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深化业务改革背景下报关人才培养探索
2021-01-30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阳群彭雪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阳群 彭雪
海关是监管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进出关境的国家行政机关。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海关在管理方式、监管体制、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实施了简化通关环节、减少通关费用、采用智能化监管、企业AEO国际认证以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措施,进一步深化了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报关人员是连接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与海关的重要桥梁,在进出口货物的通关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报关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和报关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进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和海关的工作效率,还直接影响到报关单位的经济效益[1]。海关的变革,促使报关企业进行业务调整并转型升级,相关企业对报关从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特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报关从业人员的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需作出相应调整和改革。
1 报关从业人员需求发生新变化
1.1 报关行业对报关从业人员的需求减少
2012年,我国海关开始实行无纸化报关改革,并逐步向全国海关推进,2015年,海关全面实现通关作业无纸化。在无纸化报关之前,企业电子申报,海关审核纸质单证,报关人员需要在窗口递交报关报检纸质文件。实行无纸化改革后,报关随附单据电子化,只需提供电子数据信息,无需纸质单证。从时效上来说,无纸化改革简化了通关流程,提高了通关效率。对企业来说,报关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报关公司、报关人员相应减少[2],节省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运营成本。
1.2 报关行业对报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提高
一方面,海关总署降低了报关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2014年起,海关总署取消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取消报关员资格核准审批,对报关从业人员不再设置准入条件,由报关企业对所属从业人员进行备案。另一方面,海关业务改革,对企业的关务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关检业务全面融合,企业自报、自缴税款,两步申报等通关一体化深入改革,报关行业要求报关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申报、配合查验、税费征收、提货、单证填制等基本流程和操作,还要掌握企业AEO国际认证、海关稽核、商品归类、合理估价、原产地确认等基本技能,更要熟练操作海关电子化信息系统,对报关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也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报关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亟需开拓新业务,创新提供报关服务。因此,报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应随着海关制度的变化而相应更新和提高。
1.3 风险防范、诚信服务、遵纪守法等基本职业素养要求提高
通关一体化改革前,海关侧重于监管货物通关环节,要求相对人要到海关现场交单,向海关递交纸质报关单证、货物要在海关的监督管理之下通关。海关严格审查货物价格、商品归类(HS CODE)、原产地等涉税要素,企业缴税后海关放行结关,海关花费较多的时间监管货物通关流程,事后稽查较少。
通关一体化改革后,海关调整和简化了口岸通关环节,压缩了口岸通关时间,货物的整体通关流程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一,在税收征管方面,实行“自主申报、自行缴税”,以企业诚信管理为前提,由进出口企业、单位依法如实、规范、正确申报报关单税收要素,并自主计算、申报税费后自行缴税。海关税收征管方式改革,将强化企业如实申报、依法纳税的责任,海关也由传统的逐票审查向抽查审核转变,并且绝大多数报关单放行后再进行审核。第二,在过关方式方面,全面推行进口“两步申报”的过关方式。“两步申报”即提货申报和完整申报相结合,高资信企业先凭提单概要申报,海关可以先办理查验放行手续,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再办理补充申报、符合、缴纳税费等手续。第三,在企业信用管理方面,颁布《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从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状况、贸易安全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企业的信誉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强化风险分类监管。不同的信誉等级适应不同的监督管理,信誉较高的认证企业给予较为便利的通关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减少了海关对通关过程中的干预,充分赋予了报关企业自主权、自由权,使通关环节更加顺畅。但海关在简化通关环节、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要加大后续监管的力度,将监管重心向后转移,加强企业稽查,以保证监管到位,避免出现由于改革导致大量走私违法行为出现的局面。这就要求企业提高申报准确性、合规性;提升自身风险监控能力,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化解风险;要求报关人员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诚信服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意识,严格遵守报关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2 高职院校报关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与海关深化改革以及报关企业转型升级而对报关从业人员提出高要求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养技术技能型报关人才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能对接海关业务变革
高职院校培养报关人才开设的课程有《报关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核算》《出入境检验检疫实务》《通关单证实务》《关务英语》等,这些课程包含了关务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但在新时代新海关大背景下,企业需要能够从事关务咨询、AEO国际认证、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才。一方面,学校开设的课程较少,不能全方位对接海关业务变革和企业需求,造成学生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不能顺应海关的创新改革。究其原因,报关人员准入门槛降低且需求人数减少,高职院校对报关人才培养的配套建设经费缩水,从事关务研究的专业教师也相应减少,对报关人才培养的总体投入缩减。另一方面,我国海关改革步伐较快,经常颁布新的公告和政策,教材内容更新跟不上海关变革的速度,书本知识落后于实践操作,教学内容不能与企业实践要求对接,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紧跟实践。
2.2 校企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程度不高
面对海关的创新监督和流程优化,报关行业跟随海关指引,调整业务操作流程,转型升级,拓宽业务渠道,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而职业院校对海关、企业联系不紧密,对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度不够,对关务人才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调研不充分,不了解行业企业的真正需求,导致教学内容脱离企业生产实践。另外,校企协同育人未真正落到实处,校企合作程度不高,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尚未建立,专业教师难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也缺乏实践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胜任岗位要求,报关人才培养难以跟上报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2.3 对报关人才培养中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重视不够
报关人员职业道德对调节报关人员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关系和利益矛盾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报关人员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职业道德规范,才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诚信服务、风险防范和遵纪守法等抽象的素质要求因无明确教学指向和无明显培养载体而重视不够,对报关职业道德对通关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报关人员工作不严谨,造成报关差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还会带来严重的稽查风险甚至是降级风险,影响通关效率和企业信誉。有些报关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存在违法违规操作,损害了国家利益与信誉,也给监管带来压力与挑战。通关一体化改革之后,如果忽视申报合法性、报关风险防范等,就会使企业陷入巨大的危险之中。
3 报关行业人才培养研究探索
高职学校应该适应海关的一体化通关模式改革,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一支“双师型”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另外,学生要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3.1 优化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海关政策和制度不断改革,使得实践中的通关操作流程也发生相应改变。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过时的课程内容及时从教学中删除,如关检合一后,《报检实务》课程不再单独开设,检验检疫知识可以并入《报关实务》课程中讲解。针对海关业务改革后,将加强入境后的稽查力度,因此,企业要加强关务管理,使进出口业务合法合规,规避稽查风险。学校可以开设与海关稽查相关的课程,讲解海关稽查政策和流程,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在优化课程体系过程中,将新知识和技能融入项目教学、岗位工作过程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中,使专业课程标准与报关职业岗位标准对接。
3.2 加强校企合作、共育报关行业人才
报关行业的特点要求报关从业人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学校教学可以为学生配置报关实训教学软件,提供仿真的操作背景进行模拟操作报关业务,但不能动态地反映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难以模仿真实的工作环境,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校企合作的内容包括:第一,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中顶岗实习,了解报关操作中的细节和要点,调研企业的用人标准,学习报关前沿知识和企业的实践经验,积累教学素材。同时,争取参与到企业的职业培训体系中,了解报关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梯队。第二,建立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邀请企业的从业人员或行业专家到校指导,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划,定期讲解海关政策和公告,聘请经验丰富的关务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第三,共同开发实训教材,由高职教师和企业一线操作能手共同打造实训教材。高职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熟悉报关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教师具有丰富的案例资料和前沿信息,双方共同设计典型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精选案例,组织安排教材内容,既贴近真实工作情境,又符合教学规律。第四,引导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在报关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缩短企业岗培时间,有利于提高相关人员对于企业工作总体发展方向的认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3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对报关人才进行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报关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报关职业道德规范思政元素融入报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中,把知识传授与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教育结合起来。职业技能培养实现了“技术技能”培养目标,职业精神培养实现了“高素质”培养目标,两部分课程不同地融合培养机制,共同保证了高素质报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5]。
第一,遵纪守法。在实际业务中,对报关手续和证件是否合法,经营事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税费缴纳是否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等问题,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实申报进出境货物,办理各类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手续,把本职工作做好。
第二,诚信服务。报关人员要做到诚信服务,言行一致,不欺诈、不虚假、遵守承诺、讲求信用、服务到位。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以工作对象的利益为出发点,诚实守信,全心全意为工作对象服务,加强诚信建设。
第三,风险防范。海关改革后,将转变角色,从监管型变成服务型,将事前监管转向事后监管,加大稽查力度,检查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查发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分别做出补税、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报关企业通关要加强风险防范管理,报关从业人员要有风险防范意识,要对风险予以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由于认识偏差导致企业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