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县域工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30黄金凤

市场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县域园区工业

黄金凤

一、坚持工业强县,广西县域工业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工业发展,紧紧围绕工业强县这一主线推动县域工业振兴。2017年7月召开的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强调指出,要让县域工业壮起来,挺起县域经济的脊梁。2018年5月召开的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指出,加强对县域工业园区规划的统一编制和统一管理,推动县域工业形成2—3个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发展工业大县,支持自治区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和县域特色产业小镇建设。2019年4月在扶绥召开的全区县域工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强调指出,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和行动,拿出自我加压、奋发有为的精神劲头,勇于创造、善于作为、敢于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思路变成决策、把决策变成措施、把措施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成果,推动全区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马山、都安、大化、苍梧、隆林、那坡、金秀、乐业等县域编制产业树全景图,系统梳理各县主导产业发展趋势、目标、条件、路径等,找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明确补链延链强链重点及精准招商企业名录,积极推动贫困县工业发展。202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广西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实施工业强县行动,做优做强县域特色优势工业,打造一批县域工业经济强县,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的强力推动下,全区县域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和“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的新思路和总要求,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一)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各县(市、区)抢抓发展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工业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全区县域工业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呈现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区111个县(市、区)中,80个县(市、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77个县(市、区)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2%),70个县(市、区)工业投资正增长,47个县(市、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①数据来源:广西工业要情手册(2021年)。。

(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2018年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来,全区县(市、区)基本形成了“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的共识,积极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优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藤县依托丰富的高岭土资源,通过“七个抓”(抓品牌、抓链条、抓研发、抓环保、抓技改、抓基础设施、抓营商环境),推动陶瓷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中和陶瓷园区已有44家企业签约入驻,建成投产陶瓷企业20家,②数据来源:藤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报送的《藤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已形成陶瓷原料开采至产品销售、固废处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成为广西规模最大的的建筑陶瓷产业集群。荔浦市积极推动衣架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拥有木制、竹制、植绒、金属、浸塑、橡塑、布艺、木塑等8个大类3000多个品种,产品向多品种、多功能高端衣架家居用品转型升级,衣架家居产业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市场份额约70%,实现世界衣架“荔浦制造”。玉林市福绵区加快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已经初步形成除生产棉花外涵盖印染、纺织、制衣、设计、销售、商贸、物流等环节的完整服装工业产业集群,已成为广西乃至中国西南最大的休闲服装生产基地。

(三)园区承载力有效提升

“十三五”以来,全区上下合力推动县域园区发展,积极安排专项资金、专项债支持县域园区道路、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环保综合治理、集中供热、固废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2021年自治区统筹安排新增政府专项债券300亿元,用于支持全区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65%以上政府专项债用于县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柳江区、博白县、金城江区等县域开工建设了一批标准厂房。积极推动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园区,引入桂民投参与园区建设,在空港经济区扶绥片区和山圩产业园建设桂民投园中园、在藤县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引入北京驰普在鹿寨运营建设桂中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在来宾三江口运营建设森林工业城等,大力支持民企企业参与运营建设园区,推动园区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区县域产业园区有84个,占比72.4%③数据来源: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数据。。

(四)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

2018年,各县(市、区)抢抓产业大招商、“三企入桂”“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等机遇,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一批工业项目落地。贵港港北区加强工业招商,盯住新能源电动车,成功引进爱玛、绿源、台铃、欧派、立马等5家行业排名前10的企业陆续入驻,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短短三年落户企业80多家。贺州平桂区精准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无中生有规划建设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成功引进大湾区企业51家,产业已突破百亿元,成为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地处大石山区的河池市环江县,成功引进了深圳市尚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广西环江永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数据线项目等,积极创建环江百亿元现代电子科技扶贫产业园。

(五)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

各县区充分利用“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和“千企技改”两大平台,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工业稳增长、强后劲。博白县大力推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柳钢中金500万吨不锈钢基地(一期)镍铁冶炼项目、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年产10万吨铜箔项目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扶绥县引进广西最大铜冶炼项目——南国铜业,依托100万吨电解铜核心产能和相关副产品资源,发展铜精深加工产业、铜基新材料产业、铜循环经济产业。柳江区积极打造柳江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力推动粤桂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项目,成功引进了顺丰创新产业园、宁波王者智能免污洗衣机项目、深圳火星鱼智能物联网家居项目等多个项目入驻。

二、县域工业发展面临的亟待破解难题

虽然近年广西县域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县域工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以及能耗双控、“两高”严控的背景下,我区县域工业发展的短板问题突出。

(一)产业总体规模小,综合经济实力薄弱

目前,全区县域工业总体规模偏小,县域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链偏短,产品附加值低,集聚度偏低,竞争力不足。特别是桂西一带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受生态环境和区位条件影响,招商引资困难,工业整体规模较小,工业技术水平低、工业项目数量偏少、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例如,截止2021年9月,凤山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7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仅0.9亿元④数据来源:根据凤山县报送的《2021年1-9月凤山县工业发展情况报告》。。当前,全区没有一个县列入全国百强县和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且与全国经济强县和工业强县差距很大。以近年来广西工业发展较强劲的藤县为例,2020年藤县规上工业总产值138.83亿元⑤数据来源:根据藤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而2020年居于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规上工业总产值9000.84亿元⑥数据来源:2020年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是藤县的65倍;2020年藤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36.2亿元⑦数据来源:广西工业要情手册(2021年)。,而居于中国工业百强县之首的江阴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853.70亿元⑧数据来源:2020年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是藤县的43倍。

(二)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我区县域工业以重工业和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严重不足,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以初级产品为主,创新平台紧缺,多数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繁重。例如,天峨县的水电工业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总量的80%以上,“一业”独大,缺乏多元支撑;田东县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资源型产业占比70%以上,高技术产业占比不到2%。

(三)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不明显,发展水平不均衡

县域经济产业同质化现象普遍,大部分县(市、区)缺乏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且在招商引资工作普遍存在“捡到篮子就是菜”的现象,导致产业布局杂乱,工业发展主攻方向不明。据统计,全区县域经济中超60%的县(市、区)以木材加工业为主导产业,且都是以生产胶合板和刨花板为主,产业同质化严重。超40%的县(市、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代加工为主,且仅有2-3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布局零散。同时,受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矛盾突出。例如,2020年,博白县全部工业总产值168.5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4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76亿元,规上企业有89家⑨数据来源:根据博白县报送的《博白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而2020年东兰县全部工业总产值8.48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亿元,规上企业仅有10家⑩数据来源:根据东兰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提供。,分别是博白县的5%、6%、4%、11%。

(四)要素保障不足,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从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制约因素突出。一是用地供给不足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调研了解到,几乎所有县域都反馈用地紧张,工业用地供给不足影响项目落地实施等问题。例如,蒙山县反映中丝成二期项目用地80亩尚未落实,医用手套项目约138亩用地也尚未落实。蒙山县工业集中区现有存量土地171亩,规划范围周边几乎都是基本农田,无法扩大园区规划面积,很大程度制约了园区发展。二是能耗指标不足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十四五”期国家及自治区加强能耗总量及能耗强度“双控”,并遏止“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我区于2020年底已暂停能评审批。目前,县区普遍反映能耗指标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例如,梧州市冶金先材料基地、津西钢铁、靖西天桂铝业氧化铝等项目未能按原计划实施。三是创新要素供给不足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科技人员、专业性人才供给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少等。调研发现,县域普遍反映技术性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例如,博白县反应工业科技工作人员紧缺,严重影响了科技工作的正常运转;巴马丽琅公司反映管理人才、销售人才紧缺,已经直接影响了企业规模的拓展;天等县反映企业对科技创新认识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全县没有1家企业建有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四是金融体制制约着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由于贷款惜贷慎贷、收贷款管理权限等因素,使得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经调研发现,90%以上所有的县域企业都反映融资难问题。

(五)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受财力的影响,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有资金时建一点、有项目时建一点、紧急需要时建一点,属于零敲碎打式的建设,没有形成有计划的整体推进格局,导致园区路网、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等设施建设进度相对滞后,公共交通、教育、医疗等社会化服务项目,以及食堂、便利店等生活性配套严重不足,导致物流成本高、招工难等问题凸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招商引资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各园区上报数据汇总,84个县域产业园区中,供电能力不足的有36个,供水不足的有39个,未实现集中供热的有65个,未能实现供气的有47个,未建有独立污水处理设施的有3个,有污水处理设施但不能正常运转的有8个⑪数据来源:根据各县域工业园区上报数据统计。。

三、推动广西县域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县域“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涵盖城镇与乡村,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沟通条块、联结城乡的枢纽。新时代新环境背景下,我区要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在县域工业,攻坚在县域工业。当前我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正当其时、刻不容缓。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产业发展思路,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县域工业大发展、大突破。

(一)坚持“三个引领”,激发发展的动力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制定出台针对性强、可操作实施的县域工业发展评价机制和考评办法,把县域工业发展工作推进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励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广大县域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无中生有、有中出新的探索精神。二是坚持思路引领。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指导各县(市、区)绘制产业树全景图,统筹全区县域产业布局,引导各县域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构建以产业树全景图为引领,集规划定位、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精准服务、要素资源配置于一体的产业治理体系,着力在林木加工、茧丝绸、农产品加工、建材等领域打造一批100亿元、500亿元产业集群。三是坚持创新引领。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强化科技管理职能,健全科技管理部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自治区和各市相关部门要针对县域科技需求,整合技术、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向县域集聚,增强县域创新能力。

(二)强化“三个抓手”,增加发展后劲

一是抓好服务企业工作。充分发挥工业振兴特派员作用,深入县域一线,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重大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各县(市、区)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引导各县(市、区)建立健全目标企业挂点帮扶机制,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县域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服务意识,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机制,在项目审批、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最便利服务,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支持县域设立工业创新发展基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形式支持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县域制定出台工业发展扶持资金政策,推进工业重点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技改扩能和转型升级。重点解决企业用地、融资、用能和人才引进等方面问题,帮助企业扩能增产,达产量产。加大力度指导县域继续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和向上级争取各类扶持资金。二是抓实招商引资。坚持不懈抓招商引资,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推动实施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回归招商。要主动引导各县(市、区)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围绕林木加工、冶金、有色金属、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等重点产业,选准产业项目做好策划,开展精准招商,强化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形成产业链,抓好项目落地。三是抓稳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坚定不移抓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千企技改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大项目-产业链-集群化”的方向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各县(市、区)狠抓项目谋划招引、前期攻坚、按期开工、续建提速和如期投用全链条加速,着力健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切实形成“谋划盯引一批、前期攻坚一批、实施推进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良性循环。

(三)抓好“三个平台”,筑牢工业发展载体

一是抓好园区平台建设。自治区层面要统筹指导一批县域园区调整园区规划,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引导项目向园区落地、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要下大力气狠抓园区水电路、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县域设立园区发展引导基金,积极引导社会民间资本,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园区。二是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对企业的创新引导,打造创新平台,支持水泥建材、碳酸钙、茧丝绸、农林产品等行业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推动林木加工、有色金属、冶金、家电、电子信息等重点发展行业龙头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示范企业、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壮大培育计划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着力在县域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区内外等高校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岗位培训、技能比赛、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快培养和引进专业型、管理型人才。三是抓好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等开放合作平台建设,着力在引进战略性的大项目、大企业和产业链上求突破,加速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产业链快速形成,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高地。

(四)实施“三大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实施质量强桂战略,加大力度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动品牌发展战略,着力在县域打造一批“桂字号”品牌。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业、新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产品市场适配性和竞争力。二是技改提升工程。大力实施“千企技改”工程,以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为突破口,实施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落后产能整治淘汰,强化节能减排硬约束,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进绿色制造。加快推进企业技改的政策举措,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三是数字赋能工程,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大趋势,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大力度推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建设水泥建材、碳酸钙、茧丝绸、竹藤编织、农林产品、电子加工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在县域构建一批“产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平台。

(五)统筹好“三个融合”,推动协同发展

一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组织形态和运营模式创新,推动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深入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立足现有工业基础,着力在县域建设一批加快建设集物流信息、物流仓储、配送货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物流集散地,推动工业和现代服务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县域红色文化、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强化项目带动、科技引领和品牌打造,在县域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伴手礼产品等,推动工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城标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加快完善园区路网、供水、供电、供气、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提供均等化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加强金融、商贸、交通、物流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园区与中心城区的通达性和融合度,构建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三是推动县域工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融合。要下大力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抓好马山等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粤桂协作优惠政策》明确的33个协作县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与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相融合,推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引导县域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寻求区域内产业的协同和耦合发展,理清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县域工业产业链延伸,打造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努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六)着力做好“四个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做好用地保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通盘考虑县域工业发展的需要,合理预留发展空间。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支持各县(市、区)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和城镇低效用地开发,加大工业用地连片开发。选择一批工业大县建立工业用地“亩产论英雄”评价改革试点,制定和实施差别化奖惩政策,以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措施促进工业用地利用效能提升。支持在县域推广工业项目“标准地”“拿地即开工”等土地供应模式,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优化工业用地供应方式,逐步增加年度工业用地规模,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线。积极引导县域加大产业园区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力度。二是做好用能保障。建立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资源要素保障机制,尽快统筹煤耗能耗约束性指标向重点县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进行倾斜支持。积极引导县域推进清洁能源改造,鼓励企业进行“煤改气”“煤改电”工作,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电力供应能力。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技术、安全生产等控制标准,开展污染物减排专项整治工作,对规模小、能耗大、排放大、工艺落后、污染重的企业进行淘汰。三是做好资金保障。支持县域成立县域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县域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大“桂惠贷”对县域工业新增贷款的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为县域工业发展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县域金融供给体系。四是做好人才保障。扩大自治区直属机关与县(市、区)之间干部双向交流,选配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到县域领导岗位任职。优化中高职专业布局,努力构建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中职院校相互衔接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构建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县域加快制定出台人才礼遇政策,包括人才安居、子女优惠教育、医疗优质等。◆

猜你喜欢

县域园区工业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工业人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