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网络文学的受众特征分析
2021-01-28郭木笛
郭木笛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文学异军突起,逐渐成为了我国文坛的重要一部分,并且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网络平台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进行选择和检索,可以说阅读内容和种类已经空前的繁盛,而且阅读形式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趋于自由、平等开放的虚拟空间,也使受众的特征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方式。作为网络文学的接收者,受众已经成为了伴随着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力量和研究对象,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网络文学;受众;特征
一、网络文学的发展背景
当前,网络文学在我国发展了近20余年,其开拓市场的速度惊人,并且受众庞大。根据何弘(2020:132)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网络文学的读者近4.55亿人,注册作者1755万人,同时签约作家近100多万人,作品数量约为2500万部。如此惊人的数据背后,显示了网络文学在当前我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且以其高销量和阅读量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学与精英文化。从定义上看,对网络文学的限定仍然是较为宽泛的,它以网络媒介为依托,通过数字化的传播渠道直达到读者的客户端之上,去除了印刷、出版等中间环节,所以整体流程较为自由,准入门槛低是它的一大特征,可以说,在网络时代,人人皆可为写手。网络文学在发展的初期,可以说处在一种自然生长的阶段,以市场利益为导向,以博得受众眼球为诉求,因此也出现了网络文学广受诟病的问题,其文化底蕴较低,而在消费时代到来的今天,则更偏为碎片化和娱乐化,其缺乏内涵与深度已经成为了不能争辩的事实。
同样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正在不断向主流文化靠近,并且不断优化调整适应文化和商业的双重需求。从内容题材中看,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不再拘泥于玄幻历史类。不论是描写小人物的心酸苦辣,亦或是英雄主义的佳作,都未网络文学开创了新格局,并且不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特色,不断发挥国家文化的力量体现,是网络文学主流化的标志性表现。在玄幻类的格调也有所转变,在逻辑性和专业度上都有显著提升,并且都开始依靠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内涵做文章,既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使得价值观更为积极健康。从商业运作模式上来看,更为注重IP联动的产业发展,网络文学不再仅仅作为单一的文学产品而存在。
二、网络文学的受众特征分析
(一)由大众化向粉丝性转化
网络文学的文化属性是大众文化,其开始初期呈现“大众化”的显著特征。大众文化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使文化不再成为封闭而高高在上难以触碰的神坛,成功地走入了亿万大众的精神领域,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建立了关联。而网络文学恰逢其时的出现,不论是网络和媒介的高度发达都为其发展构建了合适的土壤,恰好为每一阶层的受众提供了可以接触文学的机会,并且使文学不再局限于精英文化之中,走入了亿万大众的精神与阅读领域,这也使得网络文学的受众呈现极大的分散性,并且在大众化的范围内不断流动和同化,没有明显的身份特征,这也显示了当时的网络文学内容形式较为分散和宽泛,使得大众化的受众在外界的影响中不断转化自己的身份特征,仍是较为被动的。
而当前的网络文学受众不断呈现粉丝性的特征,粉丝一词源于对偶像的崇拜,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而粉丝性最大的表征则是差异化和独特性,他们不再作为被动的受众而存在,更是直接参与或影响到作者的创作之中来。正是因为粉丝受众的出现,也使得我国网络文学的跨界营销得以开展的异常繁荣,既扩大了传播市场也进一步助推了网络文学的更新迭代。
(二)由单向性向平等性过渡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与沟通都是单向的传播模式,受众仅仅作为单一的信息接受者。特别是在传统的阅读模式中,作者创作,读者阅读,除了在书本与文字之间构建了联系之外,二者之间是鲜有沟通存在的。而网络文学的交互性,不仅仅使读者得到了参与讨论、交流的平台,更推进了信息内容的生产和丰富。读者得以有机会自由的表达自身的看法与观点,从而对作者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干预与影响,这种平等性在逐渐获得单向性身份的转换中获得。读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发布者而存在,让交流更具有互动性。特别是当今手机媒体不断盛行,大众在移动客户端的运行中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 ,使受众的角色不再单一、被动的处于接受的位置,这种平等性的特征也是网络文学的魅力所在。
正如叶雨菁(2018:25)所言,当前的受众:“较之传统型受众更加热情积极,也更加渴望抒发自我,并逐步从传者受众抢夺话语权。”这种鲜明的对比最突出的可以体现在网络文学的发布网站上,读者们多以跟帖、评论等形式对创作者的内容进行反馈和互动,并由此集结成较为统一的力量,从而使自身的期待与气息得以在作品中展现。这既是当前媒体传播格局变革带来的身份过渡,受众对平等交流的诉求的体现。
(三)碎片化、流动性与娱乐狂欢并行
當前移动客户端的盛行,使得手机网民暴增,特别是使用移动客户端的便携性与不受时空限制的阅读习惯,使得碎片化的网络文学形式在当前较为流行。与以往网络小说十万到百万字数不等的篇幅相比,当前比较风靡的网络文学作品更趋向于短小精悍,这也满足了当前受众日益增长的“快餐式”阅读的需求,将信息获取的速度放在了前提之上,而出现的问题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内容的深度和内涵。
同时,因为当前媒体和社会环境瞬息万变,使得受众的身份认同和喜好也处在不断的流动性之中。忠诚、单一的粉丝群体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般固定,他们更愿意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求新求变的洪流之中,如若不能满足当前的兴趣需求,那么兴趣度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定程度上也来自网络文学“娱乐狂欢”的受众特性,读者们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深度、统一的需求是不足够的,而娱乐性的需求则被大大的凸显出来。纵然当前一些以主流文化为创作主题的网络文学作品收获了一定的好评,但在网络文学中受众肆无忌惮的享受娱乐的狂欢与自由也是他们身份中不可或缺的特征之一,这也进一步体现了网络文学受众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参考文献
[1]何弘.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现状. 人民论坛, 2020(07):132-134.
[2]叶雨菁. 网络文学受众的身份特征与心理机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24-27.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辽宁行政学院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 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