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内涵及路径探析
2021-01-31郭杏芳刘红星
郭杏芳,刘红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院,湖北 黄冈 438002)
科学技术无国界,而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却有国籍,不论是尖端科学还是一般技术,都存在为什么人掌握、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因此,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思想境界和情感取向上一定会有倾向性和选择性。我们国家培养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从道义来讲就应该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教育目标,将技术作为人才的立身之本,但不应该只讲技术,而不关乎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在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人的技能,更要注重人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综合素质;只有培养出综合素质好、职业道德高尚的技能型人才,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文化育人不是中小学教育的专利,高职院校同样迫切需要。文化育人的路径也不只是思想政治课和文化课才能实现,任何课程的教学都可以包含思想和文化的内涵,都可以做到既教技能又寓思想文化,从而达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其实,文化育人的倡导也暗含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思想。那么,文化育人包含什么内涵、又怎样实现呢。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内涵及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9年6月16日出版的《求是》第12期)一文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高职院校与其他各类高等院校一样,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使命。高职教育要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无疑是重要内容,但思想文化的修养同样是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面对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的碰撞,面对社会思想多元多变的新形势,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和发展方向,还有可能会迷失自我;一旦迷失自我,即使有再好的技术也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没有文化做内核,没有文化底蕴,技术就会失去依存,终将流传不远。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精气神,汇聚正能量,对于高职院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十分重要。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他还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2]高等教育应以文化滋养青年学生的心灵,涵育人才德行,引领人才风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必须贯穿所有高校的办学思想。因此,高职院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在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上下功夫,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3]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对于青少年来说,中小学是必学阶段,大学阶段仍有必要继续实施素质教育,继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更加重要,只有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人格品德,融入现代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才能培育出符合新时代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对我国所有层次和所有办学类型的教育对象,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尤其值得重视。这是一个新课题,必须由侧重技术传授到重视与文化素养教育相结合的转变。
文化,在我国古代典籍里指“以文教化”,或 “文治和教化”。汉代荀悦的“宣文教以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的观点,仍然强调了“以文教化”。古代社会中,文化是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使人“发乎情止乎礼”。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借文化的教育功能,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化的内涵丰富而复杂,古今中外,对于这个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在享受着前人创造的文化,而我们今天的行为也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文化。
尽管文化一词难以定义,但我们似乎有个共识,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及其成果的总和,分为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个层面。狭义的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是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主要包括社会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狭义的文化还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即价值观念,如宗教信仰、世界观、人生观等意识形态;精神产品,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成果,如文学艺术等;行为方式,包括衣食住行、民情风俗、精神风貌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文化与思想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如今所强调的文化育人,应该主要是狭义的文化,其内涵侧重于思想道德、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等,包括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精神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新时代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的理工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尤其是偏重于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底子本来就比较薄弱,如果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加以强化,将不利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更不利于我们文化自信心的建立。
文化育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个大课题、新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与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型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就要把技术和技能的培养放在最突出而重要的位置。因为,技能确实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走上社会后的“立身之本”,所以,以前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化技能训练,只好牺牲基础课和文化课。如今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有了新的认识,文化育人不论在哪个类型和哪个层次的学校里都被重视起来。那么,在三年学制里,如何做到既培养技能,又加强文化育人,是值得高职院校研究的新课题。
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即“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重点要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这些是任何类型的人才都应该有的品德,技能人才概不能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同样离不开这些内容,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个深厚的土壤。
三、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
无论高职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如何改革,作为全日制的高等学校教育,课程仍是其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高职院校课程主要包括几大类型,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训课和顶岗实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各高职院校都特别强调产学研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技能是学生的立身之本,专业课、实训课都必不可少;因课时有限,文化课似乎只好让路;而学生各项素质不可或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实用人才。学制短、课时少,课程多,要求高,这个矛盾要如何解决呢? 本文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为例,试图对文化育人进行探讨的路径。
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制订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0年建设任务书》中,实施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文化传承促进文化育人”。概括地说,就是依托所创建的四个文化育人平台,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丰富文化育人实践载体,完善文化育人保障机制;把文化传承与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文化育人有机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和“工匠精神”培育有机结合;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有效地落实;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培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总而言之,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平台,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在不占用学生技能培养课时,保证文化育人工作的落实,保障“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有重点地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推动高职院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推进高职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既要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之中,更要在广泛的课堂学习之外。除开设相关课程、编写有关教材外,要利用一切可能的平台和机会分散式学习;利用一切学习时机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高职教育可以将技能人才培养与文化育人相结合,向纵深深入,向宽广拓展,将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寓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寓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寓于实习实训中、寓于课外一切活动中、寓于社会实践中,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特性,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达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目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拓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
(一)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树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综合教育理念。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一个统一体,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熏染是最好的培育方式。就如杜甫笔下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各学科教师明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责任,才能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能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合格人才[4]。
除语、数、外、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外,高职院校还普遍开设了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就业指导课等;有的高职院校还开设了选修的文化课程,如文学欣赏、书法美术、艺术体操等。这些课程本来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身心修养而开设,是文化育人的直接课程。课程思政寓于各种文化课程之中,隐于无形。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技能培训课程,看起来似乎与思想文化不相关,其实不然。科学和技术都有其发展过程和规律,也都是人的思想文化创造的结晶,而且最终是为人所用,为人类服务的,因此,应将人文思想贯穿其中。只有专业课程教师心中有思政,就会在任何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想,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
(二)选修和讲座
高职院校学制短、课时有限,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突出,必修课开设有限,即使强调课程思政,仍不能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因此,只有向必修课之外发掘,开设多样选修课程,如文学、艺术、书法、健身及与必修课程相关的延伸课程。既可以是全校性不分专业学生的共同选修课程,也可以开设供不同专业学生自主选修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既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所学,更是为了加强文化育人。
除灵活多样的课程学习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有关讲座。讲座规模可大可小,既可以是全校性的文化类讲座,也可以是某个专业或某个学院举办的特色讲座。讲座的人可以是校内教职员工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可以是社会行业中的专家学者、能工巧匠、优秀毕业生代表。这些讲座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人格品德的修养,加强文化育人的落实,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对学生的熏陶和渗透是全方位、全天候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这些在文化育人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尤其重视利用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自学校成立以来,便将学生寝室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其成果《实施细胞工程,构建和谐校园:寝室文化建设的8年探索与实践》荣获2007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连获2011年全省和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又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表彰大会上荣获表彰并获一等奖。近些年,校园文化建设更为加强,其成果获得多方好评。
为了加强“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近年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尤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结合地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5]。黄冈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红安、麻城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及革命烈士和先辈的英勇事迹,无不感染着青年学生的身心,生动形象地培育着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为了将黄冈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学校开展了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建红色基地、寻红色足迹、创红色团队等红色文化宣传活动,还组织编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黄冈红色故事选集》。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加强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
黄冈是古老的文化之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厚,历史上涌出了一批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戏剧家、文艺理论家、爱国诗人。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家毕升,地质学家李四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医药学家和医学家李时珍、万密斋,唐宋文学家杜牧、苏轼(东坡)、王禹偁,现当代的秦昭阳、刘醒龙,哲学家黄侃,京剧创始人余三胜及其孙余叔岩,文艺理论家胡风,爱国诗人闻一多,等等,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成果,无不是文化育人的生动教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内路牌和展示牌上介绍了各类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学生随时会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近年来,东坡文化成为黄冈市城市文化名片,市区建有东坡文化主题公园——遗爱湖公园,像西湖一样美丽而有文化内涵;同时还修建了苏东坡纪念馆、苏东坡书法碑林;苏东坡当年在黄州经常静心修养的安国禅寺被重新修葺一新,原有的苏东坡纪念性建筑——东坡赤壁公园也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在上诗词鉴赏选修课时,老师带领学生到景区教学,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苏东坡曲折的人生经历而有所作为的仕途生涯、灿烂的诗词文赋和书法、高尚的品格、旷达的胸怀无一不是滋养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品德的好教材。校园文化建设扩大了外延,有了更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
由于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要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依据高职发展的办学条件,突出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企业人文素质,要体现企业文化特征;要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行业经济发展服务作为价值取向,为学生成长为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职业发展氛围[6]。这样既能发挥高职校园文化继承传统、营造氛围、塑造人格、思想导向、行为制约、社会辐射等多种功能[7],又补充了传统文化的缺失,加强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社团组织和课外活动
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活跃、文化需求丰富而多样,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也十分丰富而多样。除成立各种协会,如读书协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等外,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征文、展览、文化艺术节、志愿者活动等。在社团组织和课外活动中,学生不仅是接受教育者,还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的各种文化活动既教育了同伴又教育了自己,这是最生动、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文化育人活动。对这些活动高职院校只要适时引导,确保方向正确就行,可以放手放心地让学生自由组织、自主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寓文化育人、“立德树人”于娱乐和艺术之中,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