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关于习近平青年论述研究综述*
2021-01-30彭畅
彭畅
(中央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8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关心和信任青年的优良传统,多次在重要场合围绕青年问题发表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讲话,系统回答了“为谁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截至2021年4月底,笔者以“习近平”“青年观”“时代新人”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结果显示相关主题的文献研究数量已达1 200余篇,且自2014年以来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大幅增加,呈递增趋势,可见理论界非常重视对习近平青年论述的研究。纵观已有研究,理论界是从不同视角展开的,涵盖了理论渊源、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研究价值等多个方面。在梳理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论述研究现状的同时,对其进行展望,以期对习近平青年论述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理论界关于习近平青年论述形成的研究
恩格斯曾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1](P382)新时代催生新理论,习近平青年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基于对时代主题与当代青年特点的精准把握,指出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是推进新时代青年工作的现实需要。理论界对习近平青年论述的形成主要从理论渊源、时代背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理论渊源
关于习近平青年论述的理论渊源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内容,对此方面的研究有助于科学把握习近平青年论述的理论基础,对推动新时代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理论界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三个方面对其理论渊源展开了论述。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习近平青年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在此方面,学者们集中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的基本观点是习近平青年论述的主要来源。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明确规定了青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有学者认为,“生产劳动与智育体育相结合”的观点对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青年的选择应该与其社会关系密切相关,这为中国共产党从各个层面了解中国青年的特点提供了方法论指导。[4]此外,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习近平青年论述奠定了哲学和方法论的基础。[5]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习近平青年论述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的一脉相承。在此方面,学者们集中认为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青年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实践为习近平青年论述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其中,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中的许多论述与毛泽东对青年提出的许多要求和期望相一致,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习好榜样、领导干部和党员带头、青年下基层接受锻炼等。[6]还有学者从中国共产党关于青年工作的实践经验出发,指出习近平青年论述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7]另一种代表性的观点则是从中国特色青年理论体系的角度出发,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是在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创新实践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具体化、系统化。[8]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青年论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此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关于青年问题的一些具体论述都可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源头,如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仁人之爱、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和美与共等内容已成为习近平青年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6]还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坚持以青年为本的思想就是民本思想在现实群体中的具体体现。[9]
(二)时代背景
习近平青年论述的形成是对新时代、新要求的回应。当前,理论界探讨研究习近平青年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从世情、国情、党情三个维度展开。
1.世情维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的背景下,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紧密相连。从世情维度解读,关于习近平青年论述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界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必然要求中国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发挥中国智慧和提供中国方案来解决全球青年发展问题,习近平青年论述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5]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也对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全球化的角度为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注入新的发展理念,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阐释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趋势,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习近平青年论述的形成和发展。[10]
2.国情维度。对时代新人的培养,体现了时代赋予的阶段性历史使命。习近平青年论述的形成是新时代孕育发展的新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证。对于新时代的解读,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有学者从矛盾视角出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也使得青年在发展事业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习近平青年论述就是在应对新矛盾、解决新问题中应运而生的。[11]也有学者从国内发展的全局出发,认为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国内形势,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青年,是党和国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这也是习近平青年论述形成的必然要求。[9]此外,还有学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出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使得新时代的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需要有新的青年理论来指导。[12]
3.党情维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严峻形势和历史考验的高度,重新审视了党的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坚定政治勇气和毫不妥协的斗争态度,勇于自我革命,要求党在新时期提高党员标准和党的建设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支撑。在此方面,理论界普遍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内是否拥有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青年干部队伍,面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任务的紧迫性,必然要求有一个新的青年工作理论来指导,而习近平青年论述就是对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回应。[13]
除了上述之外,理论界还集中论述了习近平个人的实践经历对其青年论述的影响,认为习近平个人丰富的青年经历为习近平青年论述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学者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的形成,来源于习近平个人深厚坚毅的社会实践和广袤丰盈的人生阅历。有学者明确指出,正是习近平年轻时所经历的艰苦环境,造就了他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也使他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14]还有一些学者解释了习近平的个人实践经历和习近平青年论述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从梁家河到正定再到宁德,青年习近平一步步成长起来,不断积累丰富的政治经验,塑造了习近平青年论述的雏形。[15]
二、理论界关于习近平青年论述内容的研究
对于习近平青年论述内容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研究习近平青年论述的重中之重。对于习近平青年论述的内容划分,学者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理论视域和角度展开研究,但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综合而言,理论界主要围绕“为谁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三个维度展开研究。
(一)关于“为谁培养青年”问题的研究
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当前,围绕“为谁培养青年”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主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1.为党育人。为党育人是青年工作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青年,把中国发展的希望寄托于青年,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发展离不开广大青年。理论界对于“为党育人”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执政逻辑、实践逻辑四个方面展开。在历史逻辑方面,有学者指出,我国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是党联系、动员和领导群众的重要力量。[6]在理论逻辑方面,有学者认为,列宁曾探讨过青年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存在与发展的特殊意义,并明确指出青年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重要社会基础。[5]在执政逻辑方面,学界普遍认为,青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16]在实践逻辑方面,部分学者强调,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不仅充分肯定了青年的历史和现实作用,也体现了党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8]
2.为国育才。为国育才是青年工作的根本立场,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部分的研究主要是从青年与国家的关系出发。有学者立足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论述,认为青年在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使命。[17]还有学者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指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青年人才是推动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9]此外,还有部分学者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出发,强调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奉献和实践,最终会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18]
(二)关于“培养什么样的青年”问题的研究
对于新时代青年的培养目标研究是这一领域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标准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总的来看,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1.“三有”青年说。此观点主要是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评价标准,即要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要有过硬本领、要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持此观点的学者们分别从时代逻辑、现实逻辑、历史逻辑三个维度出发,对“三有”青年的培养标准作了充分阐释。在时代逻辑方面,有学者指出,“三有”青年的价值目标呼应了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时代要求,凸显了青年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目的性和规律性。[19]在现实逻辑方面,有学者认为,“三有”青年的价值目标不仅解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新时代青年又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这一现实问题,也在新的时空境遇下构筑了青年成长发展的新生态。[20]有学者从历史逻辑的角度,将“三有”青年与邓小平提出的“四有”青年进行了比较分析,强调二者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而“三有”青年的培养标准是在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悄然变化的背景下出现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21]
2.“四有”青年说。此观点主要是在“三有”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认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品质。在具体的品质方面,理论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是把习近平提出的“四有人生”作为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即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22]另一种观点则是将理想与时代使命相结合,提出新时代青年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有过硬的本领,要敢于担当,要有国际视野。[3]
3.“五位一体”说。此观点主要是基于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重要论述的归纳与研究,认为新时代青年应具备五个方面的品质,具体而言,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是在全面理解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系列讲话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出理想、能力、创新、奋斗、道德五个关键词。[23]另一种观点则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人才全面发展目标是培养新时代青年实践路径的必由之路。[24]
上述观点虽然划分标准不同,但均是对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目标的总结,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培养时代新人是习近平青年论述的总目标,但是对于时代新人的标准问题,学术界各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是从理想信念、过硬本领、责任担当、创新创造等方面进行阐释,也有学者是从道德品质、综合素质方面进行阐释,这些观点仍需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三)关于“如何培养青年”的研究
对于新时代青年培养问题的研究,理论界主要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论述。在横向方面,学者们集中认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需要多方协同合作,理论界主要从党委和政府、学校和教师、共青团、家庭这四个主体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在党委和政府方面,有学者认为,党委、政府要成为青年的知心朋友和青年工作的热心人,为青年作出贡献创造更有利的条件。[25]在学校与教师方面,有学者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强调学校要根据青年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3]此外,也有学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指出教师应该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才。[5]在共青团方面,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青年工作才能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同步。[8]在家庭方面,有学者强调家庭、家风、家教对青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应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26]
在纵向方面,学者们集中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一些学者认为,新时代青年工作必须以社会实践为中心环节,指出社会实践是磨练意志、提高能力的最佳课堂。[6]还有学者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打破限制青年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先为青年配置资源。[27]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学者注意到近年来网络新媒体发展迅速,提出要创新工作思路,利用网络新媒体推进工作开展,迎合青年群体特点,助力青年发展。[17]
综上所述,针对青年培养问题,学界当前研究的覆盖面较广,但是对具体的对策研究尚有不足,此外关于对策背后的总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理论界关于习近平青年论述的价值研究
关于习近平青年论述的价值,理论界的研究比较全面,涵盖了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国际价值、战略价值等方面。
(一)理论价值
在理论价值层面,学者们集中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精髓,同时在实践中借鉴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经验。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学者们分别从理论体系、方法论、整体性结构三个层面出发,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理论体系层面,有学者明确指出,习近平青年论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论述奠定了思想基础。[25]还有学者基于方法论层面,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辩证统一原理,为实现青年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9]另有学者从整体性结构出发,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已经形成了从理论到方法再到实践的完整结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理论体系。[8]
(二)实践价值
习近平青年论述是新时代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的科学指南。大多数学者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更多地来自于实践,把青年发展放在社会环境中统筹考虑,为青年工作提供了路径指导。[26]还有一些学者从政治建设出发,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特别强调了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为推进共青团改革和青年发展领域所作的统筹安排,为当代青年指明了人生方向,进一步推动了共青团的政治建设和自身建设。[12]另有学者从青年实践出发,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重视青年的实践锻炼,支持、推动青年与实践相结合、与群众相结合。[25]
(三)国际价值
习近平青年论述蕴涵了丰富的国际价值,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阐释了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的趋势。目前学界对于此问题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致力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青年队伍,为全球青年发展提供中国方案。[27]另一种观点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倡导青年发展的世界性,用全球化视野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注入新的发展理念。[10]
(四)战略价值
习近平青年论述高度重视青年的战略价值,目前学界对于习近平青年论述的战略价值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在宏观层面上,一些学者认为,习近平青年论述从整体上设计了推动青年工作的制度体系。[27]在微观层面上,有学者分析,习近平青年论述注重发挥青年群体的个性和优势,鼓励青年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把创新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11]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有学者指出,只有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才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12]
四、研究现状评述与展望
目前,理论界对习近平青年论述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并在其理论渊源、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研究价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对全面把握习近平青年论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目前对习近平青年论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研究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习近平青年论述具有自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目前理论界对习近平青年论述的研究主要是从其理论渊源、时代背景、理论内容、价值特质等方面展开,或是侧重于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对于习近平青年论述理论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而且学术界对于习近平青年论述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未能建立一个具有整体视角的系统框架。此外,大多数学者对于习近平青年论述理论渊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未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缺乏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如缺乏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青年工作实践之间关系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的系统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首先,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就习近平青年论述时代背景而言,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中国国情方面,一些学者的研究虽涉及到了“世界形势”,但往往也多停留在表层逻辑。其次,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如在习近平青年论述研究价值方面,多数学者的研究只涉及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只有少数学者涉及战略价值,而对于其他价值的研究却缺乏深入分析。最后,研究内容需要创新。如在研究价值方面,可考虑习近平青年论述的国际价值;在时代背景方面,应当将“党情”作为重点进行系统研究。此外,当代青年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具有不同于以往青年的特点,因而应当拓展当代青年群体特点的研究。
(三)青年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对策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
培养青年人才要注重青年个体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时代新人的培养问题是习近平青年论述内容的核心,当前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标准以及培养路径方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议,因此青年培养标准的统一问题及量化问题,仍需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者们展开进一步研究。当前高校学生的主体已是“00后”,他们在思想方式、生活方式上都同以往青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研究视角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习近平青年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与世情、国情、党情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对习近平青年论述的研究主要是以习近平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批示、书信为基础,由于目前的重复性研究较多,学者们应当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论述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进行创新性阐释。当前有关青年问题的研究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者来承担,故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今后需要多学科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