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2021-01-28周长富鹿风芍
孙 南,周长富,鹿风芍
(山东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济南 250014;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校刊编辑部,济南 250014)
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高校基层党建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其场域、工作对象的特殊性,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结合高校实际因势施策,以促学校内涵发展,确保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就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而言,这场疫情助推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也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稳中求进,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的前提下,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水平,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并积极探索其创新发展途径,是立足时代特点、满足时代要求之举,彰显了明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高校在疫情防控契机下找到合适的基层党建工作着力点,以切实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在特殊背景下助力构建高校育人新格局,并极大地促进高校事业实现新发展。
(一)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检验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7月1日。这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新的指示,提供了基本遵循。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一特殊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既要始终坚持对疫情的严格管理,为高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又要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为高校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提供组织保障。因此,这些现实需要迫切要求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校党员师生的力量,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离不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高校应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推动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应对疫情防控时期所出现的风险挑战的新方法、新模式,实现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创新、工作载体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保证在适应疫情特殊形势发展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
(二)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工作引领高校育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高校育人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需要进一步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决心和信心,充分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将疫情之“危”变为教育之“机”,这就构成了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现实依据。高校只有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做到坚持与时俱进、稳中求“新”,才能实现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党对高等教育的集中统一领导奠定基础,为高校践行教育使命,构建育人新格局提供重要保证。新形势下,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必须顺应形势对人才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及时从疫情防控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健康等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传统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并立足抗击疫情和立德树人的双重任务构建党建育人新目标,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形势突变要求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以高水平基层党建工作带动高校事业新发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不仅是保护全校师生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沿阵地,还是科技研发攻关、经济社会服务的关键力量,需要在疫情的考验中深刻诠释其使命担当与价值追求,以新状态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这就需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互融共促。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遵循高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大胆摸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方法、新路径。从外部大局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种别有用心的言论甚嚣尘上,导致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新的复杂局面。这就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引导广大师生正确分辨各类意识形态,为实现稳思想、稳人心的目的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内部大局看,高校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的现实目标,对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以创新驱动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现实困境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需要遵循创新性的基本原则,保证党旗始终飘扬在疫情防控、返校复学和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中。但是,在特殊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着意识不强、内容不活、载体不新和队伍不精的现实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创新难度和创新压力,需花大力气破解创新难题,助力高校基层党的建设迈上发展新台阶。
(一)因循守旧、思想懈怠:工作创新意识有待进阶升级
创新意识是人们在创新动机和创新兴趣的推动下,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新事物和新观念的一种积极的意识活动,能够直接决定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活动的产生。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学有序开展的要求下,基层党组织必须树牢创新意识,根据新形势、新挑战,查找补齐工作短板。但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创新意识方面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某些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只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保证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学复课工作正常开展就可以,尚不需要推动创新。二是缺乏主动担当意识。由于某些高校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加上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在疫情防控和教学教育工作中出现敷衍塞责、简单了事的现象,更加谈不上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以充分发挥其统筹引领作用。三是工作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当前某些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问题意识,无论是对疫情防控工作还是对教学教育工作,都发现不了其中深藏的问题,更不能剖析问题产生的内在机理,导致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动力和创新勇气。
(二)吸引力弱、流于形式:党建活动开展有待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开展扎实有效的党建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党员明确自身的责任担当,不断提升政治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活动必须充分考虑疫情防控的特殊性。当前,高校基层党建活动的开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活动内容缺乏特色,吸引力弱。党建活动内容灵活性不足,存在惯性思维,仅限于以开会、上党课、写笔记、观看党建影片、支部学习等方式来学习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素材过于单一化,加上这些活动范围窄、深度浅、灵活差,使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另一方面,活动开展倾向于完成上级任务,流于形式。对党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错误地把完成上级要求任务作为开展党员活动最终目的,更多地是简单传达上级的文件要求,没有深入挖掘党员活动内在价值,导致开展的活动特点不突出,亮点不明显,进而导致整体党员教育活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成效大打折扣。
(三)互动缺乏、协调不足:平台载体建设有待联动创新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高校基层党建更多的借助于网上的平台载体来开展工作。“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在疫情的特殊形势下发挥了巨大作用。不管是疫情初期的在家办公,还是返校复学后的校内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都在积极探索“特殊时期”更好地开展线上党建活动的方法,以保证在“面对面”变为“屏对屏”的情况下,不但不降低反而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高效化水平。但也要看到,当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平台载体建设仍然存在着互动缺乏、协调不足的问题。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一些平台载体与党员之间缺乏实时有效的互动,仅仅把互联网技术与党建工作进行简单叠加,主要功能大多局限于信息传达、浅层次的学习交流,不能及时把握党员的实时反馈情况,面对党建工作时空界限被打破的新变化,对党员相关的管理和监督还不到位。各个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协调不足,没有形成长效的共同帮扶机制,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对党建工作的挑战,都局限于各自支部建设,教师党员对学生的引领不足,没能有效结合各自支部优势,实现共同发展。教师党建与学生党建在组织融合、思想融合及业务融合方面还有待联动创新。
(四)能力薄弱、干劲不足: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整体提升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党务工作人员队伍是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在当今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从严从细从实做好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并开展好相应的党务工作。同时也要看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能力薄弱、干劲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当前部分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薄弱,不能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新要求。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大部分党务工作者仅限于基础的网络操作,党建信息化能力不强,还无法把“互联网+党建”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时期,战线被拉长,很多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表现出干劲不足,出现厌战、松劲和麻痹的现象,工作节奏变慢、力度减小、尺度放松,简单的把党建教育内容从线下转到线上,使互联网党建的实际价值无法发挥最大的成效,也使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策略
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质,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在疫情影响下行稳致远。
(一)夯实思想之基,强化党建认知,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师生党员等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重要职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面对严峻的形势、繁重的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牢牢夯实思想之基,以科学的精神认真抓好党建,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从而为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正确方向。
1.坚持科学思想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明确我国大学的人民立场和政治属性,努力践行“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在疫情导致的社会意识形态波动中坚定政治立场,保证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及其创新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2.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考验了人们安排生活、管理情绪、自主学习等多项能力,为高校育人理念和方式变革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在今后工作中不仅要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更要动态地把握时代潮流和当下国情的新内涵,坚持德能并举,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形势变化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3.提高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认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是一项艰巨持久的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出现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总结长期以来在疫情防控、返校学习、党务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找准党建与育人、党建要求与党员需求、理论学习与实践运行的结合点,全力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整合教育资源,发掘优质内容,将全民战“疫”实践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的生动素材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应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把此次疫情作为党建引领的契机,通过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战“疫”全过程,深度挖掘基层党建教育元素,真正把疫情当作“教材”,引导师生党员深刻领会此次疫情阻击战所展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促进师生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全校的影响力、感召力。
1.激发抗“疫”中的中国力量。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讲座、论坛、报告会等形式,带领师生党员重温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全国一心“宅”家抗疫,短时间内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拔地而起等伟大事迹,再次见证在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下所取得的重大成效,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党员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2.抒发抗“疫”中的家国情怀。学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协同学校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部门规划部署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设立包括抗疫一线感人故事、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的教育素材库,促使师生党员以爱国主义滋养灵魂,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3.弘扬抗“疫”中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4)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人民日报》2020年3月17日。,高度肯定了青年党员的责任担当精神。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从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高度宣扬这一精神,培养师生党员的担当品质,使之能够在国家危难时刻和紧要关头勇于冲在一线。
(三)创新平台载体,线上线下联动,重塑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范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针对传统党建模式开展活动不便、工作效率低下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促进互联网技术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为党建工作开展拓宽了线上平台。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功能,应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齐发力”的党建工作新范式,促进师生党员线上“学”、线下“做”,实现双向联动、无缝衔接。
1.线上联动,激发师生党员学习热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新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51页。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编发党员学习材料,并适时推送有关“战疫”内容的宣传片、微电影等,确保师生党员可以随时学习观看,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全参与”。
2.线下联动,鼓励师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党员党性锻炼、党员思想教育等活动,组织师生党员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实现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3.线上线下齐发力,实现互补互促、整体联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灵活运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党建模式,使师生党员认识到学是做的内在前提,做是学的外化体现,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互补互促、学与做同频共振,进而切实提升党员素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四)提升队伍质量,锤炼过硬本领,打造防控常态化时期优质的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
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离不开基层党务工作队伍这一核心因素的重要推动力量。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着更高要求、更大挑战,各级党组织必须要高度重视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切实将中央对于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新政策、新精神、新要求落到实处,确保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1.提高对高校基层党务队伍建设的重视度。在疫情防控和教学教育双重任务的压力下,应把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地位,注重加强思想引导和教育培训,并合理设计队伍发展规划,积极寻求队伍培养平台,科学分析队伍存在问题,切实下大决心、下真功夫狠抓队伍建设,做到一抓到底、一以贯之。
2.强化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能力培训。为了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队伍智能化建设为重要抓手,着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的能力培训,做到长期培训、短期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在常态化培训中切实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分析决策能力、学网懂网用网能力和行动执行能力。
3.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解决高校党务与业务“两张皮”难题的根本办法,能够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机统一,为高校“双一流”建设与内涵式发展提供强大助推力。高校要在深刻把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要求和原则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党建工作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与精准性的培育方案,以真正实现“双带头人”队伍两个角色的有机融合、两类业务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