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开展家庭小实验的几点思考

2021-01-31佛山市第十四中学

师道(教研) 2021年1期
关键词:净水器课本上动手

文/佛山市第十四中学 黄 昕

初中化学教材中编入的实验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家庭小实验。我选择家庭小实验为切入口,督促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很多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开始对化学产生了兴趣,成绩有所提高,对学习有了信心,从而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学习。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初三是化学的起点,老师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它是引导孩子们入门的第一节课,可见这节课非常重要。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化学事例入手。我将一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食醋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一段时间后取出,这只鸡蛋就变成了无壳鸡蛋。同学们非常好奇,想迫不急待的知道原因。于是,我布置当天的任务,让他们回家亲手体验一下,明天把无壳鸡蛋带给大家看,分享一下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感受到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你用心观察,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科技息息相关。

二、 实验是促使学生产生持续兴趣的“催化剂”

接下来我们就要正式进入化学学习,化学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仅是实验。做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再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之所以初三才开化学课,因为它既需要有强大的数学、物理的理科思维,还需要有文科的记忆。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加,难度也越来越大。可见学好化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如何使学生保持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呢?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尽量让学生上来配合老师完成,但是参与面是有限的。另外就是课本上出现的学生分组实验,全部让学生去实验室体验、探究。除此之外,课本上出现的家庭小实验也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它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和拓展,把课堂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产生持续兴趣的“催化剂”,这样学习化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有助于巩固课堂知识

课本上出现的家庭小实验有:“自制简易净水器”“石墨导电实验”“亲手制炭黑”“食醋除水垢”“自制无壳鸡蛋”“制作叶脉书签“自制汽水”“自制白糖晶体”“铁钉除锈”“鲜花变色”等。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在家中寻找到实验代用品,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这样既能让学生享受亲身体验的乐趣,还可以加深和巩固他们的课堂知识,一举两得。

比如在学习水的净化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净水的几种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学生们对这几个方法理解不够透彻,常常会混淆。正好课后有一个“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家庭小实验: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在瓶口盖子打一小孔,可插入塑料吸管,然后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而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蓬松棉、纱布、活性炭、石英沙、小鹅卵石等,就得到了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家中没有活性炭的可用木炭替代。将一杯混有泥沙的红墨水从上面倒入,下面用杯子接住。第二天学生纷纷把两杯水带来给老师看,经过净化后的水非常清澈透明。这样学生就对净水的方法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课堂上不明白的内容自然水到渠成了。

四、定期展示学生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上课听课的效果等都会影响到家庭小实验的成败。但是不管实验成功与否,都是我们探究化学知识路上的一笔财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动手能力。所以,我会定期的让成功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带动更多的学生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净水器课本上动手
我也来动手
对比三种水:瓶装桶装净水器谁更经济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借课本
央视发声:净水器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
选购净水器需考虑当地水质和用水目的
算盘是个“小气鬼”
排行榜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