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属下”的发声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影片《相助》

2021-01-30陈佳慧

视听 2021年8期
关键词:米妮基特艾比

陈 畅 陈佳慧

后殖民女性主义产生于西方学术界“少数话语”的两种代表——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结合。该理论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的研究视域,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在殖民霸权与男性权力双重压制下“失声”的第三世界妇女问题。斯皮瓦克作为该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反对帝国的殖民话语和男权的中心话语,批判帝国的霸权意识、殖民主义意识和殖民主义的叙事。”①

一、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属下”研究

在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体系中,“属下”研究是最值得关注的理论之一。“属下”(subaltern)一词最早来源于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一书,原意是指欧洲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尤指无产阶级或农民。斯皮瓦克在他的《属下能说话吗?》(Can the Subaltern Speak?)一文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与引申。他强调“属下”指的并不只是那些从属的被压迫者,真正的“属下”是那些承受着种族、性别等多重压迫而失去自我,不能言说的群体。作为同时拥有第三世界有色人种身份和女性身份的斯皮瓦克,将研究范围扩展到第三世界女性的语境中,揭示出第三世界女性遭受到更深的权力制约与压迫,她们的声音受到双重遮蔽的现实。他也对“属下能否说话”这一疑问做了肯定的回答——“属下是不能说话的”。但斯皮瓦克的这一结论也并没有否定“属下话语”的存在,而是努力使人们关注恢复和实现第三世界女性的话语权问题。

二、沉默的“属下”

拉·尼尔·赫斯顿在她的长篇小说《她们仰望上帝中》对黑人女性的身份和地位曾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白人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黑人男性也许在某个偏远的地方拥有一定的权力,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所以,白人把包袱扔下,叫黑人捡起来,黑人捡了起来,因为他不得不这样做,但是他并不背着它走,而是把包袱递给他家里的女人。就我看来,黑人妇女是世上的骡子”②。

(一)白人的种族歧视

电影《相助》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密西西比州,是那个时代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体现在电影中,黑人爱华仕因参加民权运动被三K党在孩子面前残忍杀害,艾比琳与其他黑人被驱赶下公交车,她们生活在恐惧与黑暗中,却无法脱身。面对白人“主人”的欺辱,黑人女佣只是默默忍受。在电影前段,白人女性希莉因为认为黑人身上携带病菌,而专门起草家庭卫生设施倡议书:要求每个白人家庭为黑人女佣辟出独立卫生间,并获得了白人公民委员会的支持。除此之外,希莉甚至当面得意地问艾比琳:“有自己独立的厕所,感觉应该不错吧?”对于白人的羞辱,艾比琳也只能礼貌回答:“是的,谢谢夫人。”在影片中这种种族歧视随处可见,黑人艾比琳与白人斯基特正常交谈都会受到街上白人异样的眼光。而当斯基特提出要写一本关于黑人女佣真实感受的书时,艾比琳更是觉得不可置信也不可能实现。对于黑人女性来说,或许安定的生活,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已经足够满足。长期的不平等使她们习惯了沉默,并且不能发声也不敢发声。

(二)男权家庭的压迫

除了白人的种族歧视,黑人女性在家庭中也往往受到来自男性权力的压迫。在白人规则下,她们已是被忽视且无法“发声”的边缘化群体,加之男权制的压迫,她们则成了更沉默的“属下”,完全丧失了话语权。正如斯皮瓦克所说的:“在属下阶级主体被抹去的行动路线内,性别差异的踪迹被加倍地抹去了……在殖民生产的语境中,如果属下没有历史、不能说话,那么,作为女性的属下就被更深地掩盖了。”③

电影《相助》主要是以女性群体为表现对象,对于黑人女佣的丈夫没有做过多的描述,但仍显示出了男性的主导地位以及他们对黑人女性所造成的巨大伤害。黑人米妮性格泼辣,敢于“报复”白人的歧视,却在因失业遭受丈夫毒打后不曾反抗。丈夫的家暴行为在影片中虽没有正面表现,但通过米妮恐惧与哀求的表情以及她脸上的伤口就可看出米妮长期生活在其阴影之下。黑人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没有任何地位,从而她们的声音也就受到了双重掩盖,甚至大多数时候她们从不言说。

三、“属下”的觉醒

(一)自我意识的萌芽

从心理学上讲,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我存在状态的认知,以及其对自我社会角色的评价。只有有了自我意识,个体才能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完整的人格。影片中的黑人女佣艾比琳最初是一个被生活操纵的弱者,她缺乏自我意识,在面对不平等对待时选择沉默,从不反抗。但随着黑人姐妹一再被白人污蔑压迫,艾比琳终于萌生了想要“表达”的欲望,即使她是冒着违反白人社会规则的危险,即使她长久以来都被教导不要反抗白人,但她还是勇敢“发声”。这也体现出艾比琳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为争取黑人女性的权利而做出努力。

在写书的过程中,黑人女性也逐渐团结起来,形成更大的力量。当斯基特因找不到足够多愿意表达的黑人女佣而沮丧时,艾比琳坚定地告诉斯基特不要放弃。她渴望表达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种族歧视带给她的伤痛太大了,而这可能是她唯一可以“发声”的机会。她明白“如果停止,一切不公平都将随着死亡而消失,永远不会被看到。”后来,在尤梅被关进监狱后,大多数的黑人女佣终于团结起来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在她们共同努力下写成的书《相助》(The help)成功出版,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虽然不平等仍不可能消除,但她们的自我意识已开始觉醒,拥有了争取平等的勇气与力量。

(二)对白人种族与男性权力的反抗

艾比琳是个勤劳沉稳的黑人女佣,可即使她如何礼貌地对待白人,精心地照顾白人的小孩,却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在这种状态下,包括她在内的几乎所有女佣都选择了接受、顺从。但通过她诉说的关于死去儿子的伤痛、黑人姐妹的遭遇、无辜黑人被杀等一系列因种族歧视造成的悲剧事件,影片真实地呈现出艾比琳这一人物形象的转变。从过去她的话语中只有服从的“是的,女士”,到最后面对白人希莉刁蛮的污蔑与威胁时,她不再沉默,做出了强烈的反击。也正是因为她在斯基特帮助下勇敢地“发声”,才使得黑人这一“属下”群体被真正地看到。她不仅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也将这种勇气的力量传递给了更多遭受压迫的黑人。

在电影《相助》中,米妮遭受的家庭暴力最为严重。相比于种族歧视,她在长期受到来自丈夫的虐待时却从来没有反抗的意识,甚至认为这是合理的、正常的。过去在男性权力统治的思想下米妮总是忍受,直到她遇到一对善良的白人夫妻西莉亚和约翰。他们不仅为米妮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并且也让她感受到了真诚的对待与尊重,使她可以不再依附于自己的丈夫而获得了反抗的勇气。最后米妮也终于觉醒,勇敢地逃离了男权与压迫。未来歧视仍然存在,可幸运的是,她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发声”。

四、“属下”的发声途径

(一)从互助走向光明

“相助”是影片的片名,同时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正是因为互助的力量使黑人女佣完成从不能发声、不敢发声到勇于发声的转变。本片的互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来自黑人姐妹之间,还有一种是来自跨越种族的部分白人与黑人女佣之间的情谊。

黑人姐妹之间的互助主要体现在艾比琳与米妮身上,她们有着相同的肤色,同样过着底层人的艰苦生活。在艾比琳的儿子崔洛尔去世后,她遭受到巨大的打击而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是米妮主动伸出援手帮她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让她重新振作开始新的生活。而在米妮受到白人的污蔑失去工作并忍受丈夫的家暴时,是艾比琳把她介绍给白人西莉亚家庭,才使得米妮的生活得到保障并摆脱了丈夫的虐待。芭芭拉·史密斯在《黑人女性主义评论的萌芽》中曾指出:“哪怕是仅仅为了生存,黑人女性也要团结起来,这样她们才有勇气寻找自我,创造她们自己”④。面对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黑人女性通过互助获得了更多的勇气与力量。

该片除了表现黑人姐妹之间的互助,还深刻地刻画了部分白人与黑人女佣之间的情谊。如白人斯基特与艾比琳,正是在斯基特的帮助下,艾比琳及其他黑人女佣才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是在艾比琳勇敢的支持下才使得小说成功出版,斯基特才得到去纽约知名杂志社工作的机会。她们互相鼓励并收获了珍贵而深厚的友谊。除此之外,还有米妮与白人雇主西莉亚之间的互助情谊。米妮在生活和精神上给了西莉亚很大的帮助,而西莉亚也用真心对待着米妮,她们的情谊已经超越了种族。也正是在像斯基特、西莉亚这样的白人的帮助下,黑人女佣才可以发声、敢于发声。虽种族歧视不能完全消除,但她们在团结互助中正在走向光明。

(二)诉说真相,身份重建

关于斯皮瓦克提出“属下能说话吗?”的追问,说出历史真相、重建自己的文化身份是黑人女性走向解放道路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后殖民女性主义所积极倡导的目标之一⑤。在影片《相助》中,黑人女佣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她们在互助中找到了“发声”的勇气与力量。艾比琳终于在面对白人种族的欺辱时不再沉默,米妮也在男权家庭中逃离出来获得了自由。

影片最后,艾比琳离开白人家庭,她独白道:“上帝说我们要爱我们的敌人,这很难做到,但是我们能先诉说真相。没人问过我,我作为自己的感受,当我一开始诉说真相,我感到了自由。”导演以第一视角阐述的方式,为观众呈现出黑人女佣这一“属下”群体从沉默的他者到尝试诉说自我的可贵嬗变。在长长的绿荫路上,艾比琳越走越远,未来的路或许存在着更多的磨难,但幸运的是,这一路上已充满着希望。

注释:

①许晓琴.斯皮瓦克“属下”研究及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于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J].妇女研究论丛,2008(03):53-58.

②Hurston,Zora Neale,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New York:Harper Perennial,1998.

③[美]斯皮瓦克.属下能说话吗?[A].罗钢,刘向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25.

④[美]芭芭拉·史密斯.黑人女性主义评论的萌芽[A].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11.

⑤徐雅宁.双重边缘的艰难发声——对奥斯卡获奖影片《相助》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4):90-94.

猜你喜欢

米妮基特艾比
会开花的蝴蝶结
节日美食——米妮饭团
八岁女孩驾车救母
英国纽马基特地区的纯血马产业
艾比救母
送礼附发票的美国人
婚姻应该是永远的
米妮和卡娜
英盲人大臣舍命救爱犬
莉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