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节对虾室内工厂化生态育苗技术的探究

2021-01-30彭张明邢孔胜周怀远蒲桂川

广东饲料 2020年9期

彭张明 邢孔胜 周怀远 蒲桂川*

◆单位:1.海南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2.湛江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鬼虾、草虾、竹节虾、斑节虾、牛形对虾,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称大虎虾,世界三大养殖虾类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是对虾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具有抗病力强,耐高温,食性杂,生长快等特点,经济价值显著。近年来随着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山东等省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效益突出,深受广大虾农的欢迎,现已成为国内重要的优良养殖品种,而苗种是养殖的基础,因此苗种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斑节对虾的育苗生产实践出发,利用生态育苗的技术理念,开展室内工厂化育苗生产,并获得了良好的育苗效果,现将育苗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斑节对虾的工厂化生态育苗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斑节对虾亲虾

亲虾为泰国进口的无特定病原(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正大(Charoen Pokphand,CP)品系,经隔离检疫、驯养、切除眼柄、促熟、人工授精后产卵孵化无节幼体,通过调控光周期以及创造亲虾驯养、产卵舒适安静的环境,使其不受机械损伤和环境激变应激。

1.1.2 试验条件与设施

生产试验在海南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文昌种苗繁育基地和湛江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龙塘种苗繁育基地,养殖水源为经消毒沉淀、沙滤、陶氏超滤及蛋白分离器等处理后的海水,其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01mg/L,调整海水总碱度120~140,pH 值8.0~8.4,投入10 g/m3EDTA-2Na,取水样涂弧菌板(tcbs 平板)检测得到黄弧菌、绿弧菌数量为0。

饵料及添加剂:主要包括微藻类(公司生物饵料培育中心培育的角毛藻、海链藻)、卤虫(公司生物饵料培育中心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微囊饲料(泰国英伟公司)、虾片(江口牌)、维他命C(博尚)、乳酸菌(珠江水产研究所)、芽孢杆菌(乐多源)、红糖、光合菌(绿百多丰虾素)和EM菌培养基(广州精博)等。

1.2 试验方法

1.2.1 育苗准备工作

2020 年3 月27 日对车间育苗池彻底清洗消毒,淡水冲干净后通风晾晒2~3 天,对育苗工具、气管、铅粒、气石、PVC 底管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晾晒后,安装好在育苗池中;2020 年4 月1 日将处理好的盐度32‰的海水进到育苗池中,水位70 cm,检测余氯为0。

1.2.2 无节幼体投放

2020 年4 月2 日开始投放第一批无节幼体,投放密度为10~15 万 尾/m2,投 放 幼 体 前30min 投入1~1.5 g/m3的维他命C 到各育苗池中,同一批次亲虾所生产无节幼体在海南文昌和广东湛江的繁育基地共计投放9个批次,投放幼体总计1.5 亿尾。

1.2.3 日常育苗关键点把控

a.育苗环境:维持育苗水温30~32℃,出苗前2~3 d 开始逐渐降温,不低于27℃;投放幼体后,用黑色帆布或黑色地膜完全盖黑育苗池,直到仔虾PL8 左右(俗称“开三叉”)再完全打开,白天可打开车间门窗,自然通风。

b.苗池藻类投喂:无节幼体发育到N5~N6 时,开始向苗池投喂角毛藻、海链藻,维持水体中藻类密度4 万~6 万cell/mL,一直持续到虾苗完全变糠虾Ⅰ期(M1),保持苗池的藻类不老化。

c.苗池菌相构建:从虾苗蚤Ⅰ阶段(Z1)开始,每日向苗池水体中投喂一定量的光合细菌,以供虾苗摄食菌体及净化水质,每日投喂一定量的EM 菌培养基,为苗池的细菌增殖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每日投喂一定量用红糖活化芽孢杆菌后的混合物,配合藻类和人工饵料中的有益细菌繁殖,达到苗池的总菌平衡。

d.饵料投喂:从虾苗蚤Ⅰ阶段(Z1)投喂早期微囊料和前期虾片,投喂量为0.6~0.8g/m3,4 顿/天,虾苗蚤Ⅱ(Z2)至蚤Ⅲ阶段(Z3),投 喂 量 增 加 到1.0~1.2 g/m3,6 顿/天,使用冻死或烫死的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100~150g/ 百万尾,4 顿/ 天,并且要依据虾苗摄食、水色、拖便等情况进行调整;虾苗糠Ⅰ(M1)至糠Ⅲ阶段(M3)投喂中期的微囊料和虾片,投喂量15~25 g/百万尾,6 顿/天,使用冻死或烫死的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200~300g/ 百万尾,4 顿/ 天,并且要依据虾苗摄食、水色、粪便情况进行调整;虾苗到仔虾阶段投喂后期的微囊料和虾片,投喂量40~80g/百万尾,6 顿/天,使用活的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200~300g/ 百万尾,4 顿/ 天,并且要依据虾苗摄食、水色、粪便情况进行调整。

e.加换水:蚤Ⅲ(Z3)至糠Ⅲ阶段(M3)每日按海水与淡水1:1比例加6~10cm,仔虾后每日换水15%~30%,每日加水前向苗池投入1.2~1.5g/m3的维他命C,加水后向苗池投入10 g/m3的小苏打。

f.溶氧量:保持水体溶氧量6 mg/L 以上,N2~N6 阶段充气呈微波状态,Z1~Z3 阶段微沸腾状态,M1~M3 阶段沸腾状态,仔虾后强沸腾状态。

1.2.4 育苗过程细菌跟踪

细菌测定包括育苗池水体弧菌和虾体弧菌含量,取水样稀释进行tcbs 平板涂布,取PL8 和PL13 阶段(俗称“开五叉”)的虾苗10~20 尾用75%酒精消毒虾体表面,接着喷蒸馏水清洗酒精,与1mL 蒸馏水充分混合研磨,取100uL 样本加至tcbs 平板均匀涂布,在31℃恒温箱中培养14~16 小时后,观察平板中菌落生长情况。

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各育苗池水体弧菌和虾体弧菌含量的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成活率按照每一批次实际出苗量与无节幼体的投放量来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批次育苗过程的细菌情况

从表1 和表2 可知,各个批次斑节对虾育苗过程的细菌情况都没有出现超出公司细菌标准(育苗养殖水弧菌参考:黄弧菌≤10000,绿弧菌≤1000,荧光菌=0,单位是cfu/mL;虾苗弧菌参考:黄弧菌≤200,绿弧菌≤10,荧光菌=0,单位是cfu/ 尾)的现象。苗池的水体和虾体黄弧菌含量普遍存在,水体绿弧菌偶尔被检出,虾体的绿菌没有检出,水体和虾体的荧光菌都没有检出,由此可见,整个育苗过程的细菌控制都做得相对较好,一方面通过益生菌及红糖的投喂,给苗池提供有效的碳源(必须控制红糖的投喂量,否则会导致黄弧菌的爆发),使苗池菌相达到平衡,减少了有害弧菌的繁殖,另外育苗用水的安全和洁净,大大降低了有害弧菌的带入风险。

表1 各批次育苗过程的水体细菌含量情况

表2 各批次育苗过程的虾体细菌含量情况

表3 各批次育苗结果的出苗情况

2.2 各批次育苗结果的出苗情况

从表3 可知,通过对不同批次育苗结果的统计,各批次育苗成活率相对稳定,在斑节对虾苗“开三叉”时出苗育苗成活率最低53.44%,最高可达65.48%,而在“开五叉”时出苗育苗成活率在五成以下,由此可见将“开三叉”规格的斑节虾苗在原池培育到“开五叉”存在约5%的损耗,推测原因是虾苗间的互残,但是对比“三叉”与“五叉”虾苗的出售价格,苗企一定是更愿意培育“五叉”规格的大苗,不但利润更高,并且更能确保客户投苗后的养殖成功率和成活率。

3 讨论

通过连续9 个批次的斑节对虾育苗生产实践及跟踪,斑节对虾各个阶段的发育过程都比较顺利,在公司现有的南美白对虾育苗体系和理念支撑下,斑节对虾的育苗工作开展也较为顺利。斑节对虾的育苗过程管理基本可以参照南美白对虾育苗的流程,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下四方面,第一,在“开三叉”前尽量维持育苗池较暗的环境,与斑节对虾喜欢黑暗环境的生活习性相关,并且在“开三叉”前后会有强烈的“附壁”特性,光线太强的话,虾苗容易出现跳出水面而粘附在池壁上缺氧死亡的现象;第二,控制无节幼体投放密度,最好不要超过15 万尾/m2,另外控制从“三叉”规格标粗到“五叉”的虾苗密度,密度不超过5万尾/m2,通过控制虾苗的密度可有效提高斑节对虾育苗的成活率、发育同步性和生长速度,尤其在原池标苗的过程中要及时“疏苗”,减少标苗的损耗;第三,控制饵料投喂,斑节对虾在仔虾阶段以前的摄食与南美白对虾基本一致,由于斑节对虾苗变仔虾后身体长、偏软,游泳速度慢,俗称“红筋”苗,对丰年虫的摄食速度慢,易出现戏食现象,因此要控制丰年虫无节幼体“活体”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否则会出现水体存在大量的丰年虫,当虾苗身体变黑后,俗称“黑筋”苗,对丰年虫的摄食量要增加至少20%,此时就需要增加活虫的投喂量;第四,育苗的荧光防控,众所周知,斑节对虾的育苗荧光易感率是远远大于南美白对虾,一定是要严格预防,通过生产实践总结了一套防控方法,具体就是通过投喂一定量用红糖活化芽孢杆菌后的混合物,把育苗水质做得“肥活嫩爽”,同时监测苗池的水体弧菌含量,调整红糖的配比和用量用法,对荧光的防控具有非常明显作用,同样适用于南美白对虾的育苗荧光防控。

综上所述,通过斑节对虾室内工厂化生态育苗的探究,全程无禁无抗,合理使用有益菌,可有效达成生态育苗的目标,此外,生产实践证明,利用类似南美白对虾的育苗流程和理念来开展斑节对虾的育苗是基本可行的。长期以来,斑节对虾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和突破,极大促进了对虾行业中斑节对虾的养殖,但对于整个斑节对虾的未来发展而言,实现斑节对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育苗生产,培育优质、健康、高效的斑节对虾苗种是接下来所有育苗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