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21-01-28王民霞

锦绣·上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教育现状初中历史

王民霞

摘要:在初中教学阶段,初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初中历史有着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及思维逻辑等方面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改革,应该充分发挥初中历史对于学生的教学意义,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认知能力。以更加创新高效的教学方式深化教学内涵,将忧患意识教育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初中历史;忧患意识;教育现状

前言:

忧患意识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文化特性,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忧患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对人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初中生因为受到的知识教育以及生活阅历有效,对于忧患意识的认知不足,在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教育时,应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育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

(一)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与忧患意识教育偏离

现阶段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忧患意识教育还存在不足。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内容、方式等方面都有所调整,相对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来讲更加科学系统。但是,从忧患意识教育的角度来讲,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历史内容的情感教育上,虽然对我国的历史国情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傳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进而形成社会责任感。但是在对于国外的一些文化知识以及社会政策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全面性的历史观念。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并没有将忧患意识进行突出的讲解,使得对学生的整体教学目标有所偏离,定位模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的忧患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忧患意识教育与历史教学缺乏有效连接

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主要是以相关的教学内容为主线,再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开展合理的教学拓展。这种当时可以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和质量和水平有一定的保证。对学生实现自身全面价值和历史价值观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两忧患意识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但是现阶段两者之间还是缺乏一定的必要联系,这对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大的影响[1]。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讲解时。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讲起,帮助学生对内容进行梳理,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升级。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英雄事迹,以及著名的战役。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抗日战争的事迹有所了解。从而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但是对于忧患意识的培养还是有一定缺陷,即使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引导,但是学生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忧患意识教育与历史教学工作无法合理的进行,正是因为这种连接不密切的教学方式使得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的教学培养质量和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的实际教学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忧患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的教学过程。需要相关的教学部门以及教师对学生现阶段的忧患意识教育进行重视,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将历史教学与忧患意识教育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对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忧患意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历史课堂实践与忧患意识教育的结合

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培养时,往往会出现教学目标与忧患意识教育相偏离的教学情况。教师应该明确对忧患意识培养。在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明确忧患意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重要性,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采取适合现阶段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课堂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实现对忧患意识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我国古代历史的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遗迹以及一些文物资料的讲解,让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建立民族自信。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将历史变革中的错误的政治决策以及政治手段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进行探讨,说明其中的弊端。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雍正王朝时期的文字狱,这些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2]。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如今文明和谐的社会来之不易,要具有忧患意识。

(二)历史课外延伸与忧患意识教育的结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可以以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中学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讲解时不仅要在课上进行教育,应该将忧患意识教育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板报设计、专家讲座等形式,使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同时使自身的忧患意识得到提升。居安思危,是一种良好的意识,例如我国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当时的清朝是世界大国,资源丰富,经济富足。但是由于国家长期的自我封闭,一直处于安逸的状态,不进行经济的提升和国家的发展。在很多层面落后于他国,最后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因此,培养忧患意识是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忧患意识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意识,对未来的工作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对于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确实存在不足,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社会的现实需求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从而推动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的教育发展,为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莉.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1X):23-24.

[2] 辛金红.聚焦核心素养 培养家国情怀: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3).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教育现状初中历史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