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装备制造类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21-01-28宋福林
宋福林 杨 丰
随着我国近些年经济水平不断增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智能制造相关新兴产业不断地发展。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正从自动化向智能化飞跃,智能制造生产系统能完成并替代大部分人工的简单操作,企业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操作工,需要的是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一专多能、能解决综合实践问题能力的现代复合型技能人才。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现代装备制造类企业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单一、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复合型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两个以上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与传统职业教育培养单一专业技能的“专才”相对应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旨在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专业模式,使职业院校学生成为具有学科迁移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19年2 月13 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在各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旨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探索职业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积极推动高校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新机制,加强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
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聚焦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共识,构建开放、多元化的职教体系,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欧美国家提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和跨学科人才的目标,日本提出要培养综合化人才积极兴办科技大学,俄罗斯职教界则倡导培养具有综合化的知识、多专业技能的专业能手。
国内教育界近年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诸多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长,研究方向越发精细化,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魏志强、宋明伟、高峰从不同层次的岗位阐述了我国新型智能制造类企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我国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知识薄弱、技能单一、后劲不足,不能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8]。钱逸秋、唐小艳、张慧敏等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目标定位、专业结构设置以及对职业精神的重塑等方面进行研究,借鉴国外的先进办学经验,结合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遇到的瓶颈和困难,提出了我国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突出“跨界性”与“创新性”[3]。许艳丽、李资成等从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路径。
综上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视域。
2 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探寻湖南省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现状与特点,分析省内职业院校的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现实困境探讨合理的对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为服务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装备制造类复合技术技能人才战略保障。
3 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内容
3.1 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征研究
随着我国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给我省的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份严峻的挑战。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省的基础,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能否满足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能否适应产业的发展,其综合素质和岗位转换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湖南省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还存在与企业实践脱节、技能人才的普适性不强、对跨专业跨岗位跨工种等复合型技术技能掌握得不够、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满足新形势、新要求等诸多困境。在新形势的背景下,装备制造类复合型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不能遵循传统的管理理念,在运行保障方面应树立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更新思想观念,同时还需要深入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3.2 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技能的层面上,涉及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对象及培养层级等核心问题,如何定位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水平,除了组织管理架构、财政资金、设施设备、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否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必须经过实践验证,本项目将从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群相关的专业学生中挑选部分学生组成“工匠实验班”进行实证研究。
根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完善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教育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以及健全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
4 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路径
借鉴国际和国内较为先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和探索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将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学生复合型专业技能的要求以及装备制造类企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并创新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优化和补充。
4.1 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资源整合
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团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项目研究依托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实验班、机制学院的专业图书室、名师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等,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源整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构建新的适合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新课程体系,在学生完成本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扩展学习,掌握与本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培养从单一专业培养转向复合专业培养的转变,适应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4.2 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紧跟产业发展步伐
教育部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展示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最重要的舞台之一,也是引领我国各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基本上都是体现了团队协作、跨专业、跨岗位等要求,这也就引导各职业院校应积极向培养高端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方向发展[6]。因此对接技能大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技能竞赛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能够直接高效地检验和评价各职业院校的办学成效。
4.3 发挥专业群的作用,构建模块化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深度剖析当前装备制造类行业企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探讨典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岗位能力的成长路径,整合装备制造类专业群的学习资源,构建新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4]。主修专业的学习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拓展专业的学习来自专业群内其他关联专业的课程,为后续复合型专业课程组的学习奠定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变迁的能力;复合型专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复合型技能岗位的能力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标注各课程的关联关系,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应的课程,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特点和职业规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主修专业课程、选修相应拓展专业课程和复合型课程。
4.4 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实践
在高职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遴选出一批学习成绩好、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较高的“苗子”分专业类组建工匠实验班,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动态进入和淘汰机制,在保持工匠实验班班级建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动态调整的与补充,保证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积极探索与湖南省内的装备制造类企业合作途径,进一步深入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论证。在与企业合作的实践中不断优化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并逐步扩展到整个装备制造类专业群和学院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中。
5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装备制造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征,剖析装备制造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探索构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方案。依托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工匠实验班开展实证研究,检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效,不断完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使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践价值。有助于丰富湖南省职业教育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为各兄弟院校的装备制造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交流与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