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策略研究

2021-01-28王亚丽

科技视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双一流民办高校办学

王亚丽

2015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各高校为争入“双一流”名单,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上呈现出“金钱大战”“挖人大战”的状态,使得人才处于一种非正常的流动状态。而民办本科院校基于自身办学历史、硬件资源或社会定位等缺陷,使得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异常困难,存在高层次人才盲目引进和资源不足的状况。在2017 年1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特别强调,应根据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发展规划;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不得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头衔”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

1 我院高层次人才构成的特点

近年来,一些民办本科院校运用多种途径、方式和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使得高校的人才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层次人才主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明确认定的人才级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获奖者、青年“千人计划”等。但基于我院自身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高层次人才不一定是那些有着高深学术造诣的学者,也可以是那些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并对我院发展有着战略意义的人才。

根据对我院高层次人才数量和结构上的分析,发现我院人才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我院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总体来说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在结构上也得到较大的优化,发展态势日趋良好。二是高职称人数特别是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数在师资构成中所占比例较低。据统计,我院2017- 2018- 1 学年共有授课教师708 人,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数仅有153 人,仅占师资队伍人数的21.6%。这也在侧面反映了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资源不足,吸引力不够。而如何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产生人才之间的良性互动,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高层次人才建设体系,则是民办高校稳步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

2 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明晰的人才建设体系

由于民办高校的自身发展的局限性,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上自我定位不清晰,盲目依靠高薪酬引进高层次人才,未能进行统筹规划。有一些院校只追求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引进的人才与自身院校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规划并不相符,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使人才发挥应有价值,更甚者出现因人而设学科的现象,使学科建设出现偏差。此外,在人才引进的质量方面,未能严格把关,仅考察应聘人员的学历背景和目前的科研教学情况,片面重视国外高学历人才,轻视本土化人才,对教师的未来发展潜力缺乏预判,不利于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

2.2 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

民办本科高校的宗旨多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师资的引进方面应偏向于实践型人才。如我院设置的好多院部都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像机械与电信工程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都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而真正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多是处于工厂或企业中。由于部分民办高校过于重视人才的学历和职称,使得一部分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被排除在外,致使人才引进方面出现误差。还有部分民办高校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实验设备不足或落后,在一定层面上也会导致工科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此外,招聘方式单一、招聘平台低,人才引进制度不完善,都影响着人才引进,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3 忽视对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和培养

部分民办高校对于引进人才的培养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一是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引进人才后,让他们担任过多的行政职务,繁杂的事务消耗了很多精力,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也可能因占据资源与所做贡献的不平衡,引起普通教师与高层次人才之间的矛盾,导致普通教师流失。二是民办高校虽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科研经费短缺,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氛围不浓,科研奖励机制薄弱,使得部分高层次人才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难以施展才干、发挥效能,无法留住人才,不利于学校的稳定发展。

3 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策略

3.1 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建设体系

在片面追求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制定明确的人才引进规划,根据这一规划,首先确定人才引进的资格条件,根据本校的重点学科或紧缺人才学科来制定人才需求计划,使得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呈现出科学合理的人才梯度。其次确定所需高层次人才的数量,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际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方案。最后依据制定的人才引进方案,组织招聘所需高层次人才。民办高校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建设体系,要有发展的眼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力争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

3.2 明确民办高校的自身定位

民办高校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如果强要模仿教学型或科研型学校,便无法将自身的定位作为自身特色来进行建设。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的民办高校,在自身引进人才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加强与国内高校的合作,利用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进行特定项目、课题的合作,带动学校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并与一流学者近距离地接触交流教学思想、研究思路及施教方式,既节省成本,也能实现提高本校师资队伍水平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深化合作领域,加强校企合作,利用社会上的优势资源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加速学校内部实验实践设施的更新,以便吸引高层次人才。

3.3 完善人才引进的后续管理和培养

民办本科院校需积极营造爱才、惜才的人才引进氛围,更新高层次人才观念,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增强人才意识,对高层次人才实行人性化管理,不仅给予高薪及住房福利等优厚待遇,还有完善引进人才的服务机制,为引进人才提供后续的服务保障。调动高层次人才在本职工作上的积极性,提供发展平台,挖掘人才潜能,使得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同步进行,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稳步推进学校整体目标的建设。此外,在要求他们为科研和教学改革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还要注意对高层次人才的后续培养,如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新进人才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当然,在加大对新进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还要为普通教师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以保证引进人才队伍的稳定。

3.4 构建科研资源共享平台机制

民办高校普遍不具备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科研实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与科研资源共享机制,是民办院校为高层次人才弥补科研条件保障不足的一条出路。民办高校可与其他一流高校或优秀省属院校或各类企事业单位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构建平台共享机制,促进科学技术人员、科研设备与网站平台、科研信息技术等的互通有无,共同进行研究开发,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整体科研实力,从而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所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是民办高校引进的学校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要加强自身的规划建设,明确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内培外引,形成一套科学的培育机制,产生对高层次人才独特的吸引力,最终实现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推进学校的稳步发展和内涵提升。

猜你喜欢

双一流民办高校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