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镇美学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途径研究

2021-01-28朱小庆汪小卉

锦绣·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艺术教育

朱小庆 汪小卉

摘要:高校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实践性的特点,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系统化的艺术教育途径是实现高校艺术教育的关键。而古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美和人文景观美成为了当代高校艺术教育的首选。

关键词:古镇美学、艺术教育、资源整合

古镇,一般是指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古镇以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古朴闲适的人文风情、恬淡的生活态度和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古镇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丰厚的底蕴,是人们与自然千百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它是人们生活的缩影,映射着一种历史沧桑感。不用形态的建筑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古镇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块砖都在述说着它们这千百年来的经历,乘载着人们生活的印迹。

一、古镇美学的艺术分析

古镇的美表现在不同的细节中。古镇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经自然和人的多年的锻造而成的,它们细节丰富,姿态万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同时这些极富细节的东西都相互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就形成了神秘的古镇文化。古镇的美正是在于整体的多样性,就铜陵大通古镇来说,建镇已有千年的历史,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部长江夹江与青通河出口交汇处,大通古镇对铜陵来说十分重要,曾被誉为“小上海”,是铜陵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的支撑,也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大通古镇有两个历史街区,分别为和悦街和澜溪老街具有历史文化的建筑群,两个街区隔江相望,一江两岸,各有韵味。目前澜溪老街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现存传统建筑10余万平方米,仍在不遗余力的发挥着它的商业功能。大通古镇建筑极具特色,是皖南地区特有的徽派建筑,老街和江心古镇一样拥有古镇中最宽的街道——澜溪老街,此街道宽达约有12米以上,并且具有全世界古街中唯一铺着四方石块的街道,大通古镇的建筑既遵从了徽派建筑的风格外又融合了皖中地区建筑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大通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的误区

目前,国内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就美术相关专业来说,国内高校基本上都有开设课程,但大多数高校仍存在缺乏明确并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关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是很清楚。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高校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美术教育,对学生的美术创造力还没有进行注重培养,重专业技法课,轻理论课,在教学中并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步发展,教师也是比较单一地教授学生教材上的知识,没有充分地发挥其有效的引导作用。这也导致了为什么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都无法达到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并且多数高校美术毕业生缺乏一定的审美能力,进而无法创造相应的价值。因此,当务之急,高校应当把明确培养目标作为首要任务,为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为之奋斗。

(二)教学思维的误区

单一的知识化倾向是造成当前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又一大重要问题,美术教师只重视学生在知识层面上获取,而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需要德智体美劳综合性的发展,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的学生。当然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理论的培养是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一般化的技能操作,而忽视学生对美学理论认知的理解,这会制约学生对艺术本质的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将受到限制。最后高校美术教育体系还不够严谨,完整而独立的科学体系还尚未完成,模式化的教学内容及手段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信息发展,应当开发更加有效地教学手段及新型有趣的教学内容,来适应这飞速发展的社会。

(三)艺术理论教育的误区

美术理论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板块之一,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都有重大意义,并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学生表现个性化艺术风格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有些教师在向学生教授某种艺术理论时,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更有甚者不加选择分析的直接向学生灌输西方主义思想,看似好像与国际接轨,实则却很容易误导学生的审美倾向和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古镇美学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途径

(一)古镇美学艺术纳入专业课程教学

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理论知识理解的加深、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理论和实践、现实和目标是目前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高校美术教育在思想上应当重视对古镇美学的认识,将古镇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融入到专业教学课程中,加大大通古镇艺术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比重,形成具有特色的本区域特有课程。在教学上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因为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创新与个性化的诉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的学以致用。也可激发学生对家乡艺术的兴趣,并联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文化,解决理论与实践、目标与现实之间的重要问题。

学生在高校的专业课课程中学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实践培训。专业课教师可以把古镇美学文化渗透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设置相关的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制定教学大纲,明确课时和学分,编写教材,使古镇美学文化教育教学正规化、制度化。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古镇美学艺术”融入到具体课程的某个章节内容中,这样专业教师在讲解古镇美学文化的过程中,既可以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丰富学生的古镇美学文化相关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潜移默化的的让学生感受到古镇美学的魅力。

(二)古镇美学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对外界展现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渠道,也是在校学生所受教育及心理教育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同时也是宣传古镇美学文化的有效载体。可将古镇美学艺术融入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是每个高校都具备的特色团体,是学生课外活动的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专业等来选择社团活动。为宣扬古镇美学、弘扬传统文化和激发学生对古镇美学的学习热情,高校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创办古镇文化社团古镇文化社团成员可根据自身的兴趣愛好或者社团的文化特色,通过拍照、摄影等形式将收集的古镇文化资源进行创作,根据不同的需求加工成古镇经典艺术作品,如文创作品、书画、影视、书籍等,进行展览宣传,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古镇美学文化。

(三)古镇美学文化整合区域教育资源

要加强同大通古镇教育基地管理单位的协调,促使这些单位向学校免费开放,通过经常性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参观活动,让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古镇美学和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古镇写生教学,感受历史的沉淀,品味古镇的美学内涵,在学习写生表现技法的同时,更好的利用它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确定自己的文化取向,明确定位谋求发展,以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的精神风貌。学校在利用古镇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除了参观遗址、图片实物展览和听取报告这样传统的形式,还要发挥学校智力密集、教科研能力强的优势,主动研究和挖掘区域古镇文化资源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组织师生到社区、企业等宣讲古镇美学文化,使当地高校成为大通古镇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窗口。

四、古镇美学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价值体现

(一)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公共艺术课程

当前,很多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高校大力发展专业学科的建设,但艺术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因此,开设艺术选修课是普通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应根据《全国学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 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构建规范、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休系,并在艺术教育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充实能突出时代特色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首先,要将艺术实践制度化,学校每年都可定期举办一次或两次具有鲜明主题的艺术教育活动。高校教师也要亲身参与,如举办一年一度的教师文化艺术节,结合国庆节、元旦等生大节日举办文艺庆祝活动。高校教师和在校学生中,不乏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分子,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扩大文化艺术骨干队伍,把文化藝术活动的种子扩大到全校师生中来,由此构成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氛围。

五、结语

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中融入古镇美学艺术体现了东方的文化,文化是民族血脉,历史是国家根基,留住血脉才能走向复兴,当然更加助于宣扬传统文化,拓展传统文化的研究,培育一群具有古镇美学审美价值观和古镇美学审美判断标准的当代大学生。把古镇美学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不断推进美学育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深入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底蕴,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段虹;审美教育与人的完善[J];北方论丛,2001(03)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

[3]刘晔;浅谈高校艺术教育的途径[J];中共郑州市党委校学报,2005(05)

[4]杨丽君;论云南古镇美学价值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4(04)

2019年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成果

(铜陵学院 安徽 铜陵 244000)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艺术教育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