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问题及破解路径探索

2021-01-30赵立娜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特色区域传统

赵立娜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的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积极的文化符号和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本区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地域性、典型性、独特性等鲜明特征,与高校所处的区域特色和文化背景相契合,融入其中能够显著提升高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针对当前高校在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解决路径,是高校适应时代要求,抓住发展契机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一、高校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帮助高校提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又能推动高校教育与地方发展有效对接,增强区域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

(一)高校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高校发展必须遵循新时代的新规律,在稳定规模的前提下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质量的关键在竞争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特色,涵养特色的主渠道是文化。大学建设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育人环境的营造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样板的创造行为。因此,文化特色应成为高校特色的核心体现。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积极的文化符号和价值体系,拥有与地区高校天然的衔接力,对其挖掘与传承是高校涵养文化特色,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

(二)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育作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史活动,需要随着不断变迁的经济社会进行动态更新。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文化经济必将崛起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过调动各方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经济中融合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等方式,让文化生产力释放出强大能量。高校要顺应这一趋势,就必须注重传承本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凝练出更具贴合力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助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为地方经济提供发展动力。

二、高校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一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环境。当前高校研究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未能够从“完全改变了的环境”出发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另一方面未能以改变环境为目的采取更适合学生需求的传承方式和更能推动地方发展的合作方式。

(一)高校对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未成体系

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一定是围绕特定主干成长起来的枝叶繁茂的完整体系。构建与重塑文化体系是高校研究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任务。在当前高校相关研究工作中,文化的史料挖掘、内容构成、脉络梳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所得资料较为详实,然而就文化体系而言,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尚未凝练出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中文化内核的形成发展、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二是尚未科学分析区域传统文化中有益的、好的东西和负面的、不好的东西进而因势利导,去伪存真;三是尚未明确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在现代社会的呈现方式和创新变革。不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便无法触及问题实质,无法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体系,无法实现高校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质的飞跃。

(二)高校传承方式未获学生全面认同

围绕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开发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等都是高校传承方式的切入点。但要明确,任何一种方式只有应用于实践并通过了实践检验,才是真正有效的方式。正如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源于人民、服务人民的基本论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观点,在高校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需求的满足程度理应是检验传承方式有效性的重要实践途径。当前研究多从理论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忽视学生的现实需求,造成学生对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与学校能够提供的学习平台、传承方式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对学习方式不认同,缺乏兴趣,不入耳、不走心。而无法获得学生认同的文化传承,终将流于形式。

(三)高校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能力微弱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基本观点。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作为主要基础,生产各种文化产品的行业”,是文化给予经济的“伟大影响和作用”,使文化“活起来”的重要方式,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力点。随着文化资源利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帮助企业融入区域文化相关元素的方式参与到地方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中。但当前现状在于:一是市场提供的中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量的供给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文化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地方特色彰显不足,相应的质的供给无法充分对接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因此,高校在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化发展中表现力仍显微弱,在实践应用及现实推广层面发力不足,理论与现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高校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破解路径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过程中,首先要构建起完整的文化体系,这是研究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起点。同时,要明确高校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一是服务学生,满足学生需求,二是服务地方,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是研究的逻辑终点。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干构建研究体系

从现实出发,建立主干,夯实根基,保证研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辩证分析内容,增加认知深度,充实主干,构建完整的框架体系。

一是建立主干。“人类出于同源,因此具有同一的智力资本,同一的躯体形式;所以,人类经验的成果在相同文化阶段上的一切时代和地区中都是基本相同的。”在马克思看来,尽管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但仍然存在具有普适性的不受民族个性限制的文化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蓝本追根溯源,回归至当时当地人们对生存环境、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三个层面的诉求与行动,才能触及文化内核,并从古至今一以贯之,建立起与时代相契合的完整体系。

二是辩证分析。研究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辩证思维,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注重对辩证思考、批判继承过程的具体呈现,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区域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和负面糟粕,并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在辩证思维中引导人们看到希望和美好。例如,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山西,诚信文化、廉政文化、德孝文化、关公文化、农耕文化等构成了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是山西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同时山西传统文化中墨守陈规、以本守之、传统至上等价值观念也影响至深,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山西的发展。如何认识束缚、摆脱束缚,实现自我更新,是体系构建中不可缺少的研究内容。

(二)以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高校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从学生需求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认同的方式提升其文化素养,实现有效传承。

一要立足学生现有水平,做好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教材改革、课程设置、网络推广等都是普及工作的发力点,要做持之以恒的努力。同时,围绕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应成为普及工作的主要发力点,因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最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也最容易普及。因此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回归生活,是激发需求、满足需求、提升素养的最有效方式。

二要立足学生提升认识水平的需求,做好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提高工作。学生接触到的原始材料是局部的、零散的,高校要根据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引导学生对实践所得相关材料与认知体会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提炼,将实践成果精细化、理论化,并且要持续跟进,实现长效提升。

(三)以应用为导向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化发展

文学艺术自社会生活中产生之后,理应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方式“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深刻认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高校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充分发挥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对地方经济的积极的反作用,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搭建文化创新平台,推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

一是构建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图谱,助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人的精神,人的社会,整个人类世界,浸泡在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没有一种刻意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因此,有必要从众多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民间技艺、历史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素材中挖掘、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图形,形成文化符号集,通过解构、重构、再创和衍生等方式融入产品研发,提供既体现地方特色,又有浓厚文化底蕴的高质量产品,进而获得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强大的内生动力。

二是加强与当地文化部门的沟通,积极与地方搭建合作平台。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必经之路,高校要主动出击,积极与当地文化部门协商沟通,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起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开发的合作平台,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争取最大支持,努力探索“产学研”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地方文化产业研究领域内的实践模式。

总之,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特色发展的重要源泉,高校要立足实际传承好文化基因,在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激发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以文化特色筑牢地方发展的坚实根基。

猜你喜欢

特色区域传统
特色种植促增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分割区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区域发展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区域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