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怀兴小戏创作浅谈

2021-01-28

戏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郑先生小戏情趣

张 静

2019 年12 月28 日至29 日,中国评剧院排演的《新亭泪》成功完成首轮两场演出。该剧改编自郑怀兴先生创作的同名莆仙戏作品,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品位”①《新亭泪》创作于30 多年前,不仅是郑先生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也是其成名作。学术界公认,郑先生的剧作以历史剧成就最高,然本文无意对其早期历史剧成就进行深入考察,但同样是将注意力置于郑先生创作的早期,聚焦于他自创作起步以来完成的小戏作品。

郑先生的小戏笔者无缘见之于舞台,所以主要是进行文本研究,依据为2010 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郑怀兴剧作集》②。应该说,小戏实不该空读,更应该观之场上──笔下的俊语、俏语入耳,人物的形活、神活入眼,于编排的机巧谐趣中,会意、解颐、舒怀。然而,小戏之佳作,又或可作如是观:既耐看,更不厌读。演绎者固然可以表演升华之,且平凡之作托赖表演神功而传世不衰者亦有例可循,但总体而言,文本即富功力和魅力还是根本,试问,无米岂可成炊?虽然有些小戏令人不忍卒读,有些小戏却也使人读之欲罢不能;何况,“读”自有“读”的妙处:写得出而演不出也是有的。

郑先生的小戏作品主要有4 部:《搭渡》《审乞丐》《戏巫记》《骆驼店》,其他知其名而不见文本流传的还有《嫁妆》《挡马》。可以肯定的是,郑先生早年向县文艺宣传队投稿的戏曲作品应该都是小戏。小戏淹没不显,但却是郑先生安身立命于梨园的敲门砖。在以小戏入门的阶段,郑先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渥条件:其一,名师指导。莆仙戏名剧作家陈仁鉴先生的“耳提面命”,莆仙戏名导演林栋志先生的“场上琢磨”,案头、场上双管齐下,无意间也造成了郑先生的戏曲启蒙并未偏废一端;其二,演出环境单纯。榜头的乡间演出,是家门口的演出,观众审美要求不高,场地、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都尽可能简省。小戏虽不免是以戏曲方式拆解、演绎某些材料或人物事迹,但总归新鲜,加之还穿着观众熟悉的本地剧种外衣,同时演职员不少是专业剧团演员出身,所以演出超过千场,大受欢迎也可以想见。其三,时代背景推动。在20 世纪40 年代,延安等抗日根据地流行的各种新编秧歌小戏以其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情趣曾取得过不俗的演出效果和宣传效果,受到多方好评,对过去的旧文艺而言,不失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新成果,对日后的新中国文艺而言,又称得上是一种有影响力的新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小戏作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作为国家推举的戏曲改造与发展的有机血液,创、演大盛,传播普及率和接受认知度达到双高。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小戏获得更大的施展舞台和更多的演出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郑先生早期创作的小戏基本都不是案头剧。在当时特定的时空、政治环境中,边写边演的持续“在场”状态,让郑先生的编剧才能在从编到排再到演的综合考察中滋养,在一种活态运转中滋养。郑先生多年后一直与鲤声剧团合作,也至少有这样良性循环与互动的一面,虽然将其比之元代书会才人并不恰切,但仅就其“形”化民间③的环境影响来看,是不是可以说二者在戏曲活化方面获得的收益大致是一样的?

郑先生创作的小戏中,既有现代题材的时装戏,还有古代题材的古装戏,并不拘泥于某一时代、地域,而是各有特色、意旨和尝试。《搭渡》的全部故事在船上展开,体现了情境设定上的智慧。中国传统戏曲中涉及“船戏”的不少,著名的有《秋江》《打渔杀家》等,正如执鞭代马一样,“船戏”中最突出的是以划桨代行舟的程式表演,人物位置的移变,角色表演的呼应,细节十分讲究④。《搭渡》虽然题材是现代生活的,却能顺理成章地化用程式表演,甚至在程式表演的范围内,还可以很自然地令演员发挥和展现水平、功力。从另一个方面看,郑怀兴先生在创作阶段即对作品的表演部分予以充分考虑。正如王评章先生指出的,是有一种在艺术上能够造就演员,能够继承、发挥、利用、丰富、深化剧种的表演的自觉意识。这一做法,体现了郑怀兴先生作为戏曲剧作家的完整性,他通过作品创作对于艺术积累方面的价值的提倡是值得注意的。⑤《审乞丐》可能袭蹈了传统戏曲中“民戏官”题材的路数。该剧的情境设定也比较巧妙,故事发生于公堂之上,有传统排场可以套用。更有意味之处还在于,该剧乃公堂戏,而非公案戏,即不“侦”只“审”。“审”,则必是言语交锋,心理互搏。场上人物各怀心事,你来我往,指东道西,不断打岔;错中有错,将错就错,丝丝入“扣”,“扣”亦叠出;不说破,不拆穿,让观者屏气凝神不稍歇。就此剧而言,也许乞丐一无所有,反而最为自由,最无所顾忌;县令貌似可以在一地作威作福,其实一切所有亦可以转眼成空;二人一为温饱,一为乌纱,一个无意而有意,一个有意而无意,常理是民不与官斗,官为民谋福,但是,两相错乱,皆反其道而行,两个本不搭边的人物当面,演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故事。虽然是凭空结撰的古代故事,但也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戏巫记》改编自真人真事而重新立意,改了结局。剧中“悬念”的设计最吸引人,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也刻画得真实细腻。⑥郑先生创作的缜密可见一斑:一个未娶,一个守寡,才有好戏。其他如阿秀在“桃花村”、庆春班演出《尼姑下山》,也都是颇有深意的笔法。王评章先生评价此剧可谓深刻,以其为郑先生“写得最自如松弛,与戏曲的精神融为一体的戏。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戏,但它肯定能流传,可以成为一个未来的传统戏。它的随机、即兴的精神,使演员的才华在其中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尽兴发挥,演员不必理性化地被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多重性层层拘限,须得时刻精心扮演人物、刻画人物。这个戏或许无法加深人们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但他肯定能加深人们对戏曲的理解,加深人们对戏曲的喜爱、珍惜。”⑦《戏巫记》是郑先生写给鲤声剧团的意在“通俗”的“谋生剧”⑧,从它所蕴涵的戏曲精神来看,从它被鲤声剧团、仙游盖尾民间剧团演出来看,它的生命力是长久的,它也应该代表了小戏创作的一种方向。《骆驼店》的素材来源于陈澄之的通俗历史小说《慈禧西幸记》,可以说,《骆驼店》可能是最不像小戏的小戏:不是“二小戏”“三小戏”甚至“对儿戏”,分不清善恶、对错,也基本看不到传统程式表演的发挥空间,反而明确了布景、灯光的变化,划分了不同表演区,与传统戏曲差别明显。此外,《搭渡》《审乞丐》《戏巫记》三剧基本都是喜剧,《骆驼店》则称得上是一出可以咂摸出悲剧意味或者说有无尽哀感的作品。不过,它的价值也许在于:前述三剧大都在“继承”方面有所成就,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演员、对表演的重视,郑先生的这种坚持,或者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戏曲创作群体的倡导和启发;而《骆驼店》可以说有“开拓”之功,换句话说,这也许是一部可以尝试操作为“小剧场戏曲”的小戏,也许能为戏曲争取到一部分有这方面审美需求的观众。清杂剧中有单折短剧,“一折成剧,简短精悍,如齐梁之小乐府,如唐诗之绝句,出岫无心,回甘有味,别开戏曲之一途。”⑨郑先生的《骆驼店》可谓与之类似,从中可见生活情趣以外的比较明显的文人情怀。

截至目前,就创作数量而言,郑先生的小戏创作屈指可数,仅占其已有全部创作的十分之一;就创作时间而言,郑先生的小戏创作延续多年:从20 世纪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到21世纪初;结合二者,却能令人感叹其一入门径,少而不辍的难得。其在历史剧的创作间隙,还不忘翻写小戏旧作,如《搭渡》(2004 年修改)、《审乞丐》(2005 年修改)。多年的大戏、小戏写作,从写戏的非自觉到人生阅历的自觉,郑先生越来越认识到小戏的价值,对小戏越来越喜爱,他的小戏创作经历也影响了他对于剧作生活情趣的认识,或者说对思想内容、生活情趣二者关系的理解:

我读优秀的传统剧本时,常常会忍俊不禁,因为里头充满了生活情趣,这往往也是一些传统剧目盛演不衰的原因。而当代的戏曲剧本(包括拙作)却往往思想深刻有余,生活情趣不足。以前我还和一些作者一样把充满情趣的剧目视为低俗,不屑一顾。

随着阅历的增多,我越来越觉得,戏曲的戏剧性往往来自情趣。缺乏情趣的戏,往往吸引不了观众,就是当作案头本,也吸引不了读者。可不可以这样说,在戏曲剧本里,思想内容跟生活情趣的关系犹如鱼跟水一般,思想内容再深刻,如果没有生活情趣的浸透滋养,就会显得苍白干枯和艰涩。重思想,轻情趣,实质上也许是“重政治,轻艺术”这种观念对戏曲创作的影响。因此,我后来逐渐重视戏里的情趣了,乐于写轻松活泼的喜剧了。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我创作思想的倒退,而我却认为这是向戏曲本体的回归。⑩

在编剧教学中,他也强调“小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初学者,应该要从小戏看起,从小戏写起。”使小戏传统或者真正的戏曲精神在传承中得以延续。

历史上,戏曲长期被视为“小道”“末技”,所以很多剧作者未曾留名,所以《录鬼薄》才倍显珍贵;演员中心制形成后,戏曲捧的是“角儿”,编剧有名也无人关心,更何况寂寂无名者。王骥德认为,戏曲作品若“其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可演可传,上之上也”。就郑先生的创作经历而言,或者可以理解为,作剧要能深入浅出,不仅是在大戏上深入,在小戏上浅出,而是要在大戏、小戏上都能深入浅出?此外,郑先生的小戏,是莆仙戏小戏。从剧种的角度看,莆仙戏显然不是大剧种,但是应该可以这样说,每个剧种都既需要大戏,也需要小戏。或者说中国戏曲既需要大戏,也需要小戏。正如刘祯先生指出的,大戏和小戏共同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戏曲史;小戏是中国戏曲最常态的表演和范式。

郑怀兴先生于小戏创作上歇笔久矣。鱼之乐,鱼所知,旁观者心所愿,郑先生笔下小戏妙开新篇,与其历史鸿篇并立,经过时间的检视而存久传远。

注解:

①“张庚戏曲学术提名[2019 年度]”推荐辞。

②2017 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郑怀兴戏剧全集》,小戏与新编古代剧收录于第三卷。

③参见刘祯:《勾栏人生──元代审美风尚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第58 页。

④参见郑怀兴:《戏曲编剧理论与实践》,第144 页。

⑤王评章:《当代的莆仙戏戏曲文学》,王评章《永远的戏剧性》,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年版,第113 页。

⑥同上,第123 页。

⑦王评章:《当代的莆仙戏戏曲文学》,王评章《永远的戏剧性》,第113 页。

⑧郑怀兴《郑怀兴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年版,第50 页。

⑨卢前:《明清戏曲史》,《卢前曲学四种》,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1 页。

⑩郑怀兴:《戏曲编剧理论与实践》,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年版,第182-183 页。

猜你喜欢

郑先生小戏情趣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郑先生的痛苦从哪里来
从七十四巷到十八巷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漂洋过海来爱你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诗词要有情趣
小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