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

2021-04-25龚晶晶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意向主观态度

龚晶晶

(韶关学院 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创业是重要的就业渠道,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方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积极作用。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有极强的预测力,对创业意向的研究可以探明创业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对认识和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有重要意义。地方高校相较于中央部委直属高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社会经济条件、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等创业资源相对有限。推进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应有之义和短板,值得重点关注。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被证明对大学生行为有极强的预测力和解释力。例如,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1]、大学生公益行为意向[2]、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3]等。国外对于创业意向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且多为量化实证研究,计划行为理论已成为预测个体创业意向较为常用的工具;国内的创业意向研究则大多为理论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对于大学生创业意向,尤其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关注极为有限。地方高校如果能清楚认识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动因和决策过程,将有助于促进创业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实证层面的探讨和分析,依据韶关市三所高校调研获取的一手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角度考察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心理机制,以期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为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建议。

一、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一)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改进模型。TRA理论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是综合各类信息,充分考量个体行为后果和意义之后的决策过程。在此过程中,行为意向受到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共同影响,并直接决定个体实际行动。但在很多情况下,个体行为的产生并不完全受到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制约,还会受限于对客观因素的感知。基于此,TPB对TRA模型进行了改进,新增了“感知行为控制”预测变量。TPB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共同影响个体的行为意向,行为意向则直接预测个体的实际行为。由于TPB理论综合考虑了个体感知的主观方面(个体态度和主观规范)和客观方面(感知行为控制),在提出后被广泛用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公共卫生等学科领域,体现出良好的解释效力[4]。

(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向的关系

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某项行为支持或者反对的程度和看法。当个体对某项行为持积极态度,则他/她的实际行为意向便会增加。用在创业研究的情境中,当个体很愿意将创业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那么他/她会更倾向开展创业。

主观规范反映了个体开展某项行为时所体会到的社会压力,以及个体能不能承受这些压力。这项压力通常来自于对个体很重要的人,例如家人、朋友和同事等。已有研究证明,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有重要影响[5]。在本研究中,主观规范的作用表现为如果对个体很重要的人认为选择创业是适宜的,那么将增加他/她的创业意向。

感知行为控制是指个体在开展某项行为时的难易程度感知和对环境的可控性感知,受个体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身知识、能力、人脉等;外部环境因素是指资金、机会、时间、安全等。当大学生认为自己开展创业时的不可控因素很多,则意味着感知行为控制力很低,那么他会觉得创业的难度很大[6]。已有研究显示,个体对所处环境的可控性的判断会影响其意向和行为[5]。本研究中,如果大学生对创业行为持积极的态度,周围的亲友也很支持他/她创业,并且他/她感觉创业环境是可控的(如时间、金钱或者机会),那么他/她的创业行动意向会大大增加。基于TPB理论,假设如下:

H1:大学生创业行为态度显著正向影响其创业意向。

H2:大学生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其创业意向。

H3:大学生感知行为控制显著正向影响其创业意向。

(三)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

很多研究都显示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之间存在着关系。CHANG对TPB模型作了修正,发现在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之间增加一条连接路径能够显著提高结构方程模型的适配度[7]。PETERS等对购买汽车行为的研究证明,社会压力对感知行为控制存在影响,他认为人们在形成自己态度时,也会把别人的意见考虑进来,所以二者之间关系显著[8]。NATALIA等在研究居民对城市公园的支付意向时发现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关系[9]。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4: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对其创业行为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5: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对其感知行为控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假设,构建了 TPB 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模型 ,见图1。

图1 模型假设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之后,笔者访谈了韶关部分高校的创业教学教师、创业教育部门主管和在校学生,设计了量表进行问卷预调查,2020年4月10-12日在韶关学院完成。通过预调研的55份问卷删除了表述含糊的题目并对其它不易理解的题目进行了修正,基于此设计正式问卷。问卷的第1部分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测量,分值从1分到5分,分别代表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涉及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创业意向四个变量的12个题项,见表1。

表1 变量的测量题项

问卷的第2部分是人口学信息。量表的测量问题主要来自BECK和AJZEN在 TPB 模型中使用的问题①BECK L,AJZEN I. Predicting dishonest actions using the theory of plcmnecl behavior,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1991(3).,在大学生创业意向上参照了刘加凤等使用过的量表②刘加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分析,高教探索,2017(5).。被调查者的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学历、学校和籍贯。

(二)数据收集

正式调查于 2020年8-9月实施,样本源于韶关市三所高校 (韶关学院、韶关市技师学院、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的本、专科学生。派发问卷330份,回收322份,回收率为97.6%;剔除明显错答、漏答的问卷11份,得到有效问卷311份,有效率为96.6%。样本在性别、年级、学校、学历、籍贯等各方面分布比例相当,样本质量良好,样本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样本基本情况分布

三、结果分析

(一) 测量模型检验

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得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创业意向4个潜变量的Cronbachα值分别为0.823、0.921、0.793、0.828,均达到了0.7的标准[10];4个潜变量组合信度(CR)基本大于0.6;各潜变量平均方差抽取量 (AVE)也基本在0.5以上,并且AVE开根号值均大于对应构念的皮尔森相关系数,说明总量表区分效度良好[11]。上述结果反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运用Mplus7.0软件分析311份有效样本,超过最少样本量的要求。测量模型检验结果表明,12个观察变量的标准误均为正值且在0.05水平下显著,表明模型没有违犯估计,符合分析的前提;各题项因子载荷均大于0.5,表明题项的设计合理,无须删减,整体上测量模型内在质量良好,见表3。

表3 测量模型检测结果

(二) 结构模型检验

参考张伟豪等的研究建议,采用极大似然法(ML)[12]选取了以下几个拟合度指标进行模型检验。其中一般建议理想值是:卡方值除以自由度的值小于3,GFI和TLI为 0.9 以上,RMSEA小于0.1,SRMR小于0.08,见表4。

表4 整体模型拟合度

由表4可知,各项指标均符合上述要求,说明结构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良好,模型不需要再度修正。

(三)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运用Mplus 7.0分析各变量关系的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各潜变量路径系数及显著性

1.行为态度(BA)、主观规范(SN)、感知行为控制(PBC)对创业意向(EI)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个前因变量与创业意向之间的路径系数分别是0.693、0.592 和 0.813,且p<0.001,说明3个变量对创业意向有着明显正向作用,并且感知行为控制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是最大的,由此得出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的结论是: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态度正向影响其创业意向,表明大学生创业行为态度越积极,他/她便越倾向于开展创业行为;身边重要的人对创业的看法或意见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大学生对于创业环境的可控性感知和创业行为的难易程度的感知,也正向影响了其愿意创业的程度。可见,假设H1、H2和H3成立,与计划行为理论观点相符。

2.主观规范(SN)对行为态度(BA)有显著正向影响

主观规范与行为规范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573,且p<0.001,说明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主观规范直接影响其创业行为态度,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即大学生身边重要的人对创业的看法会显著影响其对创业行为的态度。因此假设H4成立。

3.主观规范(SN)对感知行为控制(PBC)影响不显著

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062,且p>0.5,说明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假设H5不成立。大学生的主观规范不会对其感知行为控制产生影响,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不相符。

四、结论

(一)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机理模型,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模型的拟合度检验结果验证了将TPB模型用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机理的分析是可行的,证实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于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的重要作用。第二,相较于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感知行为控制的作用最大,说明大学生自己感知到的对创业资源、能力和环境的可控程度或创业的难易程度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向。第三,行为态度受到主观规范影响,即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态度受到对其重要的人的观点影响。第四,大学生主观规范对感知行为控制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即使周围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支持大学生创业,也不能促进大学生对环境的可控制性感知。

综合以上分析,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在TPB模型中,感知行为控制是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力最大的因素,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需重点关注学生创业行为的感知控制能力。由于新冠疫情是影响大学生感知行为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大学生创业心理,设计有特色的创业心理辅导方案,帮助其应对不确定环境和树立创业的信心。第二,大学生家长、高校创业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即大学生主观规范的来源。鉴于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态度和创业意愿的促进作用,应该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共同鼓励和帮助有意向的大学生开展创业。第三,主观规范对大学生感知行为控制的不显著性,说明单纯的家校合作不足以提高大学生对不确定环境可控性的感知。还应该借助社会资源,采取多渠道的创业辅导,例如,安排学生适时适量参与社会实训和实习,一方面提高创新技能[13],另一方面拓展视野并缓解疫情对创业心理的影响。

(二) 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研究过程力求严谨,却仍有一些不足。首先是研究对象的来源较为局限。本研究对象仅限于韶关市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省市地方高校或中央直属高校还有待考证。其次是量表还需要优化。测量模型分析显示个别量表的CR和AVE接近但并没有达到标准值,这还需要后续工作进行完善。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考虑扩大调查范围,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中进行结果检验。同时,在研究中应结合深度访谈、专家意见法、扎根理论等质性分析的方法,提高量表的信度与效度,使量表更为科学、规范。另外,疫情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难易程度感知的重要因素。未来可考虑将大学生新冠疫情风险感知作为新变量引入TPB模型,定量实证新冠疫情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域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影响,为后疫情时代的创业教育提供精准方案。

猜你喜欢

意向主观态度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