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汕尾红色资源 拓展思政教学载体

2021-01-31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余德寿

师道(教研) 2021年1期
关键词:海陆丰汕尾教学效果

文/ 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 余德寿

海陆丰红色故土有丰富的优质红色资源,学校思政课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在氛围渲染上下功夫

由于各方面条件受限,单一的思政教学难以达到思政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学校要因地制宜打造独特的红色教学环境,比如,通过建设红色文化走廊、张贴红色宣传画、增设宣传栏等来介绍英雄人物光荣事迹,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党史国史等红色主题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在课堂融入上下功夫

一是课前准备。思政课设计中,一般都没有现成的红色教学资料,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也不充分,要把当地的红色资源融入课堂,做足课前准备是前提。教师要让英雄故事、历史瞬间走进课堂、走出书本,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必须紧密结合授课主题、教学内容等,有计划地选取红色故事,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做好教学预判等课前准备工作,做到胸有成竹走进课堂。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节《凝聚价值追求》内容时,教师课前能够准备好海陆丰革命史相关内容,在“探究与分享”环节就可以讲授海陆丰革命精神的内涵,切实把汕尾红色文化带进课堂。二是课中融入。目前,许多学校思政课正经历着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将教材分为若干个专题,开展专题教学。在能够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专题中,我们应找准结合点和动情点,充分融入,着力丰富教学内容,凸显地方特色,改变陈旧的讲授方式,从而较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一般可通过学生讲红色小故事、学生研讨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从红色故事中得到感悟、升华。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维护国家利益》时,可设计问题:“我们汕尾有哪些革命人物,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了个人利益呢?”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所知的红色故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海陆丰地区彭湃、杨其珊等革命先烈,学习他们优秀的精神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三是课后评价。授课后,要及时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利用一些考评机制来保证实效性。比如,对思政课教师实施监查和考核制度,切实保证教师合理地运用红色资源。此外,还应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考核过程中,适当设置当地红色资源掌握情况的考核,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当地红色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维护公平正义》后,可适当设计问卷进行考核,帮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为维护公平正义所做的感人事迹,提升对彭湃当众烧田契、创作《田仔骂田公》等革命故事宣传的效果。

三、在巩固拓展上下功夫

一是课外活动拓展。学校可通过创建红色故事社团、开办红色“第二课堂”及举办红色技能竞赛来巩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有效将红色资源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帮助他们利用强大的思想武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力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信息化手段拓展。学校可在校园网或校园公众号上开辟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专栏,也可在相关链接中穿插蕴含时代特点的红色影视剧和其他文化作品;另外还可鼓励学生通过研习红色经典作品,形成自身别具特色的习作,并上传到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交流。三是社会实践拓展。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校外红色基地的建设,依托汕尾本地20 张红色文化名片、18 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9 个国防教育基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社会实践方案,利用各种纪念日主题活动,有序开展“红色之旅”等主题实践活动,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海陆丰汕尾教学效果
汕尾开放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海陆丰地方文化“走出去” 路径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海陆丰红色文化的经济效益
政治与艺术交融:中共在海陆丰的革命音乐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东源县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汕尾发展之困
汕尾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