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饰承载观念
——夏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

2021-01-31张晨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兽面饕餮青铜器

张晨阳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与旅游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典型时期。青铜器是由红铜加入锡和铅冶炼而成的,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本呈金黄色,生锈后为青绿色,故称青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人类先民的探索期,被誉为“国之重器”的青铜器成为划时代的象征,它所体现的装饰风格、文化语义、社会功能、时代精神,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造型联系功用,装饰承载观念。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乐器、工具、兵器、车马器、杂器等[1]。礼器最重要,器形最丰富,制作最精美。按用途,礼器分为酒器、食器、水器。从实用和制作的角度看,商朝尊敬鬼神、信占卜,青铜铸造以祭祀用品为主,出土了大量的尊、爵为代表的酒器,具有宗教祭祀的含义;周朝重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出土以簋、豆为代表的食器,具有人事意义;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器的功能性日益发展,出现了更多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日用品,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

通过对夏商周青铜器纹样做出梳理,以纹样的图像视觉性,追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装饰美感。以视觉图式之美,领略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原地区被誉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位居九州之中。河南古文化遗存丰厚,是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主要产区。纵观夏代的乳钉纹青铜爵,商代青铜“妇好”偶方彝、青铜甗,战国早期嵌红铜狩猎纹壶等都是重要的青铜出土物。青铜器的纹饰则由简约的乳钉纹到庄重的饕餮纹、夔纹,富有韵律的窃曲纹、环带纹,再发展为清新的蟠螭纹、宴乐纹、攻战纹等。其装饰走过了一个由简陋到繁丽,再趋向单纯朴实的过程。从青铜器纹样的演变和发展之中,可以窥探到中国传统装饰美的古老起源,体会传统工艺的匠人精神。

一、夏商周青铜器纹样装饰类型与艺术特征

造型和纹饰是青铜艺术的主体,它们相互协调、相辅相成。造型庄重肃穆,其纹饰也趋向怪诞、神秘、繁复;造型轻盈纤巧,其纹饰则趋向于简洁、明快、清新。这些青铜装饰纹样在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变化过程中,也体现着多样和统一、节奏与韵律相符的秩序性。

(一)夏商周青铜器纹样装饰类型

青铜器纹样装饰类型大致分为动物纹饰、几何纹饰、人事活动纹饰以及植物纹饰。动物纹饰有饕餮纹、龙纹、夔纹、凤纹、象纹;几何纹饰有涡纹、回纹、联珠纹、窃曲纹、云雷纹、瓦纹、重环纹、垂鳞纹等;人事活动纹饰有宴乐、攻战、狩猎、投壶等;植物纹饰有四瓣花纹、垂叶纹等。

1.动物纹饰

动物纹饰分两大类:一类是变形奇特、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经过艺术再加工的动物的纹饰,一般称怪兽纹,如饕餮、夔、龙、凤等。一类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兽类有象、犀、熊、鹿、牛、羊等;鸟虫类有鸟、鸮、蝉、蚕、蛇、龟、蛙、鱼等。

(1)兽面纹

兽面纹以前称作饕餮纹,盛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常以左右对称的正面形象出现,并装饰于青铜器的腹部和颈下。兽面纹在式微后一般作为辅助纹饰,出现于器物的耳、足之上。青铜器上的饕餮,就是“龙生九子”中那个贪吃的怪兽。商代人发现了牛、鹿、虎、羊等各类动物的形象特质,并依据这些形象特质采用抽象手法创造了饕餮形象。这一形象因符合当时人们追求理想的心境,因此,至今仍被当作经典的青铜装饰纹样。

鼻梁居中、左右对称,双目圆瞪、炯炯有神,尖角翻卷、龇牙咧嘴、利爪大张是饕餮纹的典型形象。据《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由此可知,饕餮这种凶狠残暴的形象完全符合“食人”这一含义[2]。

饕餮因限定在“有首无身”,因此,有专家根据饕餮面部不同的形象特点,分别以牛头、羊头、虎头、长颈鹿头为其命名,来指代牛角兽面纹、羊角兽面纹、虎头兽面纹、长颈鹿角形兽面纹。

(2)龙纹

龙给人威严而神秘,不可亲近,只可敬畏的感觉。龙的特殊地位在周代已经形成,按《礼记·玉藻》的说法,周天子在祭祖时所穿的服装要画上卷曲的龙纹。它或做兽面的组成部分,或做独立装饰。通常,其躯体蜿曲成蛇状,张口且嘴唇向外翻卷。头上带角的动物基本可归于龙纹。

到春秋战国时期,龙又产生了新的变体纹饰——蟠螭纹和蟠虺纹。蟠螭纹流行于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是一种密布于器物表面的交龙纹饰。其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小龙相交而成,小龙均张开口,上唇有明显上卷,组成纹饰单元。“虺”是古书中记载的一种毒蛇,蟠虺纹实际上是特别细密的蟠螭交错扭曲而形成的图案。

(3)夔纹

夔纹通常是指只有一足的兽面纹饰,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它可以是独立的装饰题材,也可以两两相向,组成兽面纹。根据形象的不同,夔纹可分为夔龙纹和夔凤纹。夔龙纹通常对称式出现,是一种作爬行状的侧面龙形图像,有一足、两足、无足之分。

(4)凤纹

西周时期,凤纹在青铜器上广为流行。凤在甲骨文中被视为天地的使者,是富丽华美的形象象征。凤代表着幸福、和乐、安康,让人感到和睦、温暖、安全,易亲近。凤纹的典型特征是向下弯钩形的鸟喙以及脑袋上的角。

西周盛行的凤鸟纹类似禽鸟,一般呈现对称或带状形,装饰在青铜器表面,常以侧面形态作回首或前视状。凤鸟的头部通常带有华丽的凤冠,时而垂于胸前,时而羽翼飘飘,诠释了传说中神鸟的仙灵之气。凤鸟纹的出现使青铜器开始展现人性的色彩,宗教巫术的地位开始动摇,世俗的愿景开始兴盛。

(5)其他动物纹饰

除了兽面纹、龙纹、凤纹和夔纹常见纹饰之外,还有很多动物纹饰,大多以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动物为载体,展现其变化多端的形象特征。常见的有象纹、蛇纹、蝉纹、龟纹、长鼻兽纹、鱼纹等。

2.几何纹饰

几何纹饰即几何形纹样的装饰,主要是指通过运用特定几何图案的抽象、变形与组合等装饰性的艺术手法和语言,使其具备形式美的审美属性,是一种艺术的理想化、象征化、秩序化、简约化。几何纹饰有窃曲纹、云雷纹、瓦纹、重环纹、环带纹、联珠纹、涡纹、回纹等。几何纹饰有两类:一类是将原本具象的题材抽象化,常见于中国的早期装饰,如窃曲纹、垂鳞等,俗称变体动物纹。另一类源于自然物象,如云雷纹、瓦纹、联珠纹等。

(1)窃曲纹

窃曲纹是依据兽面、夔龙、鸟形象的变化,塑造出卷曲(如横向S)的抽象几何形象,常采用左右排列、二方连续组织的构图形式。西周末期的青铜器纹饰多是抽象的形式,因为只有抽象的才是超现实的,才是人们所崇拜的,因此,窃曲纹就成为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样。其图案由卷曲的细长条纹构成带状装饰,密布在器物的口沿下方或器盖边缘。

(2)云雷纹

云雷纹的得名与篆字有关。云雷纹有曲线回旋的和折角直线回旋的两种样式,这两种样式的形象分别与篆字中的“云”和“雷”相似。云雷纹是云纹与雷纹二者的合称,外形上通常由连续回转的卷曲线连接而成,作螺旋形回转的涡纹称为云纹,作方形的连续回旋的为雷纹。

作为几何形纹饰的代表,云雷纹使用频率最高、流行时间长。商代早期已出现连续的带状云雷纹装饰带。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常在兽面纹、龙纹、凤纹等动物纹饰空隙处填充云雷纹,并将其作为主纹饰的地纹。它是一种对自然现象模仿与表现的早期几何纹样,在形式上多是二方连续式的伸展。

(3)瓦纹

瓦纹盛行于西周中晚期,常以简单、质朴的形象出现。其纹饰特点是宽阔的横系作突起或凹陷的槽,状似一排排的仰瓦,旧称“平行沟纹”,亦称“瓦纹”“横条沟纹”。

(4)垂鳞纹与重环纹

流行于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纹饰,因外形像鱼鳞片而得名,装饰主题单纯,构图连续,庄重严整。此类纹饰有些像鱼鳞一样上下相叠,纵向交错排列,装饰于器物腹部,称为“垂鳞纹”;有些形式简单,单个鳞片横向并列(也有作两层),构成带状纹饰,装饰于鼎和簋的腹部或圈足位置,称为“重环纹”。

(5)其他几何纹饰

除以上几种几何纹饰之外,还有环带纹、联珠纹、涡纹、回纹等几何纹饰,这些几何纹饰成为青铜时代装饰花纹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事活动纹饰

人事活动纹饰出现较晚。春秋战国时期,创造者将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从描写神灵转向普通人,出现了一系列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纹饰,如宴乐、射猎、采桑、射箭、投壶、战争等。

如典型青铜器《宴乐攻战铜壶》,其装饰分成三个横带面。上面横带面描写采桑、射箭,中间横带面描写宴乐射猎,下面横带面描写战争。因其采用绘画形式来表现这些内容,因此,线条更加流畅,已初步摆脱了对称图案。由于其每个横带面的处理手法各不一样,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宴乐攻战铜壶》为秦汉以后借助装饰艺术反映现实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艺术之门。

4.植物纹饰

植物纹饰指以树叶、树及花卉为题材的青铜器纹饰。其多以四瓣花纹、垂叶纹、盘草纹等图案与其他纹样配用,也有单独使用的[3]。以花草为主题的纹饰在春秋中期大量出现,其中,因有些装饰将变形花草与鸟禽造型搭配使用,展现出阴柔之美。因此,植物纹饰的出现使神话图像在装饰中的神秘性减弱,而展现出装饰的自然性、和谐美。

四瓣花纹是最著名的植物纹饰,其典型状态是四周等大的花瓣所形成的非闭合状态。它是战国中期中原开始流行观赏性装饰的杰出代表。

(二)夏商周青铜器纹样变迁与艺术特征

1.夏商周青铜器纹样变迁

夏:纹饰以线为轴、两侧严格对称,注重线条布局的粗疏与精密以及上下比例。

早商:装饰由粗疏走向精致,出现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饕餮纹。

晚商:纹饰层次丰富,纹线在变粗、变宽而且加厚,加强了器型的凝重感。

西周:纹饰风格简约并不单调,在结构上打破饕餮纹的对称式构图,形成较自由的相接式结构。布局上有时留白,主纹常做环带并装饰在显著部位。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新的装饰工艺技术出现,技术不断进步,纹饰更具表现力和张力。纹饰内容变得更为广阔,多以场景作为表现中心。

2.夏商周青铜器纹样艺术特征

一是从对称的秩序美到自由的奔放美。秩序感是装饰形式变化原则的基本依据。中国自古就有“成双成对”的美好愿景。在温文尔雅的礼乐时代,一切都有规可依、有矩可循。商代盛行的兽面纹饰最能体现这一特点,其采用左右对称的方法,体现出礼制社会的规矩严谨。西周常见的二方连续纹饰,用反复的连续来表达其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战国时期,人事活动纹饰的出现打破了严谨对称的秩序美的桎梏,开始洋溢着活泼、流畅、奔放。如战国青铜器上的攻城画像和水战画像上所描绘的贵族勇猛作战的场景,体现出自由的奔放美。

二是从象征性装饰到艺术性装饰。夏、商、西周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此时,统治者多用以饕餮为代表的威严神秘的兽面作为象征性装饰,来震慑人民。后来的几何形纹饰在形式、内容上都倾向于表现性的艺术范畴,具有很强的理想化色彩。例如,波带纹是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早期青铜食器和酒器的主要纹饰之一,其形状正如一条飘带,呈现波浪起伏的形象。波峰间的空隙填充纹饰,以几何形和动物形为主,使严肃、威仪的青铜器皿,增添了几分生气,十分富有装饰趣味,体现了从象征性纹饰向艺术性纹饰的转变。

三是始终追求自然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自然性指许多纹饰多取材于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形象特征,如鹿纹、兔纹、鱼纹、蛇纹、象纹等,强调了艺术来源于生活[4]。青铜纹饰的人文性从形式方面看,与古代历史的融合和延续性有一定联系,同时展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二、夏商周青铜器纹样的文化成因

夏商周青铜器种类繁多,装饰丰富,追求从对称的秩序美到自由的奔放美,从象征性装饰到艺术性装饰,其绚丽多彩的纹饰下隐藏着一定的文化成因。例如,饕餮纹威严恐怖的形象给人以庄重肃穆的审美感受,充分体现了奴隶制社会崇拜自然、畏惧自然的心理[5]。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体现了“规矩”美学观,在此表面下蕴含着巫觋文化的鬼神观念,体现纳吉赐福的吉祥寓意,凸显变化统一的生命节奏。

第一,蕴含巫觋文化的鬼神观念。夏商周三代弥漫着鬼神观念,巫觋文化和祭祀之风盛行,尤以商代为盛。商代,人们尚享乐、重刑罚、轻礼义,敬鬼神、嗜占卜、重祭祀,并以祭祀、占卜为其文化中心。在此社会背景下,早期人类不得不将自身的幸福寄托于无所不在的神灵的庇护。比如,青铜器上的凤鸟纹、饕餮纹等往往带有神秘性,成为人们早期的图腾崇拜,成为驱除鬼怪、沟通人神的重要工具。

第二,体现纳吉赐福的吉祥寓意。有些青铜纹饰所含有的纳吉赐福的吉祥寓意,成为早期人类追求美满生活的象征。例如,龙纹、凤纹有祥瑞之意,被誉为中华神物的象征。“羊”“祥”二字同义,羊角兽面纹素有吉祥之意。鱼纹象征着生殖崇拜,有多子多孙之意,鹿纹有福禄永在之意,等等。人们在迷信鬼神的同时,也期盼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三,凸显变化统一的生命节奏。夏商周青铜纹饰从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发展到四方连续,再到形式自由多变,在对自由的向往中凸显变化统一的永恒规律。例如,青铜器中的连续图案纹饰,表现为有规律的间隔、有秩序的重复,使人感到身心愉悦,尤其是以几何纹的装饰形式最为突出,比如涡纹、水波纹等。变化的美饱含生命的节奏与韵动,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旺盛活力,体现出青铜纹饰由具象的秩序美到抽象的形式美的嬗变。

三、结语

作为装饰艺术的青铜器纹饰,不但是一种艺术,而且又是一种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艺术化存在方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也是现代的,艺术应该是大众的,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夏商周青铜器上神秘的装饰纹样体现出秩序、威严、朴素、隽永、灵动的艺术特征,同时,其在变迁中开始追求活泼流畅的自由美和艺术性,强调自然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美学观。这些独具魅力的装饰纹样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表现了传统工艺的“匠人精神”,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兽面饕餮青铜器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它就是饕餮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蕝”部小议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五月星空的饕餮盛宴
饕餮一夏 珍馐巡礼
良渚玉器神人兽面像的真相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