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
2021-01-30迟玉琢
迟玉琢
(1黑龙江大学文献信息学博士后流动站,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1 引言
思考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与决策环境变化是近几年情报学界的主旋律。2019岁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日常节奏、阻隔了常规出行与交流,但这并没有阻断情报学界学术交流的途径。情报学人突破层层阻隔,延续传统、开拓创新,借助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化技术交流手段接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适时、多角度地探索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情报工作。
2 我国情报界的学术交流活动
2020年,受疫情影响,情报学界尝试更为丰富多样的在线交流形式:
第二十六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于2020年9月25日举办了线上直播大会。年会以“竞合创新·智慧引领——走进竞争情报发展新时代”为主题,9位专家从我国行业科技情报发展到战略判断,从感知洞悉研究中的谱系设计研究到构建对标情报系统,从技术尽职调查到科技创新发展下的竞争情报能力需求分析,从大集团信息情报体系能力建设实践到海外竞争情报实践以及商业秘密保护与反情报技术等内容,从多个角度和层面为与会代表展现了当代中国竞争情报发展的最新进展和成就。
9月17日至10月28日间,以“交叉、融合、创新”为主题的“图书情报青年学者国际论坛”在线举行。本次国际论坛为广大青年学者与研究生提供一个在线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聚焦图书情报前沿,共举办了五场专题报告,分别就“性别视角下的大学校长及其科研成就”“计量素养”“科学工具的计量学分析”“个人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在弱势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从科研评价与科研行为研究:科学计量学的转变”“基于中国古典文献引经据典的引文分析”“开放获取与学术交流”十个专题进行交流分享。主题新颖、内容前沿、方法科学,在线学习交流渠道开阔了青年学者与研究生的知识视野,成效卓著。
11月14日,由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办的“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培养单位联席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总结了我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探讨了未来10年专业教育面临的新的发展要求及挑战,提出了图书情报专业学位培养工作接下来的思路与规划。与会专家交流分享了《图书情报硕士年度调查报告》《专硕与学硕的差异化培养》《图书情报核心能力的构建》《数据赋能社会:图书情报专硕发展的未来路径》《规范流程、体现“三公”:图情专硕复试工作经验谈》《守正出新,开放融合——郑州航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及MLIS人才培养》几大主题报告。在专题研讨环节,各位代表富有成效地讨论了“创新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与产教结合”“图书情报专业学位领域设置”等主题报告。
12月5日至8日,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使命与挑战”为主题的“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2020)”与“第十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广州同期召开。年会继续关注情报学学科根基与发展、情报学的变革与守正、情报学教育与情报工作未来发展路径的问题。来自全国情报学各个领域三十余位专家代表针对围绕国家战略的情报学、面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情报学与应急信息管理、情报学理论、情报学方法、情报技术、信息检索与组织、信息行为与情报服务、领域特定信息学、情报工作与情报事业发展、情报工作实践案例等主题,举行了15个主题报告和60个专题报告。博士生学术论坛主题为“情报学发展中的坚守与创新”,围绕情报学新理论与新学科体系构建、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信息管理与情报分析、情报分析与智能服务等若干主题进行征文,设置信息行为与用户画像、信息可视化与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等6个博士论坛分会场。
“2020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39青年学者沙龙”与“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发布会”于2021年1月1日合并举行。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相结合的方式,青年学者沙龙共有24位青年学者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围绕学科转型、“十四五”期间学科发展问题、图情档教育、学科特色、研究方法等有关学科基础与学科未来的重要问题各抒已见,交流想法。 热点发布会上发布了包括“‘十四五’时期的图书情报与档案事业发展与规划”“新文科背景下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面向疫情防控的信息管理与数据治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情报学发展”“新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与事业”等在内的2020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并就2021年图情档学科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因疫情而尝试的线上学术交流形式迅速获得认可和推广,除上述代表性会议外,国内情报学界各兄弟院校和机构之间进行的小规模线上学术交流活动也非常频繁。2020年情报学学术交流活动不忘情报初心,迅速调整研究状态,适应时代需求,恰恰体现了情报学人砥砺前行、守正创新的学术品格。
3 情报学著作出版情况
本研究利用国家图书馆馆藏,筛选得到2020年度出版的情报学相关学术著作,并按各主题作出如下整理。
在情报工作与情报方法方面,张薇主编并出版《国家安全情报研究》一书,全方位考察国家安全情报内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情报分析师开源工具箱之人员、物品、机构查询》一书,为情报分析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实用的开源情报工具箱。刘春年等撰写了《应急数据治理及其信息质量测评研究》一书,围绕应急数据治理和信息质量测评理论、案例,论述应急信息质量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情报学理论研究方面,向菲撰写并出版了《健康信息空间构建与服务设计》一书,以公众健康信息需求为核心,从图书馆领域引入信息共享空间概念,尝试构建健康信息空间的设计与运行。郭骅撰写的《现代性背景下的应急管理情报体系:以社会为中心的构建》一书,构建形成了以社会为中心的应急管理情报体系研究框架,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开展资源要素、规则要素及其相互构成关系的整体性分析。
在国外情报工作与研究方面,金城出版社继续发挥其在经典情报工作译著出版方面的重要作用,2020年度翻译出版了以下著作:澳大利亚学者帕特里克·沃尔什所著的《生物安全情报》、美国学者洛克·约翰逊著《国家安全情报》《情报与突袭:战略预警案例研究》以及《情报分析:复杂环境下的思维方法》。此外,谢海星和钟思礼出版专著《美国国家情报战略研究》、高振明撰写《冷战后法国军事情报体制改革研究》、吴常青等的《国家案例法治化视域下情报监控规制研究》分别对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各类情报工作制度进行介绍并作出机制剖析。
在情报学教材方面,司莉的《信息组织原理与方法》、卢小宾主编的《信息分析导论》以及《企业竞争情报》在2020年迎来了修订再版,为情报学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知识养分。
4 情报学学术论文
本研究选取了CSSCI来源期刊列表 (2019-2020)中情报学领域核心期刊作为文献来源,包括《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情报杂志》《情报资料工作》《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图书与情报》和《现代情报》10种期刊。从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检索上述期刊在2020年发表的论文,经人工筛选后共得到基础文献498篇,从以下几个方面整理2020年的学术研究进展。
4.1 情报学理论
在情报学边界与内核研究方面,杨建林从学科基础到体系框架贡献了诸多学术观点:构建了一个包含管理科学、软科学和图书信息学范式的广义情报系统体系结构模型,作为重构情报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基础[1];同时,将信息哲学作为情报哲学基础,重新解读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计算等概念的本质及概念之间的递进或包含关系[2];另外还提出一个融合Information思维与Intelligence思维的情报学学科体系基本框架[3]。其他学者则从学科研究模式上进行总结,如黄国彬总结出我国图情学科7种研究模式及其特点[4]。
在学科走向方面,研究成果的覆盖较为全面,涉及情报学研究体系和面向应用的前沿[5]、情报学的基本命题和变革路径[6];从本体论、感知论、方法论、服务论视角阐释情报学学科走向[7];图情领域理论发展趋向、学科转型趋向、教育变革趋向和职业新特征[8]等多个分析视角。
4.2 情报研究方法
情报研究方法的成果更多分散于信息计量、科技情报领域,本小节仅对除上述两个领域所涉及方法之外的代表性文献进行梳理。
针对具体情报方法的研究以对方法的回顾反思为主要特征,包括对环境扫描研究主题之间关系的系统回顾[9],以及对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和改进[10]。
在情报研究方法体系方面,应对变革是主旋律,如针对我国情报学研究方法体系构建研究的范式危机,论证范式转向与突破的必然[11],以及对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学方法与技术体系特点、方法和应用过程的研究[12]。
4.3 面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情报研究与应急情报管理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情报管理是本年度的热点,情报学人思考了如何在本次新冠疫情及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更好的发挥情报功能,探索了各类面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情报保障服务体系。如基于对疫情情报流分析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情报体系[13],基于重大疫情防控的应急情报服务模式[14]。
除了从服务体系构建,还有研究从更为细微的视角来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情报保障问题,如分析境外公共卫生战略情报体系的组成要素[15],设计疫情相应的情报能力评价体系[16],探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情报需求支持机制[17],借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方法到重大疫情防控工作[18]等。
4.4 科技情报研究
在科技情报工作发展思路方面,赖茂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各个阶段的定位、发展战略及其变化情况,提出了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和事业的战略定位、战略构想和实施思路[19][20]。吴晨生等提出科技情报服务对象应转向决策者,并从工作内容、情报能力、信息资源储备、工具系统和组织模式、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分工、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提出发展思路[21]。
代表性研究集中在科技情报科研工作流程和科技情报研究方法方面。前者包括情报科研工作全流程的工作标准[22]、情报科研工作体系[23]、情报科研人员从“不会做”到“做到位”的方法[24]和情报流程[25]。后者包括科技情报源[26]、科技文献的新兴主题识别研究范式[27]、科技前沿探测[28]、科技创新路径[29]、颠覆性技术识别[30]。
4.5 信息计量与评价研究
4.5.1 学术评价研究
在学术评价方面, Altmetrics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学界比较关注Altmetrics整体特征梳理与功能评价。相关研究包括Altmetrics形成、演进[31]、发展趋势[32]、 Altmetrics指标的本质和价值分析[33]、特征因素及演变情况[34]。
将情感分析引入引文分析方法是对传统引文分析同一性问题的优化方案,主要是为更精确科学地评价文献内在价值,代表性研究体现在对引用情感的准确标注和量化方面,比如引文情感表示的标注体系[35]、引用情感深层次地发掘和量化[36]。
针对作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在不断优化改进,如综合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G_m指数,其数据稳定性良好、对作者区分度较高[37],将文献发表和引用的时间因素引入h指数和p指数,可动态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38]。
4.5.2 引文分析
在引文分析领域,高被引现象一直受到较多关注,但论文低被引现象逐渐进入研究视野[39]。引文分析用于揭示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代表性研究为知识流动规律发现和跨学科知识关联。
在知识流动规律发现方面,叶光辉、彭泽等分析了知识流动的特征[40]、路径[41]、并构建了基于引文内容的知识流动网络[42];李明倩等建立了跨地域知识流动分析框架,以此探究知识在地域间的流动表现及其内在动因[43]。
跨学科知识关联研究属于引文分析在本年度的研究热点,跨学科知识关联揭示角度包括:利用引文轨迹对论文的跨学科程度进行测度[44]、利用跨学科参考文献关键词关系数据[45]、构建基于弱引文关系的跨学科相关知识组合发现[46]等。
利用引文分析方法进行学科知识结构与学术热点评价应用方面,杨思洛[47]邵晓宁[48]、周建[49]、姚瑞卿[50]分别针对智慧图书馆、数字学术资源、情感分析、图书情报学科的知识结构或学科热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4.6 信息行为研究
信息行为是图情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方向,对整体研究情况和趋势的梳理是常规且极具指引性的学术操作。王知津等将国际信息行为研究重点大致分为3个阶段,发现最新的研究趋势与环境保护联系紧密[51];王珅等发现信息搜寻行为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健康信息行为是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话题[52]。
随着信息行为的多元化,研究的视角也多样化呈现,出现了交互视角下的信息行为研究[53],在增强现实环境[54]、虚拟现实环境下[55]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眼动追踪技术在信息行为领域研究应用及其特点[56]等。
4.7 安全情报研究
安全情报最近再次以较高的显示度进入情报学研究视野,对于安全情报的内涵整理和领域安全情报工作研究是本年度的代表性工作。在时间维度上,主要包括我国国家安全情报学术史发展阶段[57]以我国安全情报学研究进展[58]、变革[59]、安全情报融合问题[60]。
在国家安全情报方面,研究针对常用情报方法[61],情报支持路径、核心组件及实现原理[62];在反恐安全情报方面,研究包括对美国反恐项目特点[63]和反恐情报工作协同方案[64];在智慧安全管理方面,包括智慧安全管理的研究框架[65]和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模型[66];在数据安全方面,邓灵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进行了详细解读[67];网络空间安全方面,代表性研究为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情报保障能力研究[68]。
4.8 情报工作与情报事业
在情报制度研究方面,我国一向非常重视对国外情况剖析,包括针对“五眼联盟”网络安全战略[69]、战略调整[70]对华监控机制[71]等分析,还包括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组织变革[72]、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情报协调工作改革[73]、英国的南海情报体制[74]、美国非政府机构参与情报工作发展历程[75]、英美国家情报监督体系[76]等问题的梳理,以及国家情报工作制度构建的前提条件和构成要素的研究[77]。
情报工作走向方面,发展情报[78-80]被认为是未来情报工作的走向之一。
4.9 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管理工作,主要体现为协同管理模型[81]、分布式管理模式[82]以及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83]。
技术尽职调查领域成果颇丰,以陈峰为代表的学者对技术尽职调查过去、现状与未来进行了详尽剖析。研究包括技术尽职调查的发展演变过程、概念和要义、社会需求与发展趋势、中国科技信息机构业务发展的关系[84]、技术尽职调查具体方法和关键成功因素[85],技术尽职调查的主要应用场景[86][87]。
在产业竞争情报方面,陈峰论证了竞争情报可支撑引领产业创新发展问题[88]。郑荣等提出了多源数据驱动的产业竞争情报智慧服务实现路径[89]。吴琼等分析我国老年市场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90]。
4.10 情报学教育
未来情报学教育该何去何从?在不断应对变化的情报学界,这一问题的探寻和求解关乎学科未来,从未停止过探讨。研究主要包括情报学教育现实情况梳理、人才能力评估和教育培养方向方案。
学者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完整的回顾[91],调研了当前我国情报学教育机构分布、招生、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92];设计我国情报人才培养的全情报能力框架体系[93],并针对iSchool课程知识体系进行了设计[94]。
4.11 健康信息相关研究
健康信息相关研究是最近几年的新兴研究领域,是由信息行为研究细分出来的。由于这一领域目前存在较多研究空间,故研究呈现多点分散的态势。
健康信息保护研究发现,个人健康医疗信息保护逐步形成技术、管理、法律三位一体的跨领域保护模式[95];健康素养评价研究梳理了国外健康素养测评工具的内容、特征和应用情况,提出测评工具遴选方法[96];健康信息政策研究发现了健康信息政策分布领域及其主题聚焦[97];健康信息行为研究分析了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干预功能[98],以及在线健康社区知识交流效率影响因素[99]等。
5 结论
总体而言,新冠疫情并未阻挡情报学人不断前进的脚步,特殊的环境反而为情报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实践场域。情报学专业经典教材修订再版、学术交流空间和频次触底反弹,应急情报、安全情报等新领域成果频出,情报方法技术创新探索不断,青年学者快速成长。情报学作为一门既传统又新颖的学科,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环境中坚守初心,不断总结反思,持续开拓创新,表现出旺盛的学科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