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沭县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1-01-28李伟临沭县统计局

消费导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基地加工食品

李伟 临沭县统计局

一、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产业现状

食品加工是我县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县食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以大蒜、葱、姜、辣根、草莓等为原料,以脱水、速冻、保鲜、盐渍四大系列产品为主导的果蔬加工业;以内销为导向,以猪、鸡、鸭为原料,以白条肉、分割肉等粗加工产品为主导的肉类加工业;以区域性为导向,以小麦、花生、红薯、茶叶为原料,以饮料、酒、茶叶、红薯淀粉、面粉等产品为主导的饮料酒和粮食加工业。

该产业以三兴食品、盛合食品、华强淀粉、沂蒙老区、行政总厨、春山茶叶等龙头企业为驱动,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了规模经济产业体系,建立起了完善的食品产业一整套产业链,实现了食品产业的整体化提升,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就业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二)产业主营业务及规模

我县食品加工产业主要集中在果蔬加工、畜禽加工、粮油加工、酒水饮料、调味品、休闲食品6大领域。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9家。

1.果蔬加工业以兴大、三兴、东盛伊思德、冠山升华等为龙头,以AD生产为主,并通过FD生产线的投入,重点发展植物提纯、有机蔬菜、真空冷冻、保鲜绿色保健食品,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该产业共有企业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产值达到6亿。

2.肉类加工业以盛和食品、佳士博、太合美菱、虹源食品等为依托,重点发展冷鲜肉、低温肉制品、熟食、鹅肝酱等精深加工制品,鲜肉制品重点向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食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营养化、易存储、食用方便方向发展。该产业共有企业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产值达到30亿。

3.粮油加工业以华强、益信源为依托,重点开发红薯精淀粉、变性淀粉、植物蛋白、花生油、大豆油等高附加值产品。该产业共有企业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产值达到3亿。

4.酒水饮料业以沂蒙老区酒业为龙头,重点开发“优质、低度、中高档、生态化”白酒产品。该产业共有企业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家,产值达到2亿。

5.调味品业以行政总厨为依托,努力扩大调味品品牌在省内外的影响力,重点发展天然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和方便调味品。该产业共有企业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家,产值达到0.5亿。

6.休闲食品以春山绿茶、冠天下、御园果茶为重点,开发黑茶、绿色保健饮品。该产业共有企业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产值达到0.6亿。

(三)产业前沿技术

农业生产基础共性技术(中国农科院);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天津的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绍慧,原农科院科研处处长);大蒜深加工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皮须中活性物质提取技术(江苏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李春阳副研究员);蛋壳提取乳酸钙、丙酸钙技术及蛋清分离提取溶菌酶、蛋清粉技术(华中农业大学);膳食纤维、降糖食品生产技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技术研究室)。

二、存在问题

(一)产品结构布局不合理,制约产业纵深发展。我县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9家,仅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13.67% ,规模企业的数量较少、规模相对较小。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传统低效益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地产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市场影响力小,竞争能力不强。

(二)生产环节衔接不紧密,影响产业融合发展。在农业生产环节,食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够,品牌创建和宣传力度不足,农技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农副产品加工环节,产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带动辐射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辐射带动作用相对较小。

(三)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阻碍产业扩大规模。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县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行商业化的运作,使食品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已经越来越困难。受社会风险投资机构较少、上市融资竞争激烈、金融体制还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少。我县由于受地理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招商引资的难度也比较大。

三、发展方向

(一)重点改造提升八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培植壮大优质粮食、瓜菜、果茶、花生、畜产品、食用菌、烤烟、桑蚕等特色生产基地,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重点对青云千亩蔬菜基地、郑山北沟头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小蒙山金银花基地、店头措庄花卉苗木基地、石门沭河古道蓝莓基地、临沭街道桃园高效农业长廊、高埠瓜菜基地、穆疃河优质葡萄种植基地进行改造提升。

(二)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建立完善县乡两级配套联动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快实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名牌产品。一是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体,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二是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

(三)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培植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利益联接的长效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租用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力争有龙头企业的镇街都建立一处龙头企业自属基地。

(四)转变经营模式,实现农工贸一体化。一是实施产业化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和扶持食品加工企业走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路子。二是拉长产业链,源头加大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产品终端进超市,扩大销售,提高利润率,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食品产业整体水平。一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使我县食品产业全面进入工业化进程。二是要引入科技创新机制,应用高新技术切实解决我县食品加工资源利用率偏低、综合利用率偏低、质量管理水平偏低等老大难问题。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鼓励大中型食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速形成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四是依靠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高技术附加值 。五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现代营销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科学性。

(二)大力发展和培育龙头食品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巩固发展已组建的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培育组建一批实行原料、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龙头食品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保证食品加工企业获得稳定的原料需求来源。进一步处理好农工关系,实行利益共享,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发展和培育农产品加工的食品龙头企业为纽带,开展建设食品工业强县和开发区域经济的活动,推动县域食品工业发展,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快食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组建各种形式的大型食品集团,在扶持现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加快规模经济发展的步伐。发挥群体优势,选择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或名牌“拳头”产品企业,组建“贸工农”、“科工贸”一体化的各种形式的食品企业集团。这批企业应该拥有国内国际的著名品牌和世界最新科技加工技能,使之具有较强的抗衡和国际竞争能力和潜力。组建现代生产经营型中小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走小而专、小而精有个性的特色之路,进一步走统一原料供应,统一生产工艺,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的连锁生产经营的路子,成为见效快、效益好、竞争力强、灵活性强,消费层面宽的现代中小企业。

(四)加快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食品企业经营国际化发展。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利用脱水蔬菜、畜禽产品加工等资源优势,整合现有企业,按照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搞好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向高加工度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充分利用我省、我县的地缘优势,研究俄罗斯、韩国、日本市场需求特点,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给予企业从出口到海外销售再到省外直接投资的全过程支持,包括扶持政策、人材培训等多个方面,打造一批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猜你喜欢

基地加工食品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食品造假必严惩
我的基地我的连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