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乡村振兴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1-01-30林明生

市场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乡贤战略农村

林明生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乡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腹地和基本支撑,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一直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推进的不断深入,城乡、工农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始逐步显现,乡村发展滞后甚至局部衰落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部分地区已经在不同层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就总体而言,乡村振兴战略还处于探索实施阶段,乡村振兴相关实施路径、具体规划、相关示范区建设及机制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

一、乡村振兴战略核心要素凝炼

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战略的不断演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产业发展做支撑,而产业振兴的关键核心在于人才资源,如何通过多种途经吸纳人才参与投资建设,丰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带动农民致富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的重中之重。在五个振兴内容中,应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初级阶段重点关注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等核心要素,必须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汲取更多实施经验,才能更好地探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以及未来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传统的乡村产业主要是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流通等产业为主。在经典经济学教材里,农业一向被视为弱势产业。要让传统的乡村产业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在乡村的产业发展上走新路、出新招。这就需要把工业、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念融合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创新把城市工商资本、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吸引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从而推动乡村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乡村产业的功能。

(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

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关键和核心。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环境优化,解决乡村振兴人的问题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关键问题。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了更多机会。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三)市场主体多元化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传统的乡村发展主要依赖农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组织方式中,规模小、分散经营的农户仍然占有主体地位。这一现实情况,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是不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市场主体的推动,既需要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的新型市场主体,增强农民职业的“含金量”和吸引力,更需要培育小型农场、农业企业等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市场主体,让更多类型的市场主体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中。

二、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

从全球城乡发展实践来看,二元结构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条件来看,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农村基础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普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乡村振兴目标制定脱离乡村工作实际

乡村振兴规划在乡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纲领性与指导作用,有利于明确乡村未来发展蓝图,也有利于合理配置乡村振兴诸多要素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切实保障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把握,要建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来开展,要把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起来推进。部分乡村忽略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一刀切”“大锅饭”等方式,导致目标定位太高太远,乡村资源与财力无法支撑;定位太低,难以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乡村品牌的尴尬境地。当然,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根据乡村五大核心振兴系统整合而制定,也不能采取乡村振兴人为切割的方式,关注某一层面的振兴工作。很多乡村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只做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或生态振兴,忽略乡村振兴的其他要素,导致乡村振兴失去了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难以实现其真正效用。

(二)产业支撑不足

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在乡村振兴实施中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一些乡村不尊重发展规律,对规划的认知度不够,单纯为了发展而发展,在农村产业的谋划和发展上,脱离实际情况,简单采取模仿、跟随的策略,某些区域出现了乡村产业“千村一样、千规一腔”的问题。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把项目投资、建设等同于乡村振兴,用项目建设替代了乡村振兴,导致重项目建设而轻运营管理的问题,加之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村经营主体培育滞后,使得项目的落地性不足,综合效益难以有效发挥,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的浪费甚至是重复建设的问题,乡村发展的核心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乡村振兴难以有效实施的结果。

(三)人才支撑不足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模式和主体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兼业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大部门中青年劳动力进入城镇和非农领域就业,农业经营收入在农民综合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非农就业收入已经成为很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地区的农村人口已经聚集到了附近的城镇,农村里剩余的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农村出现了比较突出的人口、人才空心化的现象和问题。尽管目前,也有一些大学生、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但数量上还是非常不足,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面临着比较严峻的人才短缺和支撑不足的问题。

(四)乡村振兴实施存在浮于表面的现实问题

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乡村振兴目标制定中,往往不能从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系统谋划;发展城郊集约型等乡村振兴模式,这些发展思路缺乏核心创意,无法推动乡村实现根本性变革;不少村干部及村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发展规划、奋斗目标和任务要求缺乏准确的认识,误将整治村容村貌、治理环境污染、搞好清洁卫生当作是乡村振兴,难以保障乡村振兴高效率进展与实施。要尊重事实,把握规律,努力探索乡村振兴问题的解决办法,探索切实可行的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

综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影响的因素很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最为关键的是产业、人才两大方面。

三、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

我国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战略实施任重道远,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要统筹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既有的各种农村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衔接,积极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导的乡村振兴实践,推动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一)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目标要求推进,在丰富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加快赋权赋能,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保障农民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把农民利益与集体经济发展成就相连的纽带。政府应从宏观层面把控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进程,制定完善的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机制,切实做到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利益的最终目的。

(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集体经济的法律地位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地区仅以地方性法规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分散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是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将会是重要的推进主体。如何通过优化制度设计,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因此,相关法律必须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明确其基本的权利与义务,维护与保障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合法权益,以更好的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三)加强政策支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建议制定税收减免政策,减轻乡村债务负担,进一步完善信贷体制,加大社会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建立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努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和市场化特点的定期培训,以乡村科技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拉动力为重点,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队伍,加快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等主体培育的新模式。

(四)政府应把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纳入顶层设计

要充分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有益经验,尊重我国农业的发展基础和特点,加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实施和责任考核。首先,建议从全国层面进行站位,由国务院牵头相关部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为各省、市、县、乡提供基本遵循。其次,在国家规划大框架下,各地各级政府制定区域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发展原则、发展思路、重点内容和实施举措等,并把规划实施成效作为各级干部考核重要指标,常抓不懈。最后,成立促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主抓和配合部门及其各自职责分工,确保顶层设计实施落地责任到人。

(五)因地制宜,构建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树立分类指导的战略思想,深入推进农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地施策,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集体经济产业格局,加快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农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从乡村振兴的产业实践来看,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产业选择,是新常态下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增长点,对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生产体系的优化,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的扎实推进需要主动谋划,需要强化主体作用。乡贤群体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彦涛认为:“新乡贤是乡村振兴的润滑剂”①马彦涛.谁来担负乡村振兴的重任[J].人民论坛,2018(4):86-87.。“新乡贤”是作为本地有声望、有能力和有一定专长、技艺的人士,愿意通过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支持乡村建设,其显著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模范力量,在协调冲突、以身作则和提供正面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这里所指乡村的文化乡贤,而在乡村振兴实施初期,“以企业家、商人等为核心的乡贤”②杨盼盼.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演技[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0(1):43.,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的重要资源,如何引导“新乡贤”的大量回归,有助于破解乡村人才匮乏的核心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从顶层设计层面重视新乡贤群体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涌入是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但也要看到,还会有一部分人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相关活动。要充分把握和认识这一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对乡村人才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围绕如何让农村外流人口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研究制定出台公职人员“告老还乡”“退职还乡”制度,实现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在居住、补贴、医养等方面有所创新突破,让身体健康、条件允许的公职人员在退休以后回到家乡居住、生活、再创业,发挥余热。

(二)激励引导,形成运转科学的治理体系

农村人才等资源的持续性溢出,是导致农村发展可持续性不强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构建运转科学的治理体系,提高乡贤反乡的积极性有着关键的作用。要注重造血输血并举,重视本土精英、新型农民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培育,解决乡村人才不足的问题,不断充实完善乡村精英结构,为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强在外精英培育,建立内外部精英流通和外部精英内部化机制;建立政府、村“两委”、群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权重评价机制,为乡贤工作成效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让乡贤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让乡贤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的共享者。

(三)加强宣传,开展一系列乡贤文化活动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不断提高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于乡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他们尊重乡贤、引进乡贤、利用乡贤来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广泛开展“新乡贤”评选表彰,筹划举办“乡贤文化节”“乡贤文化研讨会”等主题活动,提升群众参与程度,让乡贤文化在农村发挥更强的道德张力;积极开展“新乡贤”事迹报告宣讲,有效激励广大村民,使“新乡贤”的正能量内化为村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自觉;建立相关的乡贤组织,利于大家的沟通和交流。

(四)创新机制,建立透明高效的参与平台

强化农村党的组织建设,将乡村组织振兴与乡村人才振兴统筹谋划,由政法、组织和民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乡镇参与指导,村“两委”举荐,依靠群众推举,坚持公益志愿,让“乡贤理事会”成为基层“两委”的有力助手。同时,健全参事会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议事章程,处理好村“两委”和乡贤组织的关系,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关系,给予乡贤组织充分的治理空间。

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把产业、人才两大关键要素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因地制宜的开展地方实践路径探索是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生态条件好,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发展旅游必将成为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重要选择。

五、乡村振兴实施的路径探索——以闽北地区为例

闽北地区作为大武夷旅游圈与闽浙赣地区朱子文化圈的核心区域,生态优势突出,文化底蕴深厚,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将成为闽北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实践的重要路径选择,将激发闽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提升闽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工作质量。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一)抓紧出台创建方案,编制文旅融合专项规划

南平市政府应完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创建方案,委托专业规划团队,科学编制朱子文化和武夷山旅游融合示范区的专项规划,把优势、问题梳理清楚,把发展目标、方向和战略路径进一步明确,为国家级文化与旅游融合示范区的创建和科学发展奠定基础;讲好“朱子故事”,把朱子具体表达成文学家、书法家、理学家、教育家、旅行家、诗人、美食家等,将文化融入到建筑、景观、小品等具象载体中表现,并串景成链,将其变成可视的、可体验的、可学习的、可传承的旅游产品,最终实现文化和旅游的真正融合;组织有关政府部门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逐项落实工作进度,稳步推进。

(二)加大文旅融合扶持政策研究和实施

通过研究和实施科学、合理、规范的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大文旅融合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和文化旅游企业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切实推动文旅融合纵深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驱动和激励扶持作用,注重激发各类要素的活力,推动政策、要素、资源等形成发展合力,实现文化和旅游无缝连接,确保其发挥最佳效益,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并力争通过3年时间获得得福建省政府的授权,创建为省级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5年时间获得国务院授权,创建为国家级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

(三)把“一带一路”国家研学目的地打造纳入顶层设计

朱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国内外尤其是东南亚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和知名度。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弘扬和传承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充分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精髓,以大武夷旅游视角整合各区域的朱子文化资源,打造朱子文化核心吸引物,推动文旅资源变资产,以国际朱子文化研学目的地为目标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区,将其纳入南平市的顶层设计中,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打造“研学武夷”国际品牌。

(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朱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产业

国家级文旅示范区的建设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站位,要从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模式新路径的高度来认识和谋划。要突出以生态为依托、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引擎、以政策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打破城乡之间的隔阂和壁垒,在深入挖掘资源文化的基础上,加强朱子文化研学、文化创意、现代农业、康养旅居等产业链接,凸显闽北地方特色,发挥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农村文旅产业的综合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闽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乡贤战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