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要义*
2021-01-28肖北庚
肖北庚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明,系统完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1)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N].人民日报,2020-11-19(1).。它既蕴含了法治世界观,也蕴含了法治方法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习近平法治价值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阐明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指向、内在逻辑与实践要求,体现了法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一、目标指向 良法善治
习近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思想形成于我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实践,经历了“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3)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10.,进而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4)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66.的不断发展过程,目标明确指向良法善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源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布局,自此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被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践中。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并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全面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深刻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予以推进。法律作为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体的行为准则,融贯体现国家与民族精神是非曲直价值判断准则是其应有之义;法治以其固有特性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多具体方式更为根本,“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是很下功夫的,虽然执政的党派不断更换,各领风骚四五年,但他们的价值理念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司法行政行为等都置于核心价值理念的统摄之下。”(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11.而法治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并将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阐明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的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8)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09-110.,深刻揭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价值。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的纵深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分析法治与德治辩证关系时进一步强调:“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9)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66.明确将良法善治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本身也具有一定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针对我国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中各个不同时期的具体问题,将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要素融入到法治建设中,在依法治国的非凡实践中促进良法善治。党的十八大后针对立法质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这些话是有道理的。我们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10)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0.突出在遵循科学规律基础上融“民主”价值理念于立法中,以提高立法质量。随着法治的推进,他进一步强调“法治”在立法中的价值,党的十九大将依法立法纳入立法原则,“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1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31.“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12)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0.,习近平总书记对立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制度安排不公、社会发展中的有违公平正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国家制度安排要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原则。“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的。”(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33.“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7.针对执法不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严格执法”的系列讲话中都明确要求在执法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起事件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15)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59.在系统论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立法、执法、司法的突出问题后,习近平总书记从公平正义视角将良法善治具体化为“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 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16)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29.。
二、内在逻辑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17)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实,2015,(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核心就是将作为全民共同道德基础的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和各方面,为道德提供法治支撑时夯实法治的道德基础,本质上是践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内在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首要的是:“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多体现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确保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18)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09.“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有那些合乎道德、具有深厚道德基础的法律才能为更多人所自觉遵行。”(19)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实,2015,(1).习近平总书记从法律层面得到人们自觉遵循视角阐释了法律承载道德之必要。“道德以扬善,法律以惩恶,二者方法各异,但目标一致”(20)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7,(12):166.是中国古代传统治理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我国历来就有德刑相辅、儒法并用的思想。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2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5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本质就是将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道德融入法治。“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2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首先,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的德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的德融入到社会主义立法中,是在法律中融贯道德,为法律提供针对性支撑,增强社会主体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其次,道德融入法律规范又使其获得法律强制性支持,增强道德的社会约束力。再者,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也就排除了法律与其他非主流价值融合的可能,进而排除其他非主流道德进入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总体上是在法治建设中厚植道德基础,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有机融合。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核心的是:“使法治与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3)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6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与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24)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65.纵观人类历史,国家治理既需要行为规范也需要精神支撑,“法律与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25)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09.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在法治建设中体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容的道德要求,发挥核心价值观籍由整合社会意识规范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2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进而使法治与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法律与道德在国家与社会治理中均可发挥作用,但功能不尽一样。法律由国家制定与认可,其规范与调整社会的功能重在强制;道德靠舆论支撑,其规范与调整社会的功能重在劝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就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彰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方面是将社会主义的优良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法律规范制定、法律制度实施与评价,使道德获得具有国家权威的法律强制性,促成道德法律化,“通过强制性规范人们行为、惩罚违法行为来引领道德风尚”“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27)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09.另一方面是在法治建设中“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理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28)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66.。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实质上就是使法治与德治功能互补、相得益彰。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本质上就是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蕴含与我国国家性质相适应的内容,使形式规范具有制度灵魂。法治作为人类治理的现代方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法律规范承载的是法治的形式要求,而与一国根本制度相契合的共同价值理念是其实质内容。任何一个法律制度都包含有内在的价值理念和国家理想,社会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国家理想亦需要转化为一定的法律制度规范,价值理念与制度规范的有机统一是法律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2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9.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本质上就是使社会主义法治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内含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具体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全体人民追求的道德品质,使社会主义法治富含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进而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三、实践要求 融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过程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其必然要落到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将“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30)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36.确定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职责定位与工作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各个环节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践要求。
“立善法于天下治,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有关法治讲话中多次引用的中华传统文化名言。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立法是法律实施的基础和逻辑基点,执法和司法是法律实施的具体环节和法治建设的现实实践,守法是法律得以实践的重要途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是一个层次清晰、有机关联的整体系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首先是融入到国家立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其具体要求主要涵括:以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为导向完善以保护产权、平等交易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将民主等价值理念及其要求贯穿到宪法、立法法及国家组织法律制度中;以文明、和谐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立法;加强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立法,以公民价值准则引领社会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戒措施。”“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3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66-167.
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执法与司法的具体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融贯平等、民主、公平、法治等核心价值。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32)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08.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平等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明确要求:“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和基本政治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3)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18.针对营商环境优化他又特别强调:“各类市场主体最期盼的是平等法律保护。”“要把平等保护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34)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54.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讲话中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35)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79.,为民主价值理念融入法治建设指出了具体准则。同时深刻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36)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视“公平正义”为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崇高价值,必须融入到法治建设中:“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8.“我们必须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人民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38)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25.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视法治为制度之治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在法治建设中反复强调法治价值和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理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39)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7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经营,认真履行社会责任”(40)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5.,“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现象”(4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51.“要研究法治宣传教育新机制新方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42)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34.,弘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使法律获得人们信仰、法治成为全社会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遵循。
无论是立良法还是行善治根本在于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要靠人来执行,如果执法的人自己不守法,那法律再好也没用”(43)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1.。“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44)张晋藩.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12-17(005).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对“关键少数”、法治工作队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与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厉行法治,“领导干部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在法治之上想问题、做决策。”(45)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41.;政法队伍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要加强法治专门队伍教育培训,确保立法、执法、司法工作队伍信念过硬”(46)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35.“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业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47)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5.“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通过普法推动公民守法:“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全民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48)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