.建立“党建+工程建设”模式:推进建设质量有效提升

教务工作要得到科学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为此,教务处党支部由整体出发,以系统化为视角,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质量工程”体系;由党支部书记带头,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深化支部成员的理论认识,增强素质能力;积极拓宽项目类型,强化项目管理,通过各种项目驱动,培育凝练教学成果,增强引领能力;落实党内帮扶、党团帮扶,满足党员成长需要,增强服务能力;举办教务技能大赛,增强业务能力。

2.建立“党建+教学发展”模式:实现教师教学成果涌流

教师在人类文明传承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其身上担负着传播先进知识、塑造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长期以来,韶关学院一直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才优先发展的强师工程,构建了适应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充分利用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平台,按学科与学院划分,着力打造一批优秀师资队伍,推进各专业领军人才全覆盖,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均稳步提升。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竞赛、教学创新大赛,提升教师技能,促使教学成果涌流,以实现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转化为教务工作质量提升。

3.建立“党建+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教务处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理念,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根据韶关学院特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牢牢抓住新时代发展契机,通过实施“专业内涵建设工程、课程改革深化工程、实践教学强化工程、教学能力攀登工程、学生发展亮化工程、质量保障持改工程”六项工程,有效改善了教务工作现状;通过落实学分制改革,组织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照专业认证要求,完善课程体系;通过研究制订一系列人才培养改革有关文件,如《韶关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韶关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韶关学院进一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等,最大限度地把师生组织起来,引领带动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实施多维素质能力教育培养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四个聚焦促成效

1.聚焦党性突破,实现与时俱进

党建引领教务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课堂设计当中,进而发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除此之外,教务处党支部在坚持遵守党员发展标准的前提下,积极培养高层次人才与优秀青年教师,通过不断吸收人才,有效地为党组织政治力的巩固与提升助力,为教务工作提质给予人才支撑,实现教务工作的与时俱进。

2.聚焦组织管理,凝聚团队力量

无规矩不成方圆,党支部在强化制度约束的同时,更加关注党员个人情况,积极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支委之间、支委与党员间、党员与党员间每季度都定时进行谈心谈话。通过谈心谈话,在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同时,也用规章纪律规范党员的行为,使党员在面对教务工作时能保持高度的自觉性;为了让党支部能够时刻保持先进性,党支部积极召开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以诚相待的方式引导党员主动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学习榜样,取长补短。除了生活会,党支部还定期开展工作汇报,通过此种模式,既能防止问题发生,又能相互协调处理好支部党员之间关系,打造支部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促使支部党员同心同德,增强支部向心力、凝聚力,有效防止各类错误思想文化侵蚀,做到以身作则,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贯彻落实上级以及学校党委的相关工作部署。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决议,能够顺利通过党员会议传达到支部成员并应用到教务工作当中,从而让支部成员能够切实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凝聚共识,最终“构筑党委领导、内部协调、教务工作革新化”的同心圆模式。

3.聚焦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工作

教务处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业务”的思想,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重大决策、重要规划、重点项目、重大改革”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一引四合”新格局(即党建引领业务,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创业培养相融合,教学规范运行与教师能力发展相契合,质量监控与质量持续改进相糅合),组织带领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学校重要事项决策讨论,以制度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统一到教育教学持续改进工作上来,推动教务工作与学校改革工作的有机衔接,促进学校各项改革工作平稳推进。

为了强化支部全体党员的服务意识,支部不断深入到二级学院,通过直接对话,聚焦师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查找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多向互动格局,做到立行立改,个别问题专项研究解决,如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多主体、多类型、个性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宽专业转入转出制度,试行部分专业大类招生等,由此推动教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4.聚焦模范培养,实现以优促进

党支部积极引导党员同志加强自我管理和教育,通过编印党员学习记录本,督促党员对支部会议和相关活动予以及时记录,并整理学习心得,借此促进党员自主学习,打造“学习型”党支部。 优秀教务工作者作为教务工作队伍的领头羊,是党支部的重点宣传对象,支部充分利用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通过支部党员的激励帮扶工作,对成长期的党员同志加强培养,以典范带动群体的模式,主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出点子、压担子和铺路子”,同时通过开展经验分享会,设置展板宣传模范事迹,宣传支部优秀教务工作者的经验,以此促进党员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创新工作方法,让教务工作能够持续向纵深推入。

(四)五大建设筑堡垒

1.组织建设保基础

2016 年 12 月 7 日在第 24 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4]只有组织建设做到位,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才能牢牢地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因此,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基于形势发展需要,稳固自身站位,加强组织管理。要着力提升领导力,进一步贯彻和加强党对高校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此,教务处成立了教务处党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领导小组,把“思想素质高、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进党支部班子,团结带领党支部扎实推进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开展各项党建工作。

2.制度建设画红线

制度建设是党内政治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党内的政治生活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要具备大局意识,主动强化自身责任担当。加强党内制度建设,不是简单地增多一些条条款款的约束,表面上看,制度就是所谓的规章守则,但是制度要得以贯彻得以施行,组织体系必不可少,没有强大的组织体系,就没有足够的凝聚力确保制度的落实。因此,只有在做好组织建设的前提下,制度这一条红线,才有它存在的意义。

教务处党支部通过制定《教务处内部管理办法》,对支部成员行为作出约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确保管理办法具有长效性。在此基础上,从多领域分层次建立了“三会一课”制度、“双轮循环”值班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工作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主题党日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务公开制度、严格自查制度等,以此来加强支部内涵建设。在确保自身够硬的前提下,教务部门联合学校出台相关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作业批改、期末考试、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落实基本规范,确保教师认真投入教学。通过设立教学竞赛奖、教研结项奖、考研管理奖、教学成果奖,以及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各类学科竞赛等专项制度,促进教师潜心教学。

3.阵地建设添活力

党支部阵地是党员开展日常交流的有效平台,也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大本营。教务处党支部以打造样板党员活动室为目标,按照基层建设硬件和软件设施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将现有活动室进行改造,为党支部开展各类教育学习活动提供物质支持,为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除此之外,党支部还积极推进社会实践阵地建设与网络阵地建设,不是将理论挂在嘴上,而是将其用以指导社会实践,以此提高支部成员的实践能力。例如,韶关学院教务处党支部曾于2020年暑期联合人事处党支部以及创新创业学院党支部前往韶关学院精准扶贫定点帮扶村,南雄市湖口镇三角村开展“线上线下+抗‘疫’助农消费扶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党员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除此之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将党建动态及时发布到网络平台,发挥网络党建阵地作用,通过互联网加强对党员教育的管理,吸引广大师生关注支部的活动,也为学校教务工作的建言献策提供了便捷路径。

4.创新建设迎未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的基点。教务处以“大党建、大教务、大育人”为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在教务工作领域落地生根。以大学生多维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为例,教务处通过参与制定《韶关学院大学生音体美文史艺等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方案》,优化音体美文史艺教育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开设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普及理论、普及知识,提高欣赏水平、阅读能力水平,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素养的特色课程[5],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5.项目建设促发展

党支部项目建设是党支部的形象窗口,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是提升党支部影响力的必经之路。学校依托书记项目,推动党团共建、双向联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践行“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拉近了党团距离、师生距离;党支部始终本着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贡献地方的方针,着力为韶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智力支撑和文化支撑”,全面展现和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价值度、显示度和贡献度”,把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写在粤北大地上。

教务处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高校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全面建设新时代党建教务育人样板支部,立足韶关、扎根粤北。但全国样板支部创建只是一个开始,要取得新的成绩,就必须始终保持好的工作状态、好的精神面貌、好的工作机制、好的工作成效,把全国样板支部创建工作朝纵深推入,让创建成效进一步引领学校“党建、教务、育人”深度融合发展,使创建工作成为支部建设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教务处教务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服务现代警务新体系 构建“新公科”专业平台(顾国达等摄影 教务处报道)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研究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好处费
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管理经验略谈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