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容庚先生的文学和艺术

2021-01-28田炜

大学书法 2021年1期
关键词:古文字篆刻书法

⊙ 田炜

容先生有明确的治学方向,以古文字、古器物、法帖书画的研究为主,见人旁骛则讥之曰“不务正业”。锲而不舍和精益求精是容先生自觉的学术追求。他曾经在1940年12月25日的日记中记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并世诸金石家,戏为评骘:

目光锐利,能见其大,吾不如郭沫若;

非非玄想,左右逢源,吾不如唐兰;

咬文嚼字,细针密缕,吾不如于省吾;

甲骨篆籀,无体不工,吾不如商承祚;

操笔疾书,文不加点,吾不如吴其昌;

若锲而不舍,所得独多,则彼五人似皆不如我也。

其实,容先生生长于书香世家,他的祖父容鹤龄、外祖父邓蓉镜都是同治年间的进士,他的父亲容作恭是光绪二十三年拔贡。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容先生后来的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容先生虽然以古文字和古器物的研究闻名于世,但扎实的学术根基仍然使得他在文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1925年,北京大学《国学门周刊》就连载了容先生撰写的《〈红楼梦〉的本子问题质胡适之、俞平伯先生》一文。文中容先生大胆质疑了胡适和俞平伯关于《红楼梦》后40回是高鹗所补的观点。尽管容先生后来也转而相信胡适的看法,但容文在当时的“红学”讨论中依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篇文章后来还被收入了200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1954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启动编写中国文学名著选读丛刊的计划,容先生与詹安泰负责《诗经》部分的编写。同年,容先生又与詹安泰、吴重瀚合作编写了《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容先生负责撰写其中的先秦文学史。容先生少以诗、联创作示人,传世者也有若干。1944年,徐宗浩把明人刘珏《安老亭图卷》借给容先生观看、临摹,然“临未毕,灯下索归”。原来徐氏曾以赵孟书《淮阳书院记》索题于同乡覃研斋,对方竟不归还,所以对借字画之事特别慎重。后来,徐氏作诗两首致歉,容先生和之云:

水竹云山笔偶亲,廿年焚砚走京尘。评量金石甘残抱,愧向传称作画人。

南望胡尘劫可怜,故园书画半成烟。如何君复痴于我,借出刘图竟损眠。

容先生为人写对联,多散见于其传世的书法作品。据《容庚北平日记》所载,孙中山逝世时,容先生曾手书挽联送追悼会现场,曰:

为天下不顾家,故乡遍千里创痍,民生之谓何,一死空留遗恨在。

定方略以建国,革命积卌年心血,哲人其萎矣,万方同吊泪痕多。

凡此皆可见其旧学根基。

容先生的四舅是著名的书法篆刻家邓尔雅,从叔容祖椿擅长作画。在他们的教导和影响下,容先生在少年时代就对书法、篆刻、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1年,西泠叶铭辑《广印人传》,称其“工山水,喜篆刻”,当时容先生还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1922年北上求学以后,容先生牢记古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的教训,专心于学术研究,但并未中断书法、篆刻和绘画的临摹、创作和研究。他的书法、篆刻和绘画也因为有了学术的浸润滋养而有了质的提升。尤其是长年研究摩挲青铜器,使得他对铜器铭文的笔画线条、构形、章法都有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深刻理解。他的书法古雅厚重,绘画古意盎然,篆刻出入黄牧甫,又把他的古文字研究、他对古文字的理解融入其中,真正做到了“技进乎道”,至今为人珍视。1946年容先生返粤,任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兼任《岭南学报》主编,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直至去世。当时的学术资讯远没有今日发达,学术交流也远没有今日便利,僻处岭南,容先生常常感叹金石实物、拓本等研究资料之难得,研究也渐渐转向了书画、丛帖方面。1963年,容先生被推举为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委员。1979年,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恢复活动,容先生再次当选主任委员。1981年,容先生又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名誉主席。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容先生又培养出马国权、陈永正、张桂光、陈初生等一批学者型书法家。在他们当中,有的人在跟随容先生学习之前已经是崭露头角的青年书法家,但在容先生门下的学习无疑大大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眼界,为后来他们在书法界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自此,广东书法界出现了一批把古文字研究和书法、篆刻创作相结合的独特群体,这是其他地区的书法界所没有的。

容先生出生于1894年,正是在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容先生的父亲容作恭在容先生出生时写下了一首诗《甲午八月初六日子长庚生》寄托对儿子的希望:“时局正需才,生男亦壮哉。高轩一再过,都为试啼来。”虽然容先生选择了治学的道路,曾自责“不能执干戈,卫社稷,有负祖若父之期许”,但他始终有笃厚的家国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容先生将毕生珍藏的青铜器、字画、碑帖、书籍悉数捐献国家,其中包括青铜重器《书也缶》《越王剑》《十年陈侯午敦》等青铜重器,宋人《云山图》、元黄公望《云山清溪图》和明代沈周、祝允明、倪元璐的字画。这些珍藏凝结了容先生数十年的心血。有人说当时的文物价贱易得,教授薪资优厚,这恐非全部实情。我们以《书也缶》为例,《书也缶》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运用错金工艺制作铭文的青铜器,是国家一级文物,现藏国家博物馆。1944年,容先生从北平估人倪玉书处购得此缶,价15000元。根据《容庚北平日记》的记载,1943年容先生家用支出14151元,而每月薪金仅650元,可见容先生的生活并不宽裕,购买《书也缶》即花去容先生两年多的薪金。后来容先生又把铜缶无偿捐献国家,这恐怕是很少有人做得到的。

容庚 篆书临栾书缶轴

猜你喜欢

古文字篆刻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篆刻
书法欣赏
瑩波篆刻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