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山县蜂蜜产业促农增收发展机制研究

2021-01-30王荣娴郑明叶周志彦

市场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养蜂蜂蜜集体经济

文 军 王荣娴 郑明叶 周志彦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首次提出: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随后以县为单位,在全国各地开始实施。2021年5月,梧州市蒙山县被确定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地区。

一、问题提出:蒙山县蜂产业促农增收机制改革出路

蜂产业作为县级“5+2”产业,在蒙山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色产业规模得到较大推动,形成了以蒙山镇、黄村镇、西河镇等为代表的蜂产业优势集聚区,巩固了蒙山县作为广西产蜜大县的地位。然而产业大而不强、整体规模大而农民收益空间小、产业生产主体是农民而更多效益在企业等投入产出不平衡问题仍旧制约着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共同富裕,因此,探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仍任务艰巨。

蒙山县农村综合性改革应积极围绕“人、地、物、钱”领域,完善农民增收保障机制,依靠建立健全企农、企社、社农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有效地帮助农户在提高市场参与的同时抵御风险,促进其节本增收,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形成有机衔接。根据农村综合性改革要求,结合县实际情况,蒙山县应积极依托项目建设和运行载体,基于全县蜂产业基础,以蜂蜜产品生产加工线为重要纽带和重要动力源,以集体经济为核心,前端紧密联系农户,后端紧抓衔接市场,从产业扩容提质、产业链价值共享、党群联系、闲置资源盘活等方面,大力推动蜂产业建设,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转化利用,使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产生联结,促进农业生产端和销售端的衔接,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提升,将产业链整合衍生出的就业岗位提供给农民,其采取务工就业、按股分红等方式,共享产业大发展的增值收益。

二、改革原则:着力延链惠及农户

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党建引领助推产业大发展,联合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建设资源基地,实现党建领航、企业带动、镇管加工、村建基地、户稳增收。巩固拓展产业规模,同时重点推动蜂产业延链计划,让农民享受产业延链效益。通过支部引领建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建立契约、享受分红、获得股权等方式,促进农民通过合作增加收入,利用“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实现“一业生四金”,即养蜂卖蜜赚取生产性收入、流转闲置土地赚取租金、蜂蜜加工线就业赚取工资收入、集体经济赚取收益分红。

三、改革基础:蜂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蒙山县为发展“空中产业”,不断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对良种引进、科技支持,技术培训加持等给予补助,养蜂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截至2020年底,全县养蜂18.6万群,200群以上的养蜂场153个,养蜂农户超3000户,蜂蜜产品全年产值2.46亿元,全县养蜂专业合作社共有12家,蜂蜜产品食品加工生产企业3家,县级蜜粉源植物人工培育基地(年销售鸭脚木和万寿果种苗30多万株)1个;注册有“延益”“蒙情蜜忆”“那巢蜜”“瑞旭”(SC认证)“橄泉”共计5个蜂蜜产品商标①蒙山县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其中,蒙山县那巢蜂蜜产业示范区已通过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认定。发展至今,蒙山县蜂产业初步形成了“有政策扶持、有示范带动、有科技支撑和有社会服务”的“四有型”支撑体系。

(一)创新多种方式带动蜜蜂产业发展

通过三方力量,把握政策契机,组织农户尤其是脱贫户开展蜜蜂养殖和蜂蜜加工,对农户进行精准识别,针对不同条件的农户开展分类帮助。对缺少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脱贫户,政府给予政策优惠,以“先建后补”的方式帮扶;对于具备其他要素但缺乏资金的脱贫户,采用“企业赊销”方式进行带动;对于资金、技术等要素皆欠缺的脱贫户,以“合作社托养分红+跟班学习”的方式进行政策方面的整体帮扶。蒙山县通过培育产业示范基地、加工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等途径创建蒙山县自己的品牌,提高蜂产品知名度。通过合作组织统一包装销售、合作委托销售、线上线下的多种经营模式,增加产品价值,保障产品销售。

(二)创建养蜂产业示范基地

蜜蜂特色养殖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突出区域特色和差异化竞争。全县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养殖技术标准,建立技术管理统一,蜂种统一,蜂具、蜂药和蜂饲料等统一,包装与销售统一等的标准化流程管理。创建养蜂产业扶贫示范村2个,蜜粉源植物鸭脚木200亩连片种植示范点2个。

(三)强化产业科技支撑

已建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蜂站等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科技服务支撑团队,为蜜蜂养殖户开展“一条龙”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以部分养蜂产业精准脱贫示范基地为载体,推动“甜蜜事业”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建立“蜜意小村”“蜂情小镇”。培育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蜜蜂养殖示范专业户,发挥乡村致富带头人的模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脱贫户参与蜜蜂养殖。创建了蒙山县那巢蜂蜜产业示范区(区级);蒙山县每年年均举办3期蜂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培训班、实地学习培训活动6-8次,培训500人次以上;加大了养蜂人才和设施装备扶持力度;扶持那巢蜂蜜产业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种苗繁育能力和优质蜂群引种的推广力度,提高蜂群抵御疾病的能力。

(四)提供产业便民服务

2017-2020年,蒙山县先后出台关于蜂产业快速发展的意见和实行脱贫攻坚养蜂产业奖补措施等意见和扶持政策,先后投入专项发展资金1000多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等扶持措施,奖补县内的蜜蜂养殖户、蜜蜂养殖企业(合作社),大力扶持蜜蜂养殖企业(合作社)改善养殖条件。通过各项措施,“公司+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蒙山县贫困养蜂户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开通蜂农养蜂证办理绿色通道,为蜂农顺利转场提供“通行证”,解决蜂农转场放蜂难、蜜蜂饲料运输难等问题,保障蜂农转场和采蜜跨地域流动顺畅。

四、机制探索:“三变+四联”促农增收机制

蒙山县党委、政府围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从做大做强蒙山蜂蜜产业角度出发,突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和产业发展“联支部、联企业、联合作社、联农户”主旨,发展蜂蜜产品加工生产线,壮大养蜂规模,创新联农带农体制机制,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一)着力打造蜂蜜产品加工生产线

坚持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收益来源。蒙山县建设一条蜂蜜产品加工线,积极利用养蜂产业“1+N“模式,即“公司+脱贫户群体”“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等,建立农户与企业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蜂蜜产品加工生产线日加工能力可达4吨。该条加工生产线以脱贫户群体为重要收购对象,充分保障脱贫户养蜂收益,推动实现脱贫攻坚成效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加工生产线为依托和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规范性,提高集体经济效益和农民收益。

(二)蜂蜜产品生产加工线拓宽大市场

蜂蜜加工生产线的建立,将大大提高蜂蜜加工能力,对养蜂规模及蜂系列产品开发将形成重要推动力。蜂蜜生产也逐渐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蒙山县蜂源种养场利用智慧蜂箱,开展智慧养蜂,在蜂蜜质量溯源、监管、智慧化管理形成较强的示范作用,为蜂蜜加工生产线提供高品质蜂蜜来源。蜂源种养场在甘棠村十万组有山地1000余亩,培育鸭脚木,是蒙山县优质鸭脚木蜜的主要蜜源。蜂源种养场现自有蜂箱350箱有余,年产蜂蜜5000斤,为蜂蜜加工生产线奠定了原料基础。蜂蜜产品加工线不仅可以收购蜂农蜂蜜,还能够加工蜜糖、蜂蜜醋、蜂蜜米饼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解决养蜂户的销售问题。

(三)“三变”推动农民增产增效

1.“第一变”变出增收资产

依托蒙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工作的顺利完成,蜂蜜加工生产线的建立能充分利用集体资产、集体空间和场地发展养蜂产业,形成较强的激励机制,是对农村集体经济前期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最终发挥盘活集体资源,形成收入增加的重要资产。2019年,蒙山县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县清理村级集体资产合计1.503亿元;清理村民小组集体资产合计2.035亿元。蒙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得到大力推进,2020年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入户摸底调查56298户,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95242人。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约36.7万亩,共涉及农户约2.2万户,其中承包地流转面积占总承包地面积的30%;林地流转面积约31万亩,占总林地面积的19.4%,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证率99.23%;基本完成确权成果档案数字化任务②蒙山县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2.“第二变”变出致富股金

蜂蜜加工生产线的建立形成了点对面的拉动效应,能为蜂农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能对养蜂集体经济建设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推动集体资金投入变成农民致富股金。蒙山县长坪瑶族乡东护村得益蜂产业的大发展,盘活了50个集体蜂箱,同时壮大了养蜂产业,集体经济得到持续巩固。东护村养蜂集体经济所投入资金折股量化,社员按股权划分获得股金份额,最终按股分红。东护村依托养蜂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成功创建了蒙山东护村集体经济养蜂示范点,村集体股金不断壮大,目前全村养蜂户由8户发展到36户。朋汉村有31户养蜂户加入了养蜂合作社,其中包括10多户脱贫户,以资金、劳务作价等入股,获取效益分红。

3.“第三变”变出农民股东

2020年,蒙山县全县79个村已全部制定配股方案、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审核公示、股权表决确定、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和挂牌等工作,全县共发放51133本股权证书,农民多了一个股东身份,同时增加了一份收入来源。蜂蜜加工生产线拉动蜂产业大发展,助推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向前发展,当集体经济有收入时,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社员依据前期发放的股权证书享受分红。“瑶乡蜂情”蒙山东护村集体经济,农民股东在村中实现全覆盖,股东收益也随着养蜂产业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另外,蜂蜜加工生产线投产后,可新增就业岗位15个,按蒙山县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500元计,生产线就业人员每年可增收4.2万元/户,有效拓宽农民股东的收入来源。

(四)“四联”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蜂产业发展坚持“联支部、联企业、联合作社、联农户”,以农户为基础、以村集体为核心、以企业为主导、以合作社为支撑,多主体凝心聚力,联合共建产业发展路。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社长由村支部书记兼任,能统筹村集体经济、协调村民,达到强化党组织带头作用,发挥村集体示范带动功能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作用。产业发展联企业,坚持“鸭脚木”天然优质蜜源定位,村企联合建设2000亩蜜源基地,养殖蜜蜂1.2万群,实行基地连户,深入推广“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加工、统一储存、统一销售、统一管理,提高蜜蜂的标准化养殖和保障蜂蜜质量,推动蜜蜂产业产值不断增长。公司负责整条生产线的建设和实际运营,收购农民蜂蜜,加工蜜糖、蜂蜜醋、蜂蜜米饼等产品,提高产品增值效益。推广“订单农业”模式,农业企业通过订单采购协议,解决农户销路问题,形成稳定和谐的合作关系。同时,企业为农民提供岗位,农户可通过务工拓宽收入来源。为增强脱贫户“造血”功能,采用“公司+脱贫户”“公司+脱贫户+合作社”模式,利用合同订单形式与养蜂脱贫户形成稳定的供货关系,按照高于市场价格5元/斤左右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合格蜂蜜,并为贫困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与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农学院等科研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蒙山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撑,推动蒙山县蜜蜂的养殖、蜂蜜的加工等技术的提升,蒙山县为科研院所等组织提供开展科学研究、社会研究和实践实训场地。

五、“三变+四联”模式的发展总结及展望

蒙山县以“三变”改革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以“四联”机制激发产业发展动能,探索产业共建、合作经营、投资开发、二产融合等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建设一条生产线、扶持一笔资金”的“四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强化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四个联合,推动形成“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富农联农”的“四联”机制,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机制力量。同时,推动形成多元化、产业化、特色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三变+四联”模式发展机制的探索,将充分发挥多方力量,促进改革合力形成,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促发展作用,形成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保障农民的增收和共同富裕。

蜂产业假若作为村镇的集体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系列问题。如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发展什么样的集体产业、怎样发展集体产业等方面发展思路不够清晰,而农村集体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科学经营和管理。从实际情况看,农业集体产业经营管理均存在一些疏漏和问题,即经营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如蜜源质量由于部分养殖户年纪大,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统一的监督机制,出蜜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再者,村民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力军,但在产业建设过程中发现,很多村民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农村集体产业发展的愿望也不强烈。因此,未来蒙山县应积极探索将蜂蜜产品加工生产线打造成蒙山镇“村企联营”的集体经济,以蜂蜜加工线为引擎或纽带,驱动或连接生产端和销售端,在保障蜂农原有养蜂收益基础上,拓宽其在蜂蜜加工链上的效益分享。可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公司”,建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关系,整合蒙山镇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资金,与蜂蜜加工企业共同建设蜂蜜产品加工生产线,带动蜂农生产“接一联二”,带动蜂农收益从收获“田头价格”向“田头价格+股权分红”转变,进一步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和产业发展“联支部、联企业、联合作社、联农户”的“三变+四联”发展机制。◆

猜你喜欢

养蜂蜂蜜集体经济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蜂蜜”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