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观察
2021-01-30庞超
庞 超
(吉林省前卫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对临床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康复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主要以临床护理为主,没有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很难为患者提供整体和延续的护理,导致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下降,无法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2]。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的护理管理方法,能够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与能力,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3]。因此为了进一步分析分层级管理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50名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观察,其重点在于分析分层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50名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25名)与对照组(25名)。观察组2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2~42岁,平均为(28.65±3.67)岁;其中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5名,护师14名。对照组2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1~40岁,平均为(29.23±4.18)岁;其中主管护师5名,副主任护师5名,护师15名。两组护理人员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针对不同资历的护士开展分组培训,特别是新入职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科室培训,加强护理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观察组护理人员则采取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措施为:①构建层级管理组织:由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和护师组成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开展层级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规范,从而为层级评价与考核等工作提供依据。②层级设置:秉持着“能力至上”的原则,合理设置不同的层级,主要分为4级:1级为助理护士,主要负责临床观察等基础护理工作;2级为初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医嘱处理和重症患者的护理;3级为高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协助护理、临床带教以及护理改进等方面的工作;4级是护士长,负责管理前3级护理人员并负责专科护理与科研项目。护士长负责科室护理管理与监督,同时要协调护理人员的工作,监督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需要带领高级责任护士与初级责任护士处理各种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组织护理查房和会诊工作,并为危重症患者制订科学的护理计划,负责难度高的护理工作,同时要指导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高级责任护士需要从患者入院后至出院前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现在发生的问题以及潜在风险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制订完善的护理计划,包括病情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措施,初级责任护士需要对各项护理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为患者提供全方面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康复训练等措施;助理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特征,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和不良习惯,同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③层级培训与考核: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设置专业护理核心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培训与考核制度,并将计划落到实处,考核结果需要与护理人员的薪酬挂钩。培训模式主要是采取小组培训、专项技能培训,同时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一对一指导和自学等方式。④层级权限与待遇: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有不同的责任,因此在权限与待遇上有所不同,可以将护理人员的薪酬与层级相结合,根据工作性质、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综合评价护理人员的绩效。对于表现优秀的护士需要多加鼓励,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意外事件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本次研究主要采取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整体护理与护理记录这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护理质量差异采用t检验,是计量资料;护理人员意外事件与护理差错发生率则采用χ2检验,是计数资料,分别用()、[n(%)]表示,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整体护理、护理记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人员意外事件与护理差错发生率 观察组意外事件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意外事件与护理差错发生率[n(%)]
3 讨 论
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导致临床护理工作量持续增长,同时由于护理工作比较复杂,若没有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对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4]。为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需要从细节出发,构建完善的护理体系,从而更好的落实各项制度。我国医院护理体系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完成自身的任务,很少从患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导致护理工作不符合患者的要求,不但增加了护理难度,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影响了医院整体服务质量[5]。
传统护理模式中,虽然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学历以及职称存在差异,但是仍然可以获得相同的待遇或薪酬,无法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护理质量[6]。针对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发挥创新思维,克服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是目前护理工作的迫切任务。护理服务需要患者的支持与配合,因此患者对护理的主观感受影响了其对医院和医疗服务的看法[7]。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工,构建实力稳定的护理团队,各自能够完成自身的工作,并确保工作质量,做到各尽其职[8]。分层级管理模式能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始至终贯彻“以患者为主”的原则,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让护理人员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将工作规范具体化,提高工作积极性,认真的做好每一项工作[9]。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就感,能够更好的对待护理工作。完善的护理体系能够让护理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相互学习,掌握专科护理技巧,同时可以通过老带新的方式,相互促进,不断掌握新的护理技术[10]。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负责不同的工作,同时又能够相互交流,并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从而推动护理人员的发展[11]。护士长需要监督高级责任护士与初级责任护士,确保护理工作的落实,提高临床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理过程中需要重视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性,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感到自己受到尊重,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12]。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同时能够降低意外事件以及护理差错的发生率。进一步说明了分层级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划分,有利于对现阶段工作进行梳理,并按照个人能力水平在工作范围、工作类别上进行细致的调整,使得每位护理人员在适合的岗位上优化自身工作,提升专项能力。与此同时,这一工作管理模式有利于护理小组的责任划分,并可以按照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岗位晋升的调整,促使每位护理人员加强多方面的能力学习。
综上所述,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