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2019年某儿童医院890例精准气道护理状况和相关因素分析

2021-01-30韩雪婷杨晓彤史贻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3期
关键词:雾化气道依从性

陶 静 韩雪婷 杨晓彤 史贻芳 崔 丹

(辽宁省儿童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病,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循环、神经、消化系统的相应症状。由于患儿自控力较差、家长“输液至上”的理念,导致辅助治疗配合度不高[1]。因此有针对性实施气道精准护理,可以提高患儿辅治依从性,提高疗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2岁以上肺炎患儿89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患儿514例,女性患儿376例,平均年龄为(5.60±4.70)岁。2018年445例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277例,女168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9年445例设置为观察组,其中男237例,女208例。采用精准气道综合护理措施。肺炎诊断均符合第8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咳痰症状、肺部阳性体征[呼吸音减低(或)闻及啰音],胸片异常。初始病程在5 d以内,除外重症肺炎、胸腔积液、气胸及其他合并症,治疗局部皮肤无感染、皮疹等。本研究所有患儿家长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0.5 mg、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0.3 g日2次雾化泵吸入,机械叩背排痰日2次,肺部理疗日2次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住院环境介绍、发热护理、有效补充营养及水分、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基础干预,每日遵照医嘱完成各项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精准气道护理”。

1.3.1 建立精准气道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是指具有互补或相近工作性质的人组成的一个小团体,通过集思广益、全体合作,按一定的活动程序对工作现场所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其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管理质量。近年来,随着公众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儿科,因为此群体更具特殊性,故要求护理工作更有序、全面、高效完成,需全新的护理模式。本次研究即将团队管理应用在小儿精准气道护理中,力求改善患儿预后。

1.3.1.1 成立气道管理小组 由1名护士长、2名肺康复专职护士、2名N3级责任护士及4名专科医师组建精准气道管理团队。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团队的管理、协调工作;专科医师负责临床治疗、查房、开立医嘱等工作;责任护士负责患儿的日常气道护理、医嘱执行,与患儿、肺康复专科护士和医师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肺康复专科护士负责呼吸功能功能训练方案的制订与落实工作;同时由科主任担任指导员,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1.3.1.2 分析护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在团队开展头脑风暴法,使组员的智慧充分发挥,在环境、人员、医护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对可能影响患儿排痰效果的因素进行罗列,选出主要因素,如痰液积聚部位、用药剂量是否合理、饮食是否合理、环境是否舒适、是否行雾化吸入等。明确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对策与目标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1.3.2 采用精准定位方法,制订精准气道护理方案。

1.3.2.1 基础干预 营造安静、舒适、温馨、清洁的病室环境,保持空气清晰,对室内温湿度进行合理控制,室温18~22 ℃,湿度55%~60%为宜,使患儿睡眠充足,降低氧耗,对缺氧状况有效纠正。若患儿存在发绀、气促的情况,需及时供氧,以防范低氧血症,确保临床安全。

1.3.2.2 紧张情绪干预 因患儿年龄小,不具备自我排痰意识,或缺乏将痰液有效排出的能力,明显增加有效排痰的难度。护理人员需就排痰的重要性、自我排痰及辅助排痰的方式方法向患儿及家属做反复讲解,以消除顾虑,提高遵医依从性[2]。

1.3.2.3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局部给药的治疗指数高、安全性好。吸入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作用强,且局部药物浓度愈高、疗效亦愈好。雾化吸入是最不需要患儿刻意配合的吸入疗法,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同时,一般雾化吸入治疗的药量仅为全身用药量的几十分之一,由此可避免或减少全身给药(如糖皮质激素)可能产生的潜在不良反应[3]。每日由团队成员对患儿气道分泌物的量进行评估,有针对性调整雾化用药顺序。病程急性期,患儿基础状况差,咳嗽无力,痰液少、稀薄,首先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吸入,再吸入化痰药物;病程恢复期,基础状况较好,咳嗽有力,但痰多、黏稠不易咯出时,首先吸入祛痰药,痰液稀释后行叩背排痰,清理气道后再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吸入。若咳嗽频繁影响睡眠时,睡前可遵医嘱增加雾化吸入频次。雾化吸入过程中,要防止药物进入眼睛,使用面罩时,在吸药前不能涂抹油性面膏,吸药后立即清洗脸部,以减少经皮肤吸收的药量。此外呼吸节律对吸入药雾微粒数量亦有影响,儿童哭吵时吸气短促,药物微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而且烦躁不安也使面罩不易固定,因此最好在安静状态下吸入[4]。雾化面罩紧扣口鼻部,让患儿充分吸入气量,以将药液向支气管、气管吸入,发挥有效的消炎、祛痰作用。实施雾化吸入的时间通常5~10分/次。患儿在雾化吸入时,护理人员需加强观察,留意呼吸情况,若痰量增多,不具备咳出能力,可协助将痰液及时清除,以降低窒息风险。

1.3.2.4 正确胸部叩击 采用病变部位标注法,在患儿辅助治疗单上增加肺部解剖图,通过医护查房,根据肺部听诊、肺超声及影像学判定感染部位,在解剖图上进行精准标记,作为责护进行辅助治疗时的参考依据。①振动排痰机叩背振动排痰治疗对排除和移动肺内部支气管等小气道痰痂和分泌物有明显作用[4]。运用叩击及震颤两种力学作用,叩击时肺上叶自上而下,肺下叶自下而上,由外侧向肺门进行叩击。使肺内痰液得以松动液化,而震颤则将液化的痰液从细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流动,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叩击联合震颤作用于患者背部又同时起到按摩的作用,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增强患儿的咳嗽反射,有利排痰,同时也对睡眠质量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我院使用的是FLT振动排痰机,选择适合儿童的AP210叩击头,调至手动P3模式,治疗时间10 min,1 min后进入强波,2~4 min时强度最大且最稳定,在这段时间,责护将叩击头定位在病变部位进行精准叩击。②人工胸背部拍叩法在患儿晨起及睡前,可辅助行人工胸背部叩击干预,以加快痰液排出。操作者一只手置患儿侧卧位,另一只手并拢五指,将指前部与患者的皮肤进行接触,弯曲掌指关节(120°)[5],手腕关节施力均匀,避开胸骨及锁骨,利用腕关节的力量在病变部位进行精准叩击。

1.3.2.5 肺部理疗 患儿体温38.0 ℃以下时,责任护士根据治疗单上标注的病变部位进行中药贴片经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导入靶向治疗[6]。中药贴片主要方剂为清肺宁嗽汤(黄芩、桔梗、天花粉、枳壳、麸炒、桑白皮、川贝母、知母、百部、麦冬、苦杏仁、前胡、甘草、橘红),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参数调节。根据年龄段调节治疗参数:①时间:20~30 min;②电致孔:脉冲宽度180~220 ms,数量5个;③超声波输出:有效声强0.24~0.36 W/cm2,声频1 MKz,④中频电输出1.8~2.2 KHz,动态干扰电输出3.6~4.4 KHz,以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提高病灶区域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1.3.2.6 呼吸功能训练 肺康复专科护士在患儿恢复期适时介入呼吸功能训练,通过指导患儿有效咳嗽、呼气肌训练、吸气阻力训练、呼吸操等项目,促进患儿呼吸肌功能及早恢复。

1.3.3 有效健康教育在排痰干预中的应用

1.3.3.1 有效补充营养和补充水分干预 依据患儿情况,合理制订饮食方案,以清淡、易消化的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半流质食物为宜,避免热量、蛋白质摄入不足,对疾病的康复造成影响。向患儿及家属强调多饮水的重要性,对足够的水分摄入,可避免因体温增高等引发的脱水现象,并可对呼吸道黏膜的湿润程度进行有效保持,使黏膜病变的修复速度加快,同时对纤毛运动能力也具有增强作用,以防分泌物出现干结,为痰液有效排出创造理想条件。

1.3.3.2 适时性健康宣教患儿入院后,即取得家长配合,通过发放健康手册、播放影音材料、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就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因、诱因、病发机制、临床表现、注意事项等,强调遵医重要性。就常用治疗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方法、使用时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向家长详细告知,使家长掌握相关知识,做好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报告医护人员处理,为患儿安全性提供保障。强调日常生活及日常照护中需注意的事项,如注意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以降低疾病加重或复发风险。

1.3.3.3 针对性心理指导 对家长做好劝导、安慰工作,解除不良情绪,可让家长知晓自身的行为会对患儿病情的转归造成影响,以引发家长重视,主动掌握相关护理要点。组织家长展开照护方面的讨论,加强经验方面的交流,同时,可通过倾诉,能克服焦虑情绪,更从容地投入到对患儿的照顾。也可列举同类成功康复的案例,增强家长自信心。另外,需向家长强调应给予患儿更多关爱,使患儿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对部分因家庭经济问题而产生顾虑情绪者,可予以充分理解,并帮助解决困难,在对病情康复未造成影响的前提下,设计更为经济的治疗方案。

1.3.3.4 操作指导 就病情观察要点向及家长指导,使其知晓身体某部位及某项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可采用家长课堂授课、健康大讲堂、操作演示等方式,就气道护理技术向家长进行指导,每日按时做叩背排痰、雾化吸入宣教,先由护理人员演示,对操作要点进行讲解,后由家长操作,护理人员对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另外,了解患儿家长是否掌握协助患儿有效咳嗽、咳痰的护理技巧,对于较快掌握者,可适当予以表扬,使其参与信心增强;未掌握者,需反复开展示教操作,以保障知晓技术要领,为患儿提供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护理照护。

1.4 评价指标 ①观察患儿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症状、胸部DR片的时间。②观察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以能主动配合治疗为依从性好,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但经劝导后可配合治疗为依从性可,以劝导后仍不配合治疗为依从性差,依从率(%)=依从性好患儿例数/总例数×100.00%。③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以不满意计0分,基本满意计1分,满意计2分,总分0~100 分,以>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满意度(%)=优患儿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患儿的所有基础和临床资料分析均采用SPSS22.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体征恢复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X线片阴影消散、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X线片阴影消散、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X线片阴影消散、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为小儿内科常见病例类型,临床以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伴随并发症较多,对患儿身心健康均构成了严重威胁,有效排痰为临床对此类疾病进行治疗的重点。本文通过开展小儿精准气道护理,从建立有效的气道管理团队、实施精准气道护理措施、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等三方面行排痰干预,在改善患儿预后方面意义显著[7-9]。首先,通过组建气道干预团队,小组成员对主观思维充分发挥,集思广益,各司其责,分工合作,可以对患儿排痰问题制订更优质的解决方案;通过精准气道护理干预对策实施,可促使痰液顺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而使呼吸困难症状有效缓解,加快肺功能改善进程;另外,重视针对年长的患儿和家长开展健康宣教,可提高年长儿自我照护水平,增强遵医依从性,同时,也可使家长在患儿疾病治疗过程中全程参与,发挥协助和监督的作用[10]。通过健康宣教的实施,可使家长被动接受医护的观念向主动服务的观念转化,除使患儿疾病减轻外,也为院外的照护打下了良好基础,可防控疾病的复发,全面保障患儿机体健康。

猜你喜欢

雾化气道依从性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