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

2021-01-30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商展经济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院校校企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王 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2021年4月12日—13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开启了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成为当前阶段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与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迫切任务,也是构建服务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对提升职业教育对新发展格局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1 职业教育的本质

汉语词典查阅“本质”,其解释为(1)[physique]:事物中常在的不变的形体;(2)[nature]:事物的根本性质;(3)[essence]:哲学名词,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质。那么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的职业属性,其根本特质就是职业性。百度百科明确指出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可见,职业教育离不开生产实践,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2 产教融合的背景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与教育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几年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发文。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办发[2014]19号)标志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做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进入了实施环节。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要求“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的通知中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2020年1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20〕1号)启动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可见,产教融合是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

3 产教融合的内涵

3.1 产教融合的概念

文献资料显示,关于“产教”的概念,职教界有“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产学研合作”和“产教结合”等阶段性的表述。2013年1月26日,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正式将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来推进。用词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产学研结合”认知上的进步。“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至少在三个方面凸显新变化。首先,在合作主体上,企业、产业、学校三者体现“三三制”原则,即同地位、同责任、同风险;其次,在合作领域上,企业、产业、学校三者体现“三元共同体”,即资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最后,在操作层面,产业或企业与教育的融合不再是单一的订单式或委培式,而是校中企和企中校,校企融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的操作模式,是一种超越德国“双元制”(学校和企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

3.2 产教融合的动因

(1)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发展,经济转型,国家整体经济迈向中高速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和企业急需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从而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强劲需求。另外,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用人机制和模式既不能有效培养全面适合经济、产业和行业发展的人才,也不能完全释放人才红利。因此,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域、人才域、产业域、创新创业域的有机交叉与衔接,是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当前我国职教质量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下的产业经济模式和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功能的要求。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顾明远)”。现代职业教育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迫切需要与生产实践相融合。

4 产教融合的途径

实践证明,产教融合是“实现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人才需求统一的最有效途径”。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为了解决当时的“人才困境”,1964年,刘少奇提出“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推动了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所谓“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指:“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八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当时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推动了职业教育高速高质发展,形成了多种产教融合方式,如订单式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现代学徒制等,产教融合等新的理念和实践如火如荼。

4.1 产教融合的形态

(1)载体融合。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校企融合,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与院校共同开展教育培训、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全方位合作。校企双方将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二是政府学校融合,主要表现形式为政府部门将院校作为第三方,委托行使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的鉴定所,面向社会开展鉴定服务。另外,像宁波电视台的房产风向标电视栏目,就设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三是四方联动体制融合,表现形式为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建立面向区域发展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或职业教育集团。

(2)要素融合。职业教育应该成为“企业眼中的职业教育——满足企业需求”,成为“企业手中的职业教育——反映企业参与”,成为“企业心中的职业教育——受到企业欢迎”(杨黎明),所以企业要把企业资源要素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要素(师、生、物)和教学目标进行对接、融合,实现企业资源和教学要素与目标一体化。学校要把教师工作场所、学生学习场所、企业模拟研发和设计制作中心、产品展示与体验中心等集合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内,或者把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若干环节集成在一个物理空间内,或者把实训室和实体企业的某个加工车间集成在一个物理空间里,从而实现物理空间一体化,要素效益最大化。

4.2 产教融合的途径

4.2.1 一般途径

(1)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委托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必须是经过专业学习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毕业生,订单和委培较好地解决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有效对接。

(2)工学结合: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的“2+1”教育模式,“要求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毕业和就业。”顶岗实习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到很大的作用。

(3)现代学徒制:师徒结对。教育部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中要求“招生招工一体化”,要求通过企业与学徒双方订立合同或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签订四方协议的形式,明确学徒既是“企业员工”,又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双重身份”。

(4)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校中厂、厂中校”。通过申请政府财政,为学生搭建制度性、智能化的而且经市、县(区)人力社保部门、财政部门认定的初创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生产经营场地以及有效的创业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

(5)创建校企融合“专业工作室”。“专业工作室”将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搬进校园,建立以教室为主要阵地的工作室团队,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和生产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操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团队协作等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

(6)创建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里的能工巧匠到院校讲学授课,开展技术创新、行业交流、带徒传技等活动,发挥具有绝活绝招绝技的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带头人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传承传统技能技艺和现代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7)建设示范性国家和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以申请和建设国家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为契机,完善以企业为基础的、职业院校为主体的,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统筹职业教育发展布局,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4.2.2 较高途径

(1)创建教科研价值与产业价值融合机制。打造职业院校教科研成果与产业融合机制,提升教科研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的效率,缩短周期,突显教科研的社会价值和直接贡献率。

(2)打造创业与就业融合机制。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融合势必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企业与院校深层次的融合,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职业核心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毕业就能就业,毕业也能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创建校企制度融合机制。职业院校制度如同象牙塔,企业制度如同竞技场,将象牙塔和竞技场结合进而融合,既保证了传统又追求了利益最大化。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中加入企业、行业元素,将人才培养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有机结合,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动力和企业的经营效益。

(4)创建校企文化融合机制。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校企文化融通环节,从而让学生了解、体验企业文化,并通过科学引导,逐步理解、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反之,学校文化对规范和优化企业生产管理、提升企业的文化品质发挥其应有作用。

5 结语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即要提升职业教育对新发展格局的适应性。产教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和举措,也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保障,是解决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矛盾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表现。产学融合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和深化产学融合途径研究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发挥政府引领、行业指导作用、企业参与和院校要求,而且要求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四方联动,合力为之。相信在国家整体经济战略和加快现代职业、营造职业教育良好氛围的大背景下,产教融合之路一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产教融合内涵、方式与途径也会越来越丰富,职业院校在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会更加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院校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