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应用的思考

2021-01-29赵爱萍

山西财税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财务人员

■赵爱萍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国从2019年开始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主要目标是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名单5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名单141所。

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是加强其内部管理、推动发展规划的需要,也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助力学校“双高计划”相关目标的实现。

一、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应用的现状

(一)管理会计重视程度弱

高职院校无论从学校领导层面还是财务部门人员,均不重视管理会计、也无管理会计意识和思维,对管理会计不了解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一是虽然财政部在2018年发布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803号——行政事业单位》,但教育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并未要求高职院校应用推广管理会计;二是学校领导工作重心是教学与科研,财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主要局限于预决算管理,学校领导和财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较薄弱。

(二)管理会计应用范围窄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对财政资金“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文件,2018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用3至5年时间初步建成涵盖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得到空前的重视。然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两个方面,且绩效评价与考核流于形式,并未与相关领导、负责人的业绩、薪酬真正挂钩。

(三)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少

2014年财政部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随着“大智移云”的普及,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但是,我国管理会计人才还很缺乏,高校管理会计人才更少。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高职院校财务人员主要忙碌于财政资金预决算和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缺少专业培训和自我提升,客观上没时间与精力、主观上没意识向管理会计转型;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财务人员编制有限,不能及时引进管理会计人才。

(四)业务财务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根据财政部统一要求,高职院校建设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了会计核算、资金预算与决算的一体化。但是,经调研了解到,该系统没有与绩效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等系统端口打通,信息化程度较低,离智能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管理会计应用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会计重视程度

首先主管部门层面,向高职院校提出设置管理会计岗位和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的建议和要求,引导高职院校重视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并加强对管理会计工作的指导;其次学校领导层面,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管理会计理念,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给予支持,设置总会计师和管理会计岗位,确保管理会计职能有效落地;最后财务人员层面,需培养管理会计意识、强化管理会计思维,如今会计核算工作已完全在信息系统中实现,应加强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管理会计水平,在“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完成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建言献策,提供财务智力支持。

(二)拓宽管理会计应用范围

依据《管理会计应用指引803号——行政事业单位》,高职院校为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综合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进而推动学校“双高计划”“优质校建设”等发展规划的实现。

1.引入战略管理。“双高计划”每5年为一个周期,高职院校在实现“双高计划”目标和实施重大任务、重要改革和政策过程中,可应用战略地图等工具方法进行战略管理。战略地图的业务效果、服务对象、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内容,结合“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与任务来确定,各维度的具体绩效指标应与绩效管理相衔接。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国家在“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完成中,每年将投入20多亿元对“双高计划”进行支持,为此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意味着这些高职院校拥有大量的专项资金,应在原有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基础上,主动加强“双高计划”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将专项资金收支进行预算编制、按预算执行,并纳入绩效管理中,与相关负责人的薪酬挂钩,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实施,提高专项资金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率,确保“双高计划”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3.加强成本管理。高职院校的生均成本是财政拨款和学费定价的依据,因以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也未计提折旧摊销,生均成本的计算结果并不真实,成本管理工作没有开展。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核算基础在原来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记账,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实提折旧、摊销,为成本核算与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财政部于2019年发布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本控制活动、节约公共资源、提升单位运行效率、提高定价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并为定价和成本补偿提供更科学的依据,高职院校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有了技术和制度保障,提高了“双高计划”建设的经济效益。

(三)培育管理会计人才

高职院校需指导现有财务人员由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积极参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制定引进管理会计人才制度,从硕士毕业生、企业管理会计人员中遴选优秀人才入职;建立健全财务人员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多渠道、多维度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为管理会计人员提质赋能。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

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可量化的信息支撑,可量化的信息来源于对业务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高职院校应在现有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有机融合,提高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效率,推进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实现智能化财务,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

三、结语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和政府会计改革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借此契机,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提高预算管理绩效,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加快智能化系统建设,为高职院校实现“双高计划”相关建设目标、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财务人员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