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2021-01-31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旗新小学李金龙
文/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旗新小学 李金龙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与小学数学知识点相结合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相对于直接的计算题来说更具趣味性,但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分析题意,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分析,寻找正确的解决思路。
一、开放式教学,激发兴趣
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开放式教学。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和动画等的播放能够让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时,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呈现圆锥与圆柱的注水过程,让学生观察,直观生动地理解到:高和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再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每人都亲自动手操,把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瓶子和水拿到桌面,分别把水倒入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瓶子,然后观察、小组讨论,证明往等底等高的圆柱形瓶子倒一次水,就得往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瓶子倒3 次一样多的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从而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 的体积关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圆柱体和圆锥体有直观清晰的了解,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日后解决圆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审题习惯的养成,培养审题能力
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审题。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基础,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题,弄懂题意,学生才能根据信息问题进行思考再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术语、关键词句,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数量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例题:“商场里饮料搞促销活动,原来80 元一箱的牛奶,现在降价到60元,请问300 元能买多少箱?”大多数小学生会对“降低到”和“降低”这两个词语理解不全面,区分不准确,因此误将题做成“300÷(80-60)=15(箱)”。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跳出“降低到”的套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次读题,认真审题,理解了“降低到”和“降低”的区别,对此题给出了答案:300÷60=5(箱)。教师在平时的应用题讲解中注意培养小学生审题的意识,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每次做题都必须认真读题目,在关键字词句下划上重点标记,在课堂教学中以个人汇报、小组讨论的方式,并时常出些“陷阱题”训练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实效
当学生能清楚地理解题意后,接下来就是解题环节了。正确分析等量关系是解答“解决问题”这类题型的关键。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主要有工程问题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购物问题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倍数问题中的一倍数、倍数和几倍数,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的有关公式,等等。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三个量中只要给出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如解答常见的工程问题,可以根据“不变量”找等量关系,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对于比较抽象的“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用列表或画线段图分析能帮助学生理清题中各个数量间的关系。如解决生活实际中的分数、百分数之类的问题,画线段图是比较直观的一种解决方法,从线段图中,可以直观地看清题目所给出的数学信息和所求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更方便理清部分和整体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题目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单位“1”的线段长度,把它看作是个整体,在单位“1”中截取的线段是部分,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长期训练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就会不断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