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升级背景下传统大学转型发展的内涵及路径探析

2021-01-28

晋中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术转型大学

熊 鹏

(1.国立釜庆大学技术经营学院,韩国釜山608737;2.武汉新运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0)

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我国正在打造“双创”升级版的背景下,大学转型升级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和公众都希望大学能更好地助力社会经济发展,而这意味着大学必将承担更大的期待和压力。大学通过的转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能,既是教育机构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研究大学职能定位的理论包括三螺旋理论和知识三角理论两条脉络,但近期的文献表明这两种理论有逐步统一的趋势。学者们认为大学既不能固步自封地继续呆在“象牙塔”,因为脱离现实的教学和科研很容易失去活力;但也不能过度地提倡大学的创业导向,采用公司制的方式管理大学有违大学普惠性和知识灯塔的本质。

在融合三螺旋和知识三角理论的基础上,一种新的交集边界模型可同时兼顾大学的教育和创新创业职能,这为新型大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框架。下面将分析该模型的三个相互交互的维度,诠释新型大学的内涵、职能定位,并分析在大学转型的初始期、成长期、维持期三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和大学应采取的具体任务。

一、大学转型理论研究脉络梳理

创新和创业无疑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在创新和创业活动的研究文献中,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大学在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创业资本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刺激政策时,发挥好大学的作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1]。因此,这就要求大学必须主动或被动地完成角色的转换,在教学和产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大学转型的方向和路径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两条并行的研究脉络:三螺旋理论和知识三角理论。

三螺旋理论以大学“第三使命”的提出为源头,Etzkowitz 等学者认为,大学面临着完成教育和研究之外的第三使命——创新,而大学向第三使命转化的过程是“象牙塔向创业范式的进化”[2]。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给大学的生存和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强调大学创业属性的三螺旋理论得到快速发展。Miller 等提出大学在转型过程中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广泛的关系,并在内容、结构、治理和战略方面进行改变,而这一系列的改变正在重塑大学的模式[3]。Meissner 和 Erdil 等学者相继提出了“三重螺旋”“创业型大学”和“智能专业化大学”等概念,强调大学模式应该向强调研究的应用和开发的企业模式转变,进一步确立了三螺旋理论的研究框架[4][5]。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过于强调大学的创业属性有违大学创立的初衷——传播知识,大学的教育、研究和创新这三项职能是同等重要且互相平等的。欧盟学者同意这一观点,并于2009 年提出了“知识三角理论”,认为新型的大学需要持续加强教育、研究和创新这三种活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形成相互依赖性、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6]。2011年,欧盟理事会进一步指出大学不应孤立于现实世界,而需要应对社会经济的挑战,除了应用研究和商业化活动外,大学还应在提升学生和社会人员软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方面主动发挥作用[7]。在此之后对“知识三角”理论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于知识和技术转移专有特征的研究。Maia 等提出大学的知识转移是一种非线性的过程,这与商业中的技术转让有很大的差异性,通过将学术研究、教育和培训这三个领域联系起来,大学正成为连接“知识三角”各参与者的网络中心。与此同时,Gokhberg 等则认为知识三角中的知识转移质量更多地取决于国家或区域的创新政策,是总体创新战略中的一部分,大学本身在此过程中并不是决定性因素[8]。

近年来,随着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陷入低速增长的困境,对大学转型的研究也逐渐从宏大的理论叙事转为务实的路径研究,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大学转型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而过分强调大学的创业属性和教育属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上述两条研究脉络有逐步统一的迹象,转而专注于研究大学如何更好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大学的作用不应仅限于技术转让和创立公司,而是要在创业活动的全过程中提供指导,并通过创建有利于创业活动的制度环境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新型大学的职能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构成创业驱动力,侧重于个人、公司和其他参与者,另一部分构成创新驱动力,侧重于结构和制度层面[9]。

二、基于交集边界模型的新型大学内涵解析

知识三角理论和三螺旋理论分别从教育和技术转移的角度阐释大学的定位,前者强调教育、研究、创新三要素,而后者强调政府、学术和企业三个参与主体。这两种理论构成了一种良性互补的三对有机关系。笔者在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大学的交集边界模型,如图1 所示:

基于交集边界模型理论的新型大学应当具有如下特征:

图1 新型大学的交集边界模型

(一)新型大学处于政府、学术和企业的交叉区间

这其中有三层内涵:(1)政府、学术和企业与大学相关的那部分职能分别构成了大学的教育、研究和创新的最高边界,即大学的创新无法突破政府构建的、覆盖全社会的创新体系,大学的教育不会比学术机构研究得更深,而大学的研究更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2)新型大学本身应同时是政府、学术和企业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能够脱离政府的监管、学术机构的相互交流以及与企业的技术和商务合作。(3)大学的发展是建立在政府、学术和企业这三个维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后三个维度得到更好的发展之前,大学很难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高水平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发达的城市,而大学的命运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命运实际上是一体的。

(二)政府与大学相关的职能是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创新机制

政府需要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活动的法律、技术、文化和资金环境,包括颁布保障各类经济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战略性技术发展规划、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企业、学术机构和大学提供创新创业经费、促进重大技术成果的商业化等。

(三)学术机构与大学相关的职能是提供教育的方向

学术机构应当为大学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并与大学协同开展前瞻性科研攻关,制定国家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为企业提供检测和功能性评价服务。

(四)企业与大学相关的职能是提供创新的落脚点

企业与大学的职能包括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提供经营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促进人员在企业和大学之间的流动、为大学提供捐款和赞助、向大学提出企业所需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等。

(五)新型大学的教育、研究和创新三项职能是一个良性交互的有机整体

通过教育和教学,大学能够为创业活动提供人力资本、弘扬创新创业文化;通过研究,大学能够为企业解决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仅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研究成果,还可以通过新知识的溢出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通过创新,大学将不仅能够成为社会整体知识网络的枢纽,而且将同时成为企业家、风险资本家、孵化器以及其他创业活动参与者之间的联系纽带。

三、向新型大学的转型路径分析

传统大学向新型大学的转型路径可分为初始期、成长期和维持期三个阶段,如图2 所示。

图2 传统大学的转型路径

(一)初始期

传统大学进入转型初始期的标志是政府出台具体支持性政策,如拨付更多的科研经费、更理想的教学用地或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待遇条件等。进入初始期的高校,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根据大学自身的历史、所在区域的产业分布、已有高水平人才的专业特点等,做好大学的行业定位,发挥、发掘好自身的行业特征。(2)加强引进该行业领域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科研生态的高水平海外留学人才。(3)积极改善教学、科研环境,积极申报各类国家、地区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和大学排名。(4)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树立良好的社会口碑。(5)持续寻求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类政策空间。

(二)成长期

大学转型进入成长期的标志是与大型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并实质性地开展了工作。大型企业的选择应由政府牵线,企业的主营业务应和大学的专业特征一致,合作协议要明确合作方式和合作收益分配,力求形成长期稳定的双赢型合作关系。在这一阶段,大学应着力开展以下工作:(1)深入调研合作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管理类问题,提供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跟踪方案的执行效果。(2)为企业提供系统化的在职员工培训,并根据企业对员工的素质需求,适当调整大学教学教育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3)在校企之间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提倡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微小创新,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促进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合理流动。(5)学校提供优惠环境,鼓励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积极投入到创业活动之中。(6)持续引进国际高水平教学科研人才。

(三)维持期

经过较长时间的成长期发展,大学已经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良好社会口碑和创新文化氛围。以与高水平学术机构建立协同研发机制为标志,传统大学已初步完成了新型大学的转型,正式进入维持期。在这一阶段,大学应着力开展以下工作:(1)深化与学术机构的协同研发,立足于社会经济面临的共性问题,共同开展前瞻性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大学的科研水平。(2)增加大学与学术机构人员的合理流动。(3)与政府、风投机构合作举办与大学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全员创新、优者创业的良好氛围。(4)组织大学优秀教师和企业管理者,面向校内学生、校外创业者和意向创业人员提供线上线下普惠性的创业技能培训。(5)建立面向区域初创公司的普惠性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各类咨询、产品检测、技术可行性验证、贵重试验设备使用等服务。(6)推动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制定收益分成、职位保留等具体实施细则,鼓励大学科研人才积极投身到创业活动中,并提供配套的保障措施。

四、结论

在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加务实地研究大学的转型发展,充分认识到大学只有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大学走出象牙塔的最佳方式并非是完全向创业范式转化,采用创业公司的方式来管理大学可能会导致短期经济利益至上,而忽视了大学的知识传播的社会价值,而后者才是大学设立的初衷。

传统大学转型发展的方向是通过大学—企业合作、大学—学术机构合作的方式将大学教育的本质职能更多地与实际社会经济活动相连接,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审慎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应用,以培养更多产学对路的、非通用性的专业技能人才,并最终通过对区域创新创业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支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显然,大学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在上述的三个阶段,大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获得政府广泛而具体的支持、与大型企业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同学术机构协同开展前瞻性研究并将其商业化是传统大学向新型大学转变的现实路径,可能也是最好的路径。

猜你喜欢

学术转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转型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