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2021-01-29孙英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7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神经递质

孙英杰

(河南省濮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濮阳457000)

原发性失眠主要指多种原因所致的睡眠时间短或长时间无法入睡,长期如此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唑吡坦属于催眠类药物,可发挥镇静催眠作用,提高睡眠质量,但该药依赖性较强,停药后病情易复发,且长期用药梦魇较多[2]。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抗抑郁药物,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解除精神异常状态,从而促进病情好转,且副作用较小[3]。本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诊疗的8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3.69±2.87)岁;病情程度:轻度13例、中度20例、重度8例;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5±1.54)年;体质量48~66 kg,平均体质量(55.82±7.63)kg;身高155~178 cm,平均身高(166.96±5.18)cm。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43.72±2.89)岁;病情程度:轻度14例、中度19例、重度8例;病程1~9年,平均病程(4.45±1.58)年;体质量47~68 kg,平均体质量(56.82±7.73)kg;身高157~176 cm,平均身高(167.45±5.52)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失眠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继发性失眠;存在安眠药依赖;因自身躯体疾病治疗而引发的失眠;对本研究用药过敏。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酒石酸唑吡坦口腔崩解片(国药准字H20120044)治疗,睡前口服5~10 mg/次,1次/d,并随患者病情进行相应调整。观察组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国药准字H20080599),与早餐同服,5 mg/次,1次/d,后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调整,最大不超过20 mg/d。两组持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睡眠治疗进行评分,总分21分,得分越低越好。(2)血清神经递质:于治疗8周后,空腹采集两组患者5 ml外周血,离心取血清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增食素(Orex-in)、5-羟色胺(5-HT)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进行检测。(3)不良反应:嗜睡、头晕、便秘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8周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分,±s)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41 41 16.920 11.003 0.000 0.000 tP治疗前 治疗8周后 t P 12.91±2.69 12.86±2.88 0.081 0.935 5.20±1.13 7.35±1.41 7.619 0.000

2.2 两组血清神经递质对比 观察组神经递质ACTH、5-HT、NE、Orex-in、CRH水平均低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神经递质对比(±s)

表2 两组血清神经递质对比(±s)

组别 n ACTH(pg/ml) 5-HT(ng/ml) NE(pg/ml) Orex-in(pg/ml) CRH(ng/ml)观察组对照组41 41 tP 38.27±4.11 47.63±5.04 9.215 0.001 71.20±8.11 95.14±10.15 11.798 0.001 101.24±10.83 124.33±15.12 7.949 0.001 452.24±50.14 612.45±71.48 11.749 0.001 32.17±4.15 50.75±5.48 17.307 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出现4例头晕、1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观察组出现2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4,P=0.235)。

3 讨论

目前,原发性失眠治疗通常采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通常该病患者情绪较为焦虑,心理压力大,及时心理疏导可稳定心理状态,加以适当运动锻炼,利于加快患者入睡[4]。唑吡坦是药物治疗的常规用药,属于咪唑吡啶类催眠药物,可选择性的与W1受体相结合,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苏醒次数,增加睡眠总时长,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但该药单用后期疗效并不理想,且随着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出现疗效减退、药物依赖、药物残留效应、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等诸多副作用,甚至导致失眠加重[5~6]。

艾司西酞普兰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常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恐惧、焦虑等情绪[7]。ACTH、5-HT、NE、Orex-in、CRH是监测患者精神状态的常见指标,其中Orex-in已经证实可以有效延长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中多次觉醒及慢波睡眠,同时Orex-in还可以刺激5-HT及NE,有效保持觉醒程度;ACTH及CRH可有效提高患者大脑皮质应激性,在睡眠与觉醒之间调控起到重要作用[8~9]。本研究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ACTH、5-HT、NE、Orex-in、CRH水平也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艾司西酞普兰与唑吡坦联合应用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血清神经递质水平,且不良反应少。艾司西酞普兰属于抗抑郁药物,其通过对5-羟色胺转运因子的抑制来提高5-HT的水平,缩短睡眠潜伏期,同时对5-HT再次摄取进行抑制,以减轻患者焦虑等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艾司西酞普兰不与其他组胺、苯二氮卓类及其他5-HT受体相结合,显著发挥抗焦虑作用,且毒副作用较低[10]。艾司西酞普兰与唑吡坦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快速调节患者睡眠与觉醒机制,促使神经递质水平的下降,提高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与唑吡坦联合应用较单纯唑吡坦应用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神经递质水平,且毒副作用小,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神经递质
科普拟人让理解更轻松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神经递质及SCF/c-kit通路的影响
艾司西酞普兰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研究Δ
米氮平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性研究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神奇的“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