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庆华:扶贫就是以心换心

2021-01-29国网湖北咸宁咸安区供电公司曹露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0年11期
关键词:灯管贫困户生活

国网湖北咸宁咸安区供电公司 曹露

“扶贫就是以心换心的工作”,面对乡亲们的好意,尽管刘庆华从来都是坚定地拒绝,但贫困户们仍然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谢意。这份温暖的善意,也促使他更用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刘庆华是国网湖北咸宁咸安区供电公司派驻包保扶贫村——官埠紫潭村的驻村扶贫干部。自2015 年下沉到紫潭村开始,刘庆华一干就是5个年头。翻开他的9本扶贫日记,里面满满地记录着刘庆华每天的扶贫工作,涌现出一份份与贫困户同呼吸、共发展的真心诚意。

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2020 年9 月9 日,刘庆华来到贫困老人彭云清家。这是刘庆华一周内第二次来到彭云清家了。之前,彭云清曾对刘庆华说,家里杂物房的灯管被烟熏黑了,看不见亮光,问他能不能帮忙换个新灯管。

于是,刘庆华前天就去了老人家里一趟,结果家里没人跑了个空。今天提前确认彭云清在家后,刘庆华又带上早就备好的工具和材料赶了过来。

一进家门,彭云清5岁的曾孙就向刘庆华飞奔而去,嘴里还大声喊着“小爷爷”,接着便往他身上蹦。刘庆华一把抱起他说:“好家伙,又长沉了!”

彭云清是个老革命,今年83 岁。他和老伴儿身体都不好,需要长年吃药。他的三个儿子一个早年间失踪,一个十年前因为车祸离世,另一个在外务工,收入微薄。平时,老人家里如果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庆华。

村里人都说,刘庆华虽然不是彭云清的儿子,但胜似他的儿子。

刘庆华把杂物房里熏得看不出模样的灯管换下后,彭云清又说卧室里的灯也有问题。刘庆华正好还带了一根备用灯管,他便三下五除二一并给换了。按下开关,两个房间顿时都亮堂起来。

“小刘,这灯管多少钱,我把钱给你。”

“彭爹,您还跟我客气,不扯这事,我先走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刘庆华摆摆手离开了。

紫潭村有贫困户111户,2018年全部实现脱贫。但刘庆华知道,这里和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人口结构以留守老人为主,孱弱的劳动能力、灾年导致的庄稼少收或绝收、一场大病,都有可能将他们再度推向贫困。

对刘庆华来说,脱贫指数不只是纸面上的数据,那是一个个面对生活艰难蹒跚的群众对未来的希望。

“困顿生活里的一束光”

“王艳艳,国家对贫困家庭有教育和生活补助,你的儿子金海明每学期可以获得补助1500 块钱。你这两天抽空到村委会来办补助手续吧。”

金海明今年16岁,高考后选择去读中专。他哥哥金龙飞2018年考上大学。他们的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母亲王艳艳是个弱劳动力,难以负担两兄弟的教育开销。自2016 年开始,这个家庭就已经因学致贫。

刘庆华(右)到贫困户彭云清家中为他换灯。资料图

刘庆华在上面一通电话里提到的这1500元钱,让电话那头的王艳艳喜出望外:“谢谢你啊,小刘,党的政策真是好,处处想着我们!”

在紫潭村,刘庆华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向贫困户传达并解读党的各种扶贫和惠民政策。

“李和顺,8月份住院报销的6374.95元没问题吧?”

“余德元,危房改造款8850元到账了,你收到了吗?”

“汪莹妈妈,汪莹读中专每学期可以获得补助1500块钱,莫忘了到村委会办手续。”

保障他们获得吃住、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权利,是党和政府对贫困人群不曾忘却的关怀。把这些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他们,保障他们的基本生产生活,是刘庆华作为扶贫干部的本职工作之一。

这是一份需要耐心、责任心和爱心的工作。在紫潭村5年,他修过许多电力线路,换过很多水管,在医院照顾生病的老人,送鸡苗、树苗,逢年过节送柴米油盐。分内的事情一件不能落下;分外的事情,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就根本不存在“分外”了。

“扶贫就是以心换心”

今年春节假期,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而中断。

大年初二,得知紫潭村封村,在家休假的刘庆华再也坐不住了:封了村,贫困户们本就困难的生活又该怎么过?

刚开始的几天不能开车,他每天来回步行3 小时到紫潭村,和村委会成员一起参与防疫卡点值守;

后来能开车了,他就成了村里的带货郎,记录下群众的需求,集中去超市采购后,再通知他们来拿;

封城期间,贫困户菜园里的青菜销售无门,他就到贫困户家中挨家挨户收购;

贫困户刘建文是家里的主劳动力,吃鱼时被鱼刺卡住了,刘庆华几经辗转,终于把他平安送到医院;

……

这样的故事,在紫潭村不断上演。刘庆华直面着他们的贫困,同时也感受着他们的淳朴。

“小刘,过节到我屋来吃啊。”

“刘师傅,这是我家种的青菜,一把青菜不值钱,你千万不要推辞。”

“刘师傅,这是我在湖里钓的4条鱼,野生的,这个不算违规吧!”

“我们给国家添了太多麻烦,心里实在是愧疚……”

“扶贫就是以心换心的工作”,面对乡亲们的好意,尽管刘庆华从来都是坚定地拒绝,但贫困户们仍然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谢意。这份温暖的善意,也促使他更用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在紫潭村5 年了,扶贫日记写满了9 大本,里面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是无数个像我一样的扶贫干部的初心:让贫困户们生活好一点,再轻松一点。为此,我愿意倾尽我的所有。”刘庆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猜你喜欢

灯管贫困户生活
小猴子买灯管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4.为什么有些日光灯关闭以后,灯管两端仍会微微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