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戏曲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021-01-28李娟娟

戏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剧种音乐创作剧目

李娟娟

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分不同剧种的主要标志,也能集中表现戏剧的内容。戏曲音乐在剧种、剧目的传承与传播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戏曲的灵魂。“戏以曲兴,戏以曲传”。有专家形容:戏如车,曲如辙。曲,是表现一个戏的载体,是能够征服和吸引观众强有力的手段。戏曲音乐在剧目呈现、故事情节、主题回响、人物塑造、节奏铺陈、风格流派等方面凸显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新时代的审美要求,重视、强化戏曲音乐的传播和创作,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戏曲音乐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而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结合本人岗位职责所系,谈几点思考与对策,寻求一条注重戏曲音乐创作、加大戏曲人才培养、强化戏曲音乐与剧目契合度的良性发展之路。

一、戏曲音乐的沿革及现状

中国传统戏曲是在宋、元时期成熟起来的。从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四大声腔形成以来,历经几百年沧桑,至今己形成了以京剧、昆剧、豫剧、秦腔、黄梅戏等为代表的中国戏曲音乐。尤其以传统京剧为代表,多方位、多层次的吸收借鉴汉调、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最终成为国剧。正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传统戏曲音乐创作,多以演员为中心,经过琴师、鼓师等乐师反复磋商,又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改人”“改戏”“改制”为主要的工作任务,推动了戏曲音乐的极大发展,主要体现两种做法:一是设立各种戏曲与音乐的研究机构,音乐学院也开设了戏曲音乐的课程;二是进行传统戏的整理、改编与现代戏的创作。自此戏曲音乐的创作走上了稳步而迅速的革新之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京剧音乐,《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等“样板戏”,吸收西方音乐写作技法,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为主,吸收多种中国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中西乐器混合编队,既保持了京剧特有的韵味儿,又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会贯通,成为戏曲音乐创作、成熟的高峰。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末,随着戏曲音乐理论人才的成熟,戏曲音乐史论研究水平提高,促成了戏曲音乐学学科建设,形成了中国音乐学与中国戏曲学两个学科兼容、跨学科的戏曲音乐学科。

当前戏曲音乐事业总体而言发展不容乐观,陷入了停滞状态。鲜活的、戏剧化的唱腔、表演与音乐浑然一体的经典作品较少,需要各个方面继续努力。

二、戏曲音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以往的戏曲音乐有既定的谱式或是口耳相传,人们听得就是那个剧种独有的“戏味”。而今,人们看戏时更多的注重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认为曲调、板式、唱腔没有那么重要,这恰恰把戏曲的核心元素本末倒置了。正如汪人元先生说的:“只有强化剧种意识,才能引起戏曲界整体对音乐的重视;也只有重视了音乐发展,才能抓住每个剧种也包括整个戏曲建设的命脉。”可见,音乐对于剧种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部分戏曲音乐创作者在新排剧目上,音乐设计上略显平庸,只用程式或是简单的旋律回归。另一部分创作者在戏曲中大量运用西方音乐元素,不能很好融入剧目,音乐与唱腔风格不统一,对于戏曲艺术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好的音乐作品,应是在借鉴与创新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作曲技巧,不脱离剧情,恰如其分地表达戏剧性的内容与情感。

究其原因,一是,创作模式不成体系。我们熟知,“样板戏”的音乐发展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顶峰,当时政府汇聚大力、集体创作,将最优秀的音乐人才加入到戏曲音乐的创作队伍中。现如今,音乐创作能力随着部分音乐工作者的撤离而下降,没有了集体创作的规模和热情。因此,在剧目创排时,要把优秀的主创人员集中起来,发挥“一棵菜”“一盘棋”的精神,合作共研。

二是,创作人才的缺失。戏曲音乐人才有其特殊性,必须兼顾传统戏曲的声腔、行当、流派等基本知识,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还要掌握和恰当运用西洋作曲及技术理论。剧目研讨会通常讨论最多的是情节、人物方面的问题,而忽视对音乐的意见与建议。整体剧目创作中,音乐创作者话语权较少,终其原因是缺少具备有音乐素养、高端复合型的音乐专家。如今,从戏曲作曲专业人才来看总体的数量、质量,不容乐观。

三是,音乐表现层面的制约,主要体现为演员与乐队配合度较低。戏曲演出一般会采用现场伴奏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现场感还能做到及时与演员进行沟通。以前,伴奏的琴师、鼓师和演员之间的高配合度和默契度,也是戏曲的一大看点。而今,乐队与演员有时配合度不高,甚至直接用录好的伴奏或假唱,这对剧目的演出效果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是,创作周期短,违背创作规律。在剧目创作时对戏曲音乐创作缺乏重视,安排给剧本、舞美的时间要多于音乐创作。往往几年打磨一个剧本,修改无数次,而音乐创作,多则三个月,少则十来天便要完成。创作是要有时间积淀,要下功夫、动心思,给予音乐创作充足的时间,在良好戏剧结构和文学结构之下,才能将音乐独立的审美价值、音乐表情、音乐表演充分彰显。经典作品的成功,离不开经典音乐的创作,而短期创作的东西很难经得住推敲和观众的检验。

三、戏曲音乐继承与创新的浅见

戏曲音乐的创新,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的任务。思维创新是无形的,技巧创新是有形的。戏曲音乐的创新是思维创新的具体落实与技巧创新的有效载体的科学统一。

在戏曲音乐的创作方面,要坚持继承与开放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即在不损伤本民族审美观念和不失本剧种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对声腔、曲式、复调、配器等作曲技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调动主题曲贯穿、一曲多用等多种音乐手法,使得剧目音乐的整体性加强,超越托腔保调的简单职能,具有营造环境、推动剧情、烘托气氛等表现功能,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表现潜能。

(一)坚持统筹发展,强化集成创新。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引,充分发挥中国文联、剧协、音协、戏曲音乐学会等专家指导作用,大力加强中国音乐学与中国戏曲学的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戏曲音乐的理论研究、艺术科研、精品集粹、史论教程、集成编撰和人才培养。加强对中国名、老艺人经典剧目的唱腔设计、乐队建设、演唱方式及艺术处理的理性总结与戏曲音乐鉴赏;加强对传统戏曲音乐与外来音乐的分析与诠释;加强对新时代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方向、整体规划、专著论述、集成曲谱、录音录像、文选精编等,推进新时代中国戏曲音乐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

(二)坚持优剧展演,强化联合创新。事实说明,竞演与评奖活动是推出优秀剧目放射时代光彩、题材立意新颖、风格多样多彩、人物个性鲜活、戏曲音乐优美动听的艺术生产的机制。优秀剧目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通力合作,体现出戏曲综合艺术的集体强力。同时充分彰显戏曲音乐的作用。戏曲音乐是一种戏剧化的音乐和音乐手段的戏曲化。戏曲音乐的程式性是与文学剧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音乐结构起着文学剧本的结构作用。

老艺人曾说:“各不相同、自不相同”。演员在一定程式的规范下又不拘泥程式而灵活变化,有着自由发挥演唱才能的随意性,这是戏曲音乐的明显特点。既是同一种板腔、同一种曲牌,也会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剧目、不同演员、不同流派有所不同。这种音乐创作的随意性,就每个演员或乐师来讲,它可称可变性。

(三)坚持人才历练,强化自主创新。戏曲音乐改革的关健,人才是根本保证。当前,戏曲音乐创作己从民间音乐传统的集体创作方式,转化为专业声乐作曲进入了戏曲音乐创作。但戏曲音乐创作名家大师还是匮乏。因此亟需大力培养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戏曲音乐工作者,把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统一为一体,为戏曲、为剧种及音乐做出新的贡献。音乐创作是复杂的精神劳动,是音乐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的生产活动,它有自身的规律,理应受到尊重。尤其要注重保护戏曲音乐人才,防止人才走失和荒废。

观众需要多品种的戏剧艺术享受,更需要具有民族品格和特色的戏曲。对戏曲音乐来说,就是各个剧种音乐的革新要从实际出发,不脱离剧种音乐的传统风格,借鉴吸收新的音乐因素、新的手段、新的手法与技巧来充实,加强整体构思,突出唱腔重点,重在动听感人。创作中,在保证主题内容的前提下,考虑传统特色,发挥演员特长,坚持与演员、乐师的整体合作,取得音乐创作的新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戏曲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弘扬主旋律,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提倡多样化,满足观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欣赏要求,创作出表达各种内容与多样形式的音乐作品。

结 语

字韵由音出,音发乎于情。戏曲是场上之做,是以唱念为主的“活艺术”。关注音乐与戏剧之间的关系,合理运用技术技法,锐意革新,广博姊妹艺术及外国音乐之长,多方助力培养戏曲人才,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良性生态发展之路。固本求新、勇攀高峰,让戏曲音乐在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夺目似锦、永葆艺术青春。

猜你喜欢

剧种音乐创作剧目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舞台剧目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西藏当代音乐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