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1-28密甜甜

科技视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学研实验室设备

密甜甜

0 引言

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为大学生以及老师们提供专业的实验空间,供其对知识技能进行练习和检验。高校实验室的主要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但却不由教师群体或学生群体进行管理。这使得部分高校实验室管理进程中,常出现管理质量下降,管理办法背离具体使用需求的一系列问题。这类管理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会造成高校在实验室中输出的资金、资源无法得到良好的应用。另一方面,会令教师和大学生无法接触到真正高效、专业的实验室服务,从而影响校内学研工作的开展质量。而对于高校来说,学研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解和归因分析,能够找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痛点,继而得出更具针对性,更能够从根本上改良现状的实验室管理质量优化对策。

1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时代任务

1.1 实验室是辅助高级实验活动的必备条件

高级实验活动指的是无法在简单环境内完成的实验,一般这种实验都具有复杂性、危险性等特征。一般而言,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进行简单的演示操作,学生再进行模拟操作便可实现其教学功能。但在高校环境中,随着学生学习水平和知识经验的不断增长,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内容也将越发复杂。这时候教师仍将简单实验作为教学方法,必然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提升的学习兴趣。基于此,高校选择建构专门的实验室,供教师进行比较复杂的实践教学。高校实验室的基础构成便是各个学科必然出现的设备、材料、数字化操作系统等等。并且实验室外围还具有强效的保护措施,可以承担绝大多数具有教学功能的实验活动。其安全性、实用性和自由性相较于传统的教室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因此,高校建设实验室的最本质任务,就是为教师和学生开展高级实验活动提供必备条件。

1.2 实验室是加速国内技术发展水平的关键动力

高校的本质虽然是教学,且大学生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尚未达到一定高度。但实际上,高校也是挖掘大学生人才,充分激发教师教授学研潜能的重要场所。高校本身的理想目标绝不仅仅是提供教学方面的服务,国内绝大多数的高校都渴望能够为技术发展、学术发展做出实质贡献。而实验室正是检验理论真知、为教师教授提供实践空间的重要媒介。高校妥善建设实验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实验活动的开展效率,令教师和学生们能够更加灵活自由的开展创新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院校建立积极高校的学术研究氛围,孵化更多的技术研发项目,继而升级加速国内技术发展水平的可能性。

1.3 实验室是升级高校办学力量的重要构成

高校需要不断吸收更高质量的大学生人才、教学人才和科研人才,来保障高校自身的综合竞争地位。而对于高质量的人才来讲,他们并不注重高校能够为自己提供怎样的经济条件。他们更加注重高校是否能够为自己的才能提供施展空间。而高校实验室的建构质量,代表着一个高校的资金资源力量,代表高校的前瞻性思维以及视野的广度。这些刚好是高质量人才会去考量的内容。故而,高校不断优化实验室质量,以建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特征,能够为学研工作提供最佳辅助的实验室时,便可以吸引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加入院校。进而,高校自身办学力量便可以稳定升级,并持续在人才竞争局面中占领有利地位。

2 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2.1 管理体制存在不合理现象

走访国内实验室建设质量存在不足的部分高校可知,这些高校实验室的质量问题都出现在管理体制上。问题具体分为两个方向:其一,只使用项目制的实验模式。即在学期开始前,要求不同专业内教师提供该学期内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对照这些项目进行准备工作。理论上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令管理过程更加可控、有条理。但实际上会导致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不高,因为许多新想法都出现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很难提前发现并预设。其二,管理制度缺少责任关联。部分院校十分重视实验室管理,为此配置了较多的管理人员。但却并未科学划分具体的管理范围、责任关联,造成了管理资源浪费的问题,实验室管理质量也长期无法提升。

2.2 设备及资金利用率低

实际调查可知,并不是所有高校都会将实验室建设作为重点项目。这导致部分院校拨给实验室建设的款项较少,只能配置比较基本且数量较少的设备。而比较低端的设备往往无法与新的教学任务相匹配,大学生们即使迫切需要参与实践实验来检验理论知识。也会因设备无法支撑高级实验活动而放弃实践的想法,从而导致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较低。未对资金应用进行科学规划,也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各个院系在提交采购申请时,并未进行沟通来确认是否存在重复购买的问题。导致高校实验室内出现重复性资源,这也构成了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会令学生和教师都无法借助实验室来提升学习质量。

2.3 教学管理内容单一

国内部分院校对实验室的功能存在误解,认为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学提供辅助。因此在安排实验室使用机制时,会优先以学生的需求为优先。理论上这种思维充分尊重了学生,可以提升学习质量。但实际上,更能够发挥出实验室作用的是教学人员。教学人员往往同时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责任。当高校实验室管理内容单一,只针对学生群体进行建设,忽略教师以及教授的建设需求时,必然会降低教师教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继而也降低了教学服务的整体质量。并且,部分院校也并未以开放的心态利用实验室,只在较短的时间内开放,虽然保障了实验室的卫生质量、设备的维护质量,但同时也降低了学研工作的开展效率。

3 高校实验室提升管理质量的对策研究

3.1 更新观念,优化管理制度

高校方必须要同时站在国家发展、社会发展、高校需要、教师需要、学生需要的多个角度进行前瞻性思考,更新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观念。要意识到实验室建设关系到高校办学质量,更是应对未来社会朝向技术核心发展模式的重要条件。基于此,可结合实验室管理中的管理体制问题,从两方面优化管理制度。首先,要构建活跃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保留学期前提供实验项目的模式,但也要设定2- 3 次的建构新实验的机会。从而充分尊重和利用新思想,争取令每一个有潜力的科研项目都能够取得优秀成果。其次,要建设责任制关联办法。先按照具体的实验室工作内容与工作需求,重新规划管理岗位,岗位聘任择优选优,避免人员冗余现象。每个岗位清晰化分职责范围,不能重叠也不能有空白。校方需定期对实验室管理质量进行查验,不合格处直接由对应的管理者全权承担责任。从而充分保证实验室管理的老制度能够被充分尊重,新制度能够迅速执行。

3.2 重构建设规则,提升设备及资金利用率

校方需要重构实验室建设规则,沿用各个院系自发提交设备以及其他资源的需求申请表。但高校方需要在宏观层面对各院系的申请内容进行审视,要尽可能保证设备可以面向多个院系同步使用,避免出现重复购买等资源浪费问题。完成购买和实验室建设后,需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构建“智慧管理”模式。即实验室内部设备及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统一用信息技术设备来完成。实验室内的电气装置和设备都采用物联网管理模式,尽可能提升实验室管理的便利性、专业性。每学期开始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应结合不同院系的使用需求,科学编排使用规则和使用顺序。保证每个院系都能够均衡应用实验室资源,利用专业的设备来实现理论预想。

3.3 开放实验室,构建学研一体发展局面

为了提升高校实验室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辅助高级实验活动、加速国内技术发展水平、升级高校办学力量的作用。高校方应该适当开放实验室,为学生以及教师提供自由实验的作用空间。但为了维护实验室状态,应构建学研一体的应用模式。即除日常学业需求外若要使用实验室,需要由教师开通学术研究的项目,学生以辅助项目的形式参与。当学生群体想要独立开设研究项目,则其项目需要先通过专业内教师的质量审核,再经过高校管理层批准后,便可获得实验室的开放性使用权。此举的根本含义在于,要尽可能地将实验室资源应用到“刀刃”上,令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活动质量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改善。

4 结语

综上,高校实验室对内具有提升研学发展质量的作用,对外具有提升高校办学竞争力的作用。积极应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问题,能够及时清除高校学研发展的障碍因素。一方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阶段的投入性,增加大学生的“实验获得”。另一方面,能够积极促进学术研究的妥善开展,令高校的发展能够更具全面性、多元性等优势特征。

猜你喜欢

学研实验室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学研”教育模式在《畜牧学概论》教学中的思考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伙伴学研的理念和实践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G-E-T”学研型语文课堂生成的类型及导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