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传统民居文化的影像传播

2021-01-31

视听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居村落纪录片

刘 歆

中国民居是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在时间的流逝中历经社会变迁,其保存和发展的状况不尽相同。传统民居蕴含着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着人们创造生活和开发自然的生存智慧,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诉说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的态度和方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它们面临着被挤压或者被淘汰的变局,显得与城镇化建设格格不入,逐渐消逝在历史的背影中。传统民居如何延续生命力,并且如何使其存在得有意义和价值,如何使其意义和价值得以展现和传播,这是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值得欣喜的是,有不少传统民居村落得到开发和利用,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采和民族性格,传统民居文化得到有效的挖掘和传承,其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被探寻。大众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重建,对于传统民居文化的价值研究,通过各种形式在不断地变化更新。其中,影像艺术的介入,为传统民居的可视化表达和传统民居文化的有效传播,提供了开阔的视角,指出了有效的方向,是重要的大众传播形式。新媒体手段的运用,让影像艺术得到创新性的发展,出现更具有吸引力和传播力的内容作品,成为弘扬传统民居文化的新型载体。

一、影像艺术视角下传统民居文化的表达与呈现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各异,具有鲜明的自然性、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让人们不论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对它们情有独钟。影像艺术对传统民居的表达与呈现,使传统民居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和了解。同时,可以借助媒体平台的力量进行大范围宣传,形成具有注意力和影响力的有效传播,提升传统民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可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此举可为传统民居的保护性开发以及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增添动力。

(一)纪实影像展现自然景观

影像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可以立体化、形象化地呈现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和风格样式。尤其是纪录片,可以用纪实性画面记录动态性的发展变迁过程,利用生动的视听语言讲述传统民居的前世今生,展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传统民居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其记录的内容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作为直观具体的影像资料加以留存。因此,围绕传统民居而创作的纪录片作品,都是具有文献史料价值的。纪录片对于传统民居的表达与呈现,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具体明确的主题,在围绕主题进行内容创作时,选择了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的传统民居建筑作为表现要素而存在,从而辅助性地烘托主题,比如《航拍中国》《世界遗产在中国》等。另一种是呈现传统民居样貌,以传播民居村落文化为主题,重点进行专题式的介绍、采访和挖掘,记录着各个地区传统民居的珍贵影像,也保留着当地人民对于家乡的温情记忆。片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民居的自然风光,描绘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多样性面貌,如《中国民居》《中国村落》《云上的村落》等。在这类纪录片中,通过画面造型语言、镜头语言、声音配乐以及细致的解说,可以让受众对于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格局设计、造型风格一目了然,对于传统民居的结构方法、制作工艺、材料体系等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此外,运用航拍、运动镜头以及延时摄影技术等,全面立体地呈现传统民居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其延伸的周边居住环境。精美别致的画面表现极具视觉美感和震撼力,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体现出如何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历史变迁及创造性的转化,也生动地反映了当地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切关系。

(二)故事化叙事挖掘人文情怀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和风格各具特色。传统民居是世代延续下来的民家住宅,是先辈们为创造美好生活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积淀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承载着家族历史和家国情怀。“家”是人之所属,“国”是心之所归。传统民居的故事归根究底是人的故事、家的故事、国的故事。传统民居的影像故事围绕着原住民、继承者、回归者、开发者来展开,纪录片充分利用现代视听技术把静态的、单一的传统民居转换成多元化、多维度的信息进行传播。纪录片以各地传统民居作为叙事载体,除了展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质外,着重讲述在此居住的人们有温度、接地气、鲜活的故事,生动呈现出人们的生活景象和生存状态,承载着故乡浓厚的家族情感和乡土记忆。这才是更深入人心、打动人心之处。纪录片《奇妙的民居》主要介绍了河南、云南、西藏等地区百年历史的古老民居建筑,表现了各地区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和建筑文化,深入探寻了传统民居背后民居主人的家族故事。故事娓娓道来,从过去到现在,以对比的手法透露出人们在时代的发展变迁中产生的家愁与乡愁。片中传递了质朴的生活气息、真挚的家族情感,以一个个敢于奋斗、自强不息的故事,体现深刻的人文内涵和匠心精神。纪录片《记住乡愁》注意挖掘人物故事,强调情感流动的重要性,使影片中充沛而丰富的情感,伴随着波澜起伏的人物命运和选择而呈现出来①。该片以人的回忆和情感作为内核,在平缓深沉的基调中串联出人物与家人、与家乡、与祖国的故事,抒发在他乡、在异乡坚持初心,守护家园的眷恋之情,勾勒出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爱国”“爱家”等核心价值观随之形象地烘托出来,唤醒受众深层的情感认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特色节目带动影视旅游资源

随着“慢综艺”的持续走热,回归自然生活、感受田园风光的这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传统民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民宿里的中国》作为一档文旅类体验真人秀节目,以“民宿体验官”的视角切入,针对众多品质民宿进行“打卡”,融入体验测评、旅游攻略的形式,内容集结了各地美景、美食、美居等丰富元素。节目中将主题聚焦在民宿本身,选取的民宿大部分是根据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创意修缮的,房屋保留着岁月的痕迹,但也焕发着新鲜的活力,其格局与功能历经了时间的考验。节目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欢乐的乡村生活元素、清新的视听语言与轻松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对镜头中惬意的居住场所心生向往。《向往的生活》作为“慢综艺”的代表性节目,更深切地扎根乡村,呈现农夫生活。每一季嘉宾都会深入到某个自然的传统村落中生活,居住在当地人民的房屋中,“蘑菇屋”成为节目中营造“大家庭”文化最重要的符号。节目内容围绕着衣、食、住、行展开,用自给自足的劳作自力更生,在嘉宾们的待客接物中,传递出温情感人的情绪,让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不由自主地也想远离喧嚣。另一方面,节目有名人效应的加持,不经意间就让选择的录制地走红。节目的热播,带动了当地旅游的振兴和发展。节目的第一季是北京密云的村庄;第二季是浙江桐庐的合岭整村;第三季是湘西的翁草村,随处可见吊脚楼;第四季是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竹楼让人印象深刻。传统村落文化的深层意义在于其体验性,体验可以是经验这种表层的、日常性的、可以被言说的感官印象,也可以是深层的、高强度的、难以被言说的瞬间生命直觉②。观众在节目的观看过程中,获得的是来源于感官刺激的浅层体验。如不满足于此,那么还会从“心动”变为“行动”,慕名而来进行游览观光,深层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魅力。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民居文化的创新性传播

新媒体时代传播形态和方式日趋多元化,利用新兴传播技术及各类媒介平台,可以大力推动传统民居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与创造性传承。新媒体手段可以使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集于一体,拓展延伸各类渠道进行联动式传播,达到效果的最大化。此外,新媒体的双向性、互动性可以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更为灵活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知识性、教育性和科普性的传播功能。

(一)微传播拓展表现形式

在信息交互日益快捷、微传播成为主流传播形态的今天,传统村落文化势必要及时融入信息时代的文化元素、内涵和表现形式,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唤醒传统村落文化活力,从而赢得内生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③。对于影像艺术而言,受众对短视频的娱乐和文化需求越来越大。短视频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微电影、微广告、微纪录片等内容产品争夺着受众的视听,形成了传播模式的一次变革。微纪录片是契合当代信息传播多元化特征且传递专业知识的有效方式④。微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围绕“乡愁”进行了崭新尝试,每个故事都有主要人物和话题,以短平快的叙事风格,从典型人物的视点出发,描绘人们生活的宁静与幸福感,讲述村落的兴盛与颓败,符合年轻人的接受习惯。节目内容客观展现了传统村落日益凋敝的现状,积极分享村落现今的发展、居民们与日俱新的生活变迁,赞扬当地人吃苦耐劳、传承与奋斗的精神,呼吁大众关注村落的保护与重建,也引导大众积极思考传统文明与现代力量如何实现有机融合。

(二)全媒体延伸媒介渠道

纪录片《中国村落》用影像记录中国村落的保护、利用和发展,全面展现中国民居文化的时代变迁。该片在浙江卫视播出,同时也在中国蓝TV、哔哩哔哩、好看视频等网络视听平台播出。考虑到新媒体受众的需求,每集长纪录片按照内容切分为各具表现力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广泛传播。此外,根据纪录片的相关内容整理制作了同名书籍《中国村落》,为影像化记录补充背景知识,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深入阐述传统民居的历史风貌、样式风格特征、古今景象的对比,主要内容揽括了文献资料、人物访谈、编导创作手记等。可以说,该片进行了全媒体形态的传播,集纳了电视媒体、网络视听媒体和书籍、短视频等众多媒介形式,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三)交互式参与共享发展

影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快速革新。互动性、参与性是吸引新媒体受众的关键所在。为了激发大众对于传统民居的了解与认识,提升大众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还可以运用新媒体智能技术手段调动受众的互动积极性,传统民居的传播模式和呈现形式还有巨大的开拓空间。首先,H5交互融媒体作品成为时下年轻人颇为关注和喜欢的传播样式,其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可小觑。H5支持丰富的媒体形式、动画和交互行为,可形成全新的融媒体内容,让受众在参与和交互中完成对于传统民居的认知,还可以激发对于传统民居文化的重视。其次,VR的介入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提高展示和传播效果,激发人们的参观兴趣⑤。VR技术可以打造沉浸式的传播体验,通过对传统民居的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实现再现昔日民居风貌的可能,促进受众对传统民居文化的全面认知,视频也可以作为历史资料进行利用和保存。再次,慢直播的形式也是值得尝试的方向,这是寻求差异化传播的手段,其传播的内容与事件发生同步进行,没有剪辑和渲染。传统民居中包含了许多制作工艺和营造技艺,如果将对其进行改造、修缮、设计或装修的过程用慢直播来呈现,更容易增强受众对于传统民居原生态美和真实美的感知,也能够达到教育性和科普性的传播目的。

三、结语

传统民居保留着乡土中国厚重的传统和绵远的记忆,是深埋在内心温情的牵挂。如今,传统民居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生存景象和生态样貌,影像艺术成为传统民居形象展现和文化传播强有力的表现形式。视听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传统民居可视化表达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对于延续传统民居的生命力、提升传统民居的使用价值、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参与和介入,从多层面、多角度为传统民居的保存和传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成为助推传统民居文化发展与传播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宋颖.从纪录片《记住乡愁》看乡村影像的本土化表达[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36-42.

②贡巧丽.文创视域下传统村落文化的挖掘路径与传播机制研究[J].出版广角,2021(07):79-81.

③陈江柳.微传播时代传统村落文化的困境及策略[J].东南传播,2018(05):30-32.

④王蕾.搁不下的 “乡愁”:传统村落的影像传播——基于对微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的分析[J].电视研究,2019(01):57-59.

⑤王秀丽.新媒体视阈下传统文化传播的可视化媒介形象[J].当代传播,2019(05):103-105.

猜你喜欢

民居村落纪录片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