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民办高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例

2021-01-29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桑智慧木宗香宋志丹

商展经济 2021年18期
关键词:财会民办高校毕业生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桑智慧 木宗香 宋志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破解人才瓶颈的制约。《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鼓励农村青年积极返乡就业创业。而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不仅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能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带来活力和动力。地方性民办高校同其他高校一样,承担着高等人才培养的责任,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办学性质的制约,其人才培养能力和毕业生就业前景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原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财会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信息为研究样本,通过访谈式调研,整理和分析出该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并就其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和措施,以供参考。

1 基本情况概述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原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也是一所市地级地方性民办高校。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正式转设为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由原来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该校的财会学院成立于2018年,由原会计系和财务管理系合并组建成二级学院,2017年之前设有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其中会计学专业设立于2002年,财务管理专业设立于2010年,审计学专业设立于2017年,2019年增设资产评估专业,现共设有4个专业。截至2020年6月,财会学院共向社会输送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近两万人(截至2020年6月,审计学专业和资产评估专业还未有毕业生)。2018—2020年,近三年毕业生累计共4353人,其中会计学专业毕业生3406人,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947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人数为4212人,平均就业率为96.7%。从毕业生所属户口分析,2018—2020年,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财会学院毕业生的生源主要为云南省,且户口比例为城镇45.8%、农村54.2%。就业领域以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主,就业层次和工作岗位质量整体不高。

2 地方性民办高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2.1 就业趋势保持平稳

通过对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财会学院毕业生近三年就业数据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得出,由于近几年来受财会智能化总体发展趋势的冲击,财会类专业由以前的热门就业专业、热门行业开始向趋于精英化、智能化代替人工化的趋势发展,就业需求人数开始缩减,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但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民办本科高校,从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前景来看,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整体保持平稳。从不同专业就业面分析,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两个专业虽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有所不同,但是在社会岗位需求度、就业区域、就业行业方面是相似的;在所从事的岗位上会有些许差异,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更偏重于实用性、操作性的工作,财务管理岗位则更偏重于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等综合方面的工作。此外,由于受每年全国毕业生人数众多的就业压力和2020年疫情的影响,财会类毕业生在就业层次和质量上还有待提高。

2.2 就业领域涉及面广

结合财会学院2018—2020年《财会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得出:从毕业生就业行业来看,财会学院毕业生选择就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专业相关的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及信用社等的同学也较多。近三年来,就业行业共涉及19个行业,就业区域涉及全国21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从就业意愿与实际就业行业上来看,更多的学生选择了灵活的就业方式,能够更积极进入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体就业,也有一部分同学能投身于基层,考取“村官”“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也有部分同学选择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应征入伍,个别毕业生则选择继续考研深造或出国留学等。从就业岗位来看,75%以上的同学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其他同学选择从事其他类的岗位。

2.3 毕业生就业区域与生源地匹配度较高

通过分析2018—2020年财会学院毕业生信息表中生源地信息及返生源地就业情况后得出:2018—2020年在就业区域选择上,毕业生选择回到生源地就业的比例较大,主要在于社会人脉、经济条件等原因,更多的学生出于父母的要求或是自身意愿等选择都更倾向于回到自己的生源地工作和发展,可以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归属感也较强。从就业地来看,选择在云南省就业的占比较大,总占比是47.1%(2018—2020年共选择在滇就业1984人,总就业人数为4212人)。而2018—2020年云南籍毕业生共有2100人,占毕业生人数的48.24%。由此,不按生源地与就业地完全一对一匹配来看的话,就业区域与生源地归属比例基本均衡,也就是在毕业生就业选择中,9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回到生源地就业。

3 地方性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3.1 就业期望较高,缺乏正确的择业观

民办高校毕业生,由于受学校办学性质的影响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等,会出现两极化的就业观念。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对就业领域认知有偏差,对自身就业前景过于自信、眼高手低,无法找到与自己专业和能力相匹配的就业单位和岗位。而另一部分的学生则相反,他们的家庭较为普通,昂贵的民办高校学费是家庭里较大的一笔开支,自己也因此背负很大的就业压力。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他们期待着找到一份与自己专业和能力相匹配的工作,但是又会因为自己的学校、专业能力等处于就业竞争劣势而畏手畏脚,从而错过好的就业机会。总之,在校大学生由于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对社会就业岗位的期望和认知过于理想化,不能紧跟用人单位不断革新的就业需求,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念,影响其整体就业的质量和效果。

3.2 民办高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率不高

农村籍大学生因自身家庭出身及所处环境影响,在就业方面压力更大,特别是民办高校毕业的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社会环境、毕业学校办学性质、家庭人脉、个人自身性格以及来自家庭本身给予的压力等影响,在就业的过程中会更加艰难。丽江文化旅游学院2018—2020年财会类毕业生中,农村籍毕业生占54%。而大部分农村籍毕业生选择在城镇就业,真正返乡就业创业比率较低,并未对农村地区起到明显的经济带动作用。究其原因,农村籍大学生在受教育起点上基础较为薄弱,又受地方性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劣势影响,以及作为农村出生的大学生大多有着“走出大山,扎根城市”的理想,从而导致不愿意返乡就业创业。

3.3 毕业生就业层次整体水平较低

从财会学院近几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得出,虽然在就业面上整体保持稳定水平,就业率指标等在本校中较高,就业领域、就业行业和岗位覆盖面较广,但整体就业质量并不高,就业起点低、岗位不稳定、待遇偏低,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和后续就业情况还有待验证和调查。由于就业人数众多、地域受限以及2020年疫情的影响,财会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明显地出现“毕业生难就业,用人单位难招人”的局面,用人单位缺乏高层次技术人才资源。而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属于地方性民办高校,虽然近年来无论是办学水平还是育人质量或是软件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整体还是较弱。另外,近年来,在学校就业创业中心及各二级学院的积极引导及不断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的前提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择业观上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择业认知存在偏差、择业动机不明确、择业价值取向功利化、择业心态不稳定等,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4 后疫情时代下,单位就业岗位锐减导致就业难

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面临业绩下滑、效益下降的困境,特别一些制造业、加工企业、旅游业和餐饮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很多中小型企业甚至在疫情期间破产。据相关调查显示,2020年,总体招聘需求下降34%,应届毕业生招聘需求则下降44%,小型微企业招聘需求下降52%。因此,作为民办高校且属于地方性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择业中面临的困境更大,选择的余地更小,招聘中受限程度也更大。而目前,同层次办学水平的各大民办高校财会类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在后疫情时代下,用人单位就业岗位设置较少且对专业匹配度要求较高,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水平要求也更高,全国性地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局面。

3.5 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学校实力、个人入学成绩等方面都不具有优势,由于学校本身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等方面也受限,学校侧重于对学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专业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增设实训平台和实训课程助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但是,民办高校很大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导致其主观学习能动性相对较差,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程度较高,个人对未来的忧患意识淡薄,就业意愿不高。同时,其自身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能力较弱、考证过级水平较低等造成其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和技能水平整体不高,在就业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特别是地方性民办高校受地域条件和地方经济欠发达等因素限制,学生接触社会的领域面较窄,对社会复杂的就业现状认识较浅,一旦正式面临就业时,自己的综合能力往往难以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4 促进地方性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几点建议

4.1 重视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地方性民办高校受地域和学校办学性质的制约,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特别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受到了一定影响。很多毕业生认为只有进入党政机关单位或是稳定的国企和心仪的对口单位就业才是正确就业选择,拒绝其他形式的就业机会,迟迟不愿踏入社会就业,将一切希望寄托在“考公”“考编”上。对此,学校要加大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力度,对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及暂不就业的同学,及时做好就业帮扶和就业观念的引导。在教师队伍中,要选拔出一批就业指导能力较为突出的教师进行专门培养,对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并且依托地方资源,加强与地方企业和单位的合作;同时,利用校友资源等,形成就业的“全过程化”“全员化”“全局化”和“信息化”。就业指导与服务要贯穿大学四年,广泛动员学工干事、辅导员老师、任课老师、班级党员干部搜集就业信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积极利用现代通讯平台发布就业信息,如QQ群、二级学院公众号、微信群等,拓宽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适当地放宽就业要求,提倡“先就业,后择业”。

4.2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岗位需求匹配度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兴起,对传统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和挑战。自2016年德勤及三大会计师事务所陆续推出财务机器人开始,智能财务时代已经到来,对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求和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人民日报》等一些官方平台的报道上,也曾多次提到会计、财务管理等岗位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的岗位和职业,所以财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需要向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现阶段,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企业的人才需求普遍存在脱节的情况,导致很多财会类毕业生无法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难以顺利就业。作为地方性民办高校,在地域和办学性质以及师资等方面不具备优势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条件下,应当及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智能财务背景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调整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提高实践、实训课程比例,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向智能化发展趋势下的企业需求靠拢;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依托地方特色,培养出一批具备跨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4.3 借助政策优势,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了7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也提到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返乡创业,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返乡创业的学生提供土地、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支持。要求各地方政府要积极配合大学生返乡创业工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资金、物质和技术支持。同时,国家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如给予实习补贴、贷款补贴、税收优惠、技术培训指导等。在如今就业竞争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学校要加强与生源地政府部门的联系,了解各地方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如今,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已经成为各地方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大学生回到家乡去创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渠道。

4.4 依托地方资源,增加大学生实践实习经验

地方性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以“立足地方,服务社会”为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地方企业的合作,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校外实践实习经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其办学特色依托了地方旅游资源,学生在实践实习中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旅游特色资源以及信息化平台,充分体现“互联网+旅游会计”的特色。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经验能够对毕业后就业积累一定的经验,并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和就业环境。

4.5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各类企业对其需求量较大,但是在智能化财务时代,低端的财务人才将面临被社会和企业淘汰,只有高端的复合型财务人才才是未来财务人员的发展趋势。因此,毕业生在校期间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有过硬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养。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使财务人员的许多工作将被取代,而未来的财务人才则需要具备人机协同能力,充分地向现代管理会计人才发展。财会类专业学生需要对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决策能力进行提高。特别是,地方性民办高校毕业的财会类学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实操能力,从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多参加学校各类技能大赛和各类校内外实训实习项目,积累自己的专业实操经验,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自己的特长,不“唯专业对口论”式就业,要结合自身综合情况选择灵活式就业。

5 结语

在我国高校中,地方性高校占比较大,而随着国家支持和鼓励民办高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地方性民办高校对国家高校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且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地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只有稳抓、实抓毕业生就业问题,才能促进地方性民办高校的办学积极性和提高招生能力,从而切实带动地方教育事业和提高地方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本文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例,对该校招生资源较好的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了简要分析,针对该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最新的财务智能化经济发展趋势给出了几点建议,为该校及类似地方性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增加一点参考素材。

猜你喜欢

财会民办高校毕业生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