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历程中的青年使命初探

2021-01-30李萌

实事求是 2021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

李萌

(中共克拉玛依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 新疆 克拉玛依83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1]回望历史,不论是从1921年嘉兴红船出发建立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变革,还是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亦或是今天继续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迈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青年在建党百年历程中始终发挥着关键的先锋作用,用实际行动书写了青年如何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建党百年历程中青年使命的历史溯源

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青年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从建党百年历程中青年使命的产生背景、思想来源、实践基础进行考察,对认识青年在新时代需要肩负起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背景:近代中国的历史巨变促进了青年觉醒

在近代中国社会巨变中的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上,始终都有青年肩负时代责任,践行历史使命的身影。在反抗根深蒂固的封建统治压迫、肆无忌惮的帝国主义外部侵略和巧取豪夺的官僚资本主义内部压榨的过程中,青年逐步成长为一支重要的中坚力量,肩负起近代社会变革的艰巨使命,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资本主义列强开始用战争的方式强行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空前的民族危机深深地刺激了青年,他们的政治意识开始觉醒,青年们积极参与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大潮中,纷纷建立学生组织和青年团体,宣传革命理论,发起爱国运动,进而推动形成了一股社会青年政治力量,为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道路进行积极探索。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开展,激发了青年的革命斗志,一大批进步的青年代表涌现出来,创办进步杂志报刊,积极宣传国际国内形势,如邹容、陈天华等青年思想家创办了《革命军》《警世钟》等报刊杂志,促进了更加广泛的劳苦大众爱国意识的觉醒。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掀起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二)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青年的信仰之源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播进入中国。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后大量进步报刊涌现出来,全国各地出版刊物猛增至400余种。”[2]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评价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借助《新青年》等杂志报刊宣传阵地和青年口口相传的自发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必读内容。随后,各地专门成立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会,吸收了一批进步青年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特别是面向青年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受众群体和覆盖范围,使大批进步青年学习和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阶级都曾试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国理论和模式用于解救近代中国,但是都没有成功,只有马克思主义指明了近代中国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正确道路。满怀爱国之情的青年,立志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改变近代中国的面貌。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的青年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正是由于青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源泉,才让更广大人民团结起来,找到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前进方向。

(三)实践基础: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历史舞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青年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勇于变革创新的中坚力量。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青年的作用,这深刻地影响着近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促进了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历经了辛亥革命的时代浪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洗礼之后,青年经历了思想和实践的双重革新,随之而来的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为青年提供了第一次实践的机会,他们利用组织罢课、组织演讲等形式,从宣传到组织实践,参与并拉开了这次声势浩大青年运动的序幕,在全国青年学生和工人的大力支持下,五四运动逐步发展为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青年群体的覆盖范围从知识青年拓展到劳动青年,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在各地运动中团结工人阶级,为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凝聚了力量、扩大了影响。青年的迅速联合与发展,促使他们开始意识到建立组织的重要性,这为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1922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全国统一的组织,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百年历程中青年发挥出巨大的革命潜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组织团结群众中充分体现出党联系人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展现出青年为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和发展进步的使命担当和敢于斗争的时代风采。

二、百年历程中青年使命的具体内涵

青年是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力军,在建党百年历程中充分体现出主动担当尽责、坚守为民初心,怀揣爱国情怀、接续努力奋斗,锐意改革创新、肩负时代使命的具体内涵。

(一)主动担当尽责,坚守为民初心

青年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在推进社会进步、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主动担当尽责,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实践,肩负起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马克思的高中毕业论文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他从青年的视角表达出对待人生理想的鲜明态度,既体现了对青年理想的关切,也为青年树立了优秀榜样。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为人民谋幸福首先就表现在为人民谋“美好生活”上,人民对社会公平、正义、法治等方面的更多元化、更深层次的需求就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济水平仍有待提高、收入差距问题客观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问题还存在不少短板,这些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水平,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新一代青年肩负起时代使命。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P146),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3](P62)青年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把共产主义最高奋斗目标与当前所处的阶段性目标有机统一的基础之上,坚守为民初心,为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努力奋斗。

(二)怀揣爱国情怀,接续团结奋斗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青年始终怀揣爱国情怀,肩负着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的时代使命,为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与富强接力奋斗。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出了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密切联系,正因为青年使命中始终包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特质,青年才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近代中华民族危亡空前、即将国破家亡的局面,青年挺身而出、发奋图强,成为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很多关键领域的引领者和探索者都正处在人生的青年阶段,饱含爱国热情和革命激情,创造了辉煌业绩。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的实现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4](P23)这意味着完成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使命对当代青年肩负历史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需要引领青年一代在新时代更加怀揣爱国情怀、接续团结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P32)国家、民族和个人是利益相连的统一体,这个时代是青年能够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时代,只有从当前的国情出发,把青年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融入中国梦的实践过程,怀揣爱国情怀、接续团结奋斗,才能让青年有所为,让国家有希望,让民族有未来。

(三)锐意改革创新,肩负时代使命

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重要人才保障。青年是在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成长起来的,富有革新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担当起时代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党和国家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主革命时期的青年“敢冲敢干”,积极充当革命运动的冲锋队;改革开放时期的青年,在改革中“敢闯敢做”,是那个时代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新时代的青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敢创敢试”,敢于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中创造机会,推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今天,青年已经成为国家在科研、教育等各个关键领域的中坚力量,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青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他指出,“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中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5]无论在什么历史时期,青年总是表现出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勇于创新、敢为人先,面对时代难题始终都有乘风破浪的勇气和魄力。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了当代青年的使命,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好先辈们的“红色基因”,继续改革奋斗,成为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开拓者和奋斗者。

三、新时代青年接续践行使命的实现路径

(一)汲取优秀文化涵养品性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想尚处在不成熟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年要接续奋斗、践行使命担当,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宝贵精神财富,青年的成长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只有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优秀的品性,才能成为担当新时代使命的有为青年。一是要树立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党的百年历程中青年们用热血和青春谱写了心中理想信念的赞歌,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时代使命,这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所以,新时代青年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弘扬好、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涵养品性,增强文化自信。二是要以实际行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和覆盖面。青年作为社会中最富有积极性和活力的群体,引领着社会思想的新风尚,带动着社会风气和学习氛围的改变,青年要主动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带动和感染身边青年的成长,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践行者。三要学会抵御不良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入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诱惑,理想信念容易产生动摇。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网络文化信息的传播变得迅捷且多元,如果不加以甄别极易受到思想腐蚀,思想的动摇必定会影响青年担当时代使命的定力和魄力。因此,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自己的品性,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

(二)紧跟时代浪潮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7]回望百年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青年群体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和当时所处时代背景和环境的塑造息息相关。因此,青年要担当起新的时代使命就不能忽视成长环境的变化,要把握时代需求、紧跟时代浪潮,与时俱进,才能传好百年历程中青年使命的“接力棒”。一要主动学习和认清当前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形势。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青年面对的机遇之多前所未有,挑战之严峻也前所未有。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接力者,因此,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征程,努力担当起新时代的青年使命。二要主动学习掌握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5]不论是在什么历史阶段,学习能力强始终是青年的一大优势,应树立主动学习各种新兴知识技能的意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根据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及时更新知识、积累知识,只有不断在学习中提高站位、在奋斗中不断担当作为,在实践中知行合一,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长远发展助力。三是要提高应对变化挑战的能力。经济的快节奏发展也带来了瞬息万变的形势变化,这对新时代青年践行使命担当提出了新要求,一个国家的青年群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代表着国家在未来竞争中的发展方向和续航能力,所以,青年要开拓视野,对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分析把握,积极应对形势变化的挑战。

(三)树立国际视野兼收并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7]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在历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正是因为开眼看世界,了解国际发展形势,近代中国才将当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制度、思想和文化引入中国,才能最终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结合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找到了一条救亡图存的发展道路。因此,在新征程中青年要树立国际视野,关心世界局势变化,为推动国际关系深入发展贡献力量。一要自觉拓展国际视野。青年要树立放眼看世界的意识,自觉学习和了解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通过多元学习方式学习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知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主动开阔自己的国际视野。二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敢于担当,肩负起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各国的青年作为国家间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要相互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用平等、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彼此之间的差异性,要明确认识到各国青年在推进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中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不能孤立、片面地看问题,要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用青春活力续写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三要加强国际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为国际关系发展增添活力、为世界发展共谋出路,取百家之长、聚百家之力,以青春之志共同书写人类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