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急救措施在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30邹方强卢香莲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36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产后病情

邹方强 卢香莲

1.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西赣州 341000;2.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赣州 341000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 内产妇出血量>500 mL,剖宫产时>1000 mL,属于产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病因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四种引起,其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比例高达70%左右。虽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比例相对较低,但此类患者的发病时间较短,病情较为严重,一旦发生该种情况,如不及时救治,很容易出现休克,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导致死亡[2-3]。产后出血严重时需切除子宫,不仅造成产妇的生理创伤,且对其心理也造成巨大负担,同时亦会导致多器官功能异常[4]。因此,探索一套安全、迅速地临床急救措施对避免这种不良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有效的急救措施,在保证产妇安全的前提下,分析患者疗效、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2月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18~45岁,平均(29.53±6.43)岁;其中经产妇21例,初产妇29例。对照组年龄18~45岁,平均(29.61±5.50)岁;其中经产妇19例,初产妇31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赣州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抢救时未使用相关凝血功能药物;②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2007)》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5];③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脏功能异常患者;②合并凝血功能紊乱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手法子宫按摩等物理方法控制出血,暂不使用止血药物干预阴道流血及手术创面止血。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监测,正常范围:凝血酶时间(TT)16~18 s,凝血酶原时间(PT)9~1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0~40 s,纤维蛋白原(FIB)1.8~3.5 g/L;并采用心电监护仪对其血压与心率进行测定。并根据此凝血功能指标判断产妇血液成分缺乏情况与凝血物质,并针对性输注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均为单采血小板,每人份含血小板2.5×1011个。400 mL 全血液制备新鲜冰冻血浆200 mL、冷沉淀10 U、红细胞1 U。以首袋血液成分输注时间为抢救计时。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6],分为显效:病情恢复正常,生命体征稳定,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有效:生命体征基本稳定,阴道出血减少;无效:未达上述指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采用凝血检测仪(江苏鸿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72402519,型号:H1101)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 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包括APTT、PT、FIB 以及TT。③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疼痛、出血及血栓、栓塞术后综合征及术后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病情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术前两组的PT、APTT、FIB及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PT 均长于术前,而术后的APTT 和TT 均短于术前,术后的FIB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 长于对照组,APTT 和TT 短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 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 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s)

组别 PT(s) APTT(s) FIB(g/L) TT(s)对照组(n=50)术前术后t值P值观察组(n=50)术前术后t值P值10.27±1.96 12.66±2.35 5.523 0.000 29.56±5.54 24.29±4.96 5.011 0.000 4.52±0.86 3.87±0.78 3.959 0.000 17.94±1.93 15.24±1.47 7.869 0.000 t 术前组间比较值P 术前组间比较值t 术后组间比较值P 术后组间比较值10.38±1.95 15.24±3.07 9.449 0.000 0.281 0.779 4.719 0.000 29.65±5.69 21.37±4.13 8.327 0.000 0.081 0.936 3.099 0.002 4.63±0.94 3.16±0.74 8.689 0.000 0.611 0.543 4.669 0.000 17.91±1.76 13.12±1.28 15.564 0.000 0.081 0.935 7.691 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疼痛1例,血栓1例,术后感染1例;对照组患者疼痛5例,血栓1例,栓塞术后综合征1例,术后感染4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22.0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21)。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1400万妇女会出现产后出血,而在52.9 万例孕产妇死亡病例中,产后出血占25%~30%[7]。在我国,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也是医患纠纷中的主要原因[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的PT 长于对照组,APTT 和TT 短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积极输血治疗,能够调节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凝血异常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原因在于临床急救措施可通过仪器设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措施[9]。在患者出现产后出血时,一般需快速找出出血原因,并尽快止血,补充适量的血容量,以免发生失血性休克[10]。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如发生产后出血,需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给予产妇相应的吸氧支持治疗,且针对不同的出血原因,及时给予相对应的止血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的避免了患者术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12-14]。如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需要在对原发病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补充适量的凝血因子,使凝血功能指标得以维持,以避免持续大量出血[15-17]。当产妇的子宫收缩能力较差时,需对其子宫进行按摩,直至产生有效的子宫收缩,可有效止血,如仍未止血,可采取输血治疗,及时遏制出血[18-20]。

综上所述,针对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积极的输血补液支持等临床急救措施,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而且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死亡风险,促进机体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产后病情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