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喷施粉绣宁对黄瓜和番茄穴盘苗的矮化效应及产量影响

2021-01-28梁志卿杜宜春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穴盘苗壮苗秧苗

梁志卿,杜宜春

(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穴盘育苗是许多国家专业化商品苗生产的主要方式。然而,穴盘育苗条件下高度集约化的生产和穴盘构造的特殊性,常导致幼苗地上部生长过量,苗子徒长,叶片大而软,根系较差,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整齐矮壮的穴盘苗成为共同追求的目标[1,2]。 同时,穴盘苗生长过于密集,数量众多,如果对环境控制不力或管理不当,常有病虫害问题凸显。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防止幼苗徒长,可有效地提高秧苗的质量。常用的调节剂有缩节胺、多效唑、矮壮素等,有研究表明用粉锈宁也会起到矮化壮苗的效应。

粉锈宁又名三唑酮、百里通,是一种高效、低毒、内吸性强的杀菌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还是一种植物调节剂。粉锈宁喷在植物上各部位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和白粉病,能刺激作物生长,延长功能叶寿命,增强对高温、高湿、低温、干旱的抗逆能力,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有显著的效果[3]。研究发现,粉锈宁主要具有抑制内源赤霉素生物合成的作用,所以能抑制植株地上部营养生长,减少叶面积,使光合产物集中运输到果实中去,从而达到改变其生理生态特征的作用[4,5]。 它的最大优点,除了防止病害以外,还有延迟衰老的作用[6-8]。

目前,粉锈宁控制小麦病害及幼苗壮苗上研究的较多,在玉米、黄瓜、番茄、棉苗上也都有所研究,并有明显影响作用。如在小麦抽穗、开花或灌浆期喷施1次或多次粉锈宁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白粉病、纹枯病、锈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提高籽粒产量[9-14]。将粉锈宁与聚乙烯醇等复配成缓释剂后拌萌动的玉米种,解决了黑穗病害问题,还提高了防效[15]。基质中使用60 mg/kg浓度的粉锈宁溶液处理棉苗表现最好,能促进棉苗根系发育,控制上、下胚轴生长,增加根重增加真叶面积,显著提高棉苗质量,从而达到培育优质壮苗的目的[16]。粉锈宁在黄瓜不同生育期喷打该药,可起到治病与抑制双重作用,但有时还会出现抑制严重,造成减产。实践中,三唑酮可以在黄瓜上应用,但必须科学合理,才能达到治病、控旺、增产、增收的目的。即能防治白粉病,又使植株茎杆适当增粗,叶色绿,植株壮实,株高适中,利于株间通风,减少了养分消耗,增强了光合作用。粉锈宁在黄瓜中消除较快,半减期2-4天。在结瓜期使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60g/亩,用药 1~2 次,间隔 5d,黄瓜中粉锈宁总残留量不会超过0.2mg/kg的残留标准[17-19]。

为了探索叶面上不同浓度粉锈宁的喷施对蔬菜育苗的综合影响,本研究选择黄瓜和番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种植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粉锈宁对穴盘苗矮化、根系、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粉锈宁在穴盘苗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实验供试番茄品种为辽园多丽,黄瓜品种为碧龙一号;供试植物生长剂为粉绣宁,15%可湿性粉剂。育苗基质为沈阳农业大学无土营养育苗基质;穴盘规格为:口径(45~55mm)、长度(545mm)、宽度(280mm)、高度(50mm);供试穴盘为50孔穴盘 (数据来自产品说明)。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4月~6月在沈阳农业大学一号温室内进行,共设计4个不同处理,每个处理3盘重复,两种作物(黄瓜、番茄),共24盘,随机区组排列。以清水为对照(CK),待苗齐两天后,叶面喷施粉锈宁,其浓度分别为100 mg/L,300 mg/L,600 mg/L 进行处理。 在喷后的 0,6,12,18,24天分别测量植株株高、茎粗、叶面积、鲜重、干重,并调查病叶率。成苗时(黄瓜三叶一心,番茄五叶一心),测定根系活力及关于光和的一些指标等。

1.3 分析方法

统一出苗后,分别采用直尺、游标卡尺在籽苗期、成苗期测定株高、茎粗等,用电子天平测定根、茎、叶鲜重及干重。叶面积采用便携式L1-3000型叶面积仪测定。采用排水法测定根体积、甲烯蓝法测定根系活力。采用LI-6400光合系统(LI-COR)测定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目测法记录植株病叶率。定植两星期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5株秧苗,测定定植后的株高和茎粗。观察并记录番茄开花节位,黄瓜第一雌花节位。采用天平测定单株结果穗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及单株总产量。

1.4 穴盘苗秧苗质量的评价

对待幼苗的壮苗标准,应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将外部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合起来,综合衡量和评价。外部形态指标其中所包含的壮苗指标比较可靠,其中G值为日均绝对生长量(G=苗干重/育苗天数),壮苗指数(壮苗指数=茎粗/茎高*全株干重)是经过多人研究证实的衡量秧苗质量的指标之一[20-23],再有根冠比也作为衡量秧苗质量的参考指标,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反映壮苗的素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穴盘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本试验于4月25日播种,黄瓜出苗时间、齐苗时间分别为5月1日和5月4日,番茄的出苗时间与齐苗时间分别为5月4日,齐苗时间为5月6日。由表1-1和1-2可以看出,随着喷施粉锈宁天数的增加,秧苗生长量的增长程度各处理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且差异显著。首先在株高方面,不同浓度的粉锈宁处理均降低了秧苗的株高,尤其T2、T3降低程度比较明显,株高的降低和茎的增粗从某种程度上说起到了壮苗的效果,粉锈宁对茎粗的影响作用较株高弱,但也表现出T2增长速度最大。叶片是黄瓜、番茄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壮苗的一个重要单项指标,叶面积的增长速率起到一定作用,T1、T2叶面积的表现均较CK明显,T3最小。在穴盘育苗中,子叶制造的同化产物优先供给根茎的生长,在本实验的处理条件下起到矮化植株强壮作物根系的作用。

如表1-1、表1-2所示,黄瓜、番茄穴盘苗全株鲜、干重T2均高于其他处理,全株干重标志植株个体生产能力的大小,是幼苗健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反映植株生长状态的全株干重方面,T3的最小,生长状况最差,粉锈宁浓度过大,会抑制植株的生长,还有可能成为老化苗。总体来看黄瓜、番茄T2生长状况均最佳,矮化、壮苗、生长量高,一定浓度的粉锈宁可有效的控制秧苗徒长。但在叶面喷施粉锈宁20多天后,低浓度粉锈宁的作用开始消失,而600mg/L浓度的粉锈宁抑制作用比较明显。

表1-1 不同处理对黄瓜穴盘苗生长量的影响Table1-1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cucumber plug seedling amount of growth

表1-2 不同处理对番茄穴盘苗生长量的影响Table1-2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omato plug seedling amount of growth

2.2 不同处理对穴盘苗植株根系活力和根体积的影响

表2 不同处理对穴盘苗根系活力的影响Table2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plug seedling root activity

果菜类穴盘苗对根系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T1、T2的根体积大于CK、T3,说明粉锈宁对根系的生长有明显作用,但高浓度会影响地下部的生长,根系老化、新根数目较少会导致根体积下降。反映根系的活力及潜力应该看各处理中活跃吸收面积占总吸收面积的比例即活跃吸收比,黄瓜、番茄的活跃吸收比分别表现为T2>T1>T3>CK,T2>T1>CK>T3,T2吸收面积也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其他处理强。

2.3 不同处理对穴盘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由表3可知,CK光合速率较T1、T2小,T3最小,是因为叶面喷施高浓度粉锈宁会损坏叶片的结构,使叶片褪色、黄化、老化,黄瓜、番茄幼苗T2达到各处理间的峰值分别为10.08、6.25,较CK分别增加了39.98%、29.67%。CO2是光合作用原料,在作物的CO2饱和点以内,光合速率会随CO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T2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最大,说明T2蒸腾速率最快,植株体内代谢旺盛,生长量大且植株趋向于壮苗。

2.4 不同处理对穴盘苗植株壮苗指标的影响

由表4可知,根冠比、G值、壮苗指标三个衡量壮苗指标的趋势基本相同,T2与其他处理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不同浓度粉锈宁的各个处理均高于CK的壮苗指数,T2达到最高值,根冠比及G值均表现为T2>T1>CK>T3。说明不同浓度的粉锈宁处理对秧苗的徒长均起到抑制作用,对于黄瓜和番茄的影响效应是一致的,使秧苗矮化,积累了较多的干物质,对穴盘苗的根系起到了壮苗的作用。

表3 不同水分处理对穴盘苗光合参数的影响Table3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treatments on plug seedling photosynthesis system parameter

表4 不同处理对壮苗指标的影响Table.4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trong seedling index

2.5 不同处理对穴盘苗植株病叶率的统计

蔬菜作物的一些病害比较严重,尤其是在温室大棚内的作物,多年来连茬种植,病菌一直残留,无法彻底清除,环境也较潮湿,黄瓜的白粉病是其中的一种病害。本试验使用粉锈宁不仅可以起到矮化壮苗的作用,也可以减轻一部分果菜类经常出现的病害。从表5可以看出,T2的病叶率最低,黄瓜仅为6.92%,番茄也较低为9.54%。而当粉锈宁浓度达到600mg/L时,发病叶片大量增加,说明浓度太大,破坏了叶片的功能,不能正常生长,叶缘变黄、卷曲,而引发一些病害,病叶率也随之升高。

表5 不同处理对穴盘苗病叶率的影响Table5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plug seedling diseased leaves rates

2.6 不同处理对黄瓜秧苗株高、茎粗及第一雌花节位的影响

在瓜类育种中,第培育早熟品种,要求第一雌花节位低、开花早,使商品瓜能提早上市,以便于供应市场所需[24]。由表6可以看出,株高CK高于其他处理,茎粗CK低于其他处理,说明粉锈宁的使用农艺性状强于对照,其中T2生长量最好,第一雌花节位也最低,目测雌花数较多,连续结瓜能力强。

表6 不同处理对穴盘苗定植后植株生长的影响Table.6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cucumber plug seedling growth of post-planting

2.7 不同处理对番茄秧苗株高、茎粗及开花节位的影响

如表7所示,番茄茎粗表现为T2>T1>T3>CK,T2植株较其他处理健壮,株高CK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矮壮素的运用在植株生长后期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开花节位的影响不显著,T2和CK相差一个节位,T2总的生长质量要强于CK。

2.8 不同处理对秧苗结果穗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及单株总产量的影响

作物产量与其经济效益直接相关,如表8所示,单株总产量T2较其他处理高,黄瓜、番茄产量均表现为T2>T1>CK>T3,黄瓜各处理产量差异较番茄显著。黄瓜单株总产量T2较CK、T1、T3分别增加16.73%、11.05%、23.83%,差异性显著。单株结果数差异不明显,番茄的结果穗数T3较少,仅为3.6。高浓度的粉锈宁影响作物结果穗数及产量,浓度太大会导致残留在植物体内的时间较长,影响黄瓜、番茄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表7 不同处理对穴盘苗定植后植株生长的影响Table.7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omato plug seedling growth of post-planting

表8 不同处理定植后对植株产量的影响Table8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yield of post-planting

3 结论与讨论

3.1 通过本试验的研究,发现粉锈宁(三唑酮)在一定范围内使黄瓜、番茄穴盘苗矮化,抑制徒长,控制幼苗株高,促进根长、茎粗的生长及根的鲜、干重,较大幅度提高G值、根冠比及壮苗指数的数值,显著增加叶面积及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等,脯氨酸对植物是无毒害作用的,也可以参加叶绿素的合成,它的增加说明作物抗逆性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强,为其作为生长调节剂在温室大棚内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三唑酮的作用机制已有很多报道,有些作者认为超过推荐剂量使用时对某些作物表现出药害和副作用。 Buchenauer[25]发现处理后抑制番茄和棉花幼苗上部节间的伸长,这种抑制作用可用外加赤霉素逆转;Reis[26]发现处理小麦种子时不影响种子萌发,但延缓幼苗的生长。粉锈宁可防治一些病害的发生,在本试验中调查了叶片的病叶率,具外观观察,喷施适量粉锈宁的叶片较厚,叶色浓,长势健康,发病的几率较对照减小。但当浓度增大到600mg/L时,叶片严重皱缩、扭曲、黄化,叶绿素含量也随之下降,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不能为穴盘苗的正常生长提供能量来源,导致农艺性状较差,植株生长太矮小,对壮苗不利,发病的几率也增大。

3.2 通过定植试验观察,T4较对照缓苗效果弱,成活率较低。单株产量除T4外,其他处理均高于对照。 试验研究发现叶面喷施粉锈宁能利于果菜类穴盘苗的矮化,控制秧苗的高度,达到壮苗的目的。当施用粉锈宁浓度为300mg/L时,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根系生长旺盛,活性较强,植株生长健壮,但当大于这个浓度到达600 mg/L时,秧苗的质量大大下降,残留在体内的毒素也较多,时间较长。总之,粉锈宁在300mg/L时,最有利于黄瓜、番茄这两种作物穴盘苗的健康生长。

3.3 粉锈宁在作物增产上有较大的潜力。能抑制果菜类植株地上部的营养生长,光合产物能集中运输到果实中去,饱果数量多,果重,产量会提高。通过本试验的研究发现,适当浓度的粉锈宁一般在黄瓜、番茄中残效期在30天左右,开花结果后测定,300mg/L浓度的粉锈宁单株产量最佳,有利于植株的增产。但定植后观察600mg/L高浓度的粉锈宁处理表现出生长缓慢,缓苗效果差,残效期较长,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总之,幼苗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植株质量的强弱,也最终影响着盛果期果实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番茄的结果穗数并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矮壮素、珍珠岩、粉锈宁对蔬菜生殖生理没有太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穴盘苗壮苗秧苗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立体花坛穴盘苗工艺用植物的应用与发展
农民
不同移栽苗对甜叶菊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浅谈花卉穴盘苗生产技术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盆栽自动移栽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