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竞赛与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发展探析 *
——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2021-01-28尚香
尚 香
(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9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打通了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快速通道。以广东省为例,截至2019年底,举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已经达到29所[1],在校生人数少则6000左右,多则近20000人。从“十三五”末到“十四五”初,由于国家推进公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快,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势必被拉入内涵发展的高速通道。然而,由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来自民间,因而无论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学生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与国家财政资助公办职业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实现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微观运行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民办高职院校竞赛与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的发展,为寻求民办高校的内涵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竞赛文化、发展周期及策略选择
1.民办高职院校竞赛文化及其基本元素
从20世纪90年代的数学建模开始,在全国范围上至国家层面的各类竞赛、下到高职院校组织的各类竞赛如雨后春笋般显现。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竞赛活动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重要内容。在许多高等职业教育,竞赛已经形成了能够突显自身教育文化的特色品牌。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经历近两年的努力,形成了具有团队化发展、双导师引领、创新创业导向、课程建设推进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竞赛文化雏形,虽然这个竞赛文化仅仅是一个雏形,却具备了竞赛文化的基本元素,即校长负责制的组织管理元素,专家团队引领元素,团队化发展元素,教育创新元素,创业导向元素。首先,是校长负责制的组织管理元素,即由学校校长直接负责竞赛相关的主要工作,包括从省内外聘请赛事指导专家,组织专家团队,协调竞赛组织管理事项;由学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年度赛事组织工作;各二级学院选聘指导教师并负责组建学生参赛团队。第二,是专家团队引领元素,即由赛事指导专家、教学科研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协调赛事的参加项目、全过程指导参赛团队的比赛项目。第三,是团队化发展元素,即由学校教学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二级学院指派或立项赛事项目的教师组建赛事参赛团队,形成专业互补、方向一致的参赛团队集合,充分发挥全校参赛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是教育创新元素,即通过组织相应专家针对参赛类别和具体赛事开始全校性的选修课程,并提供赛事指导。第五,是创业导向元素,即利用创新、创业赛事引导参赛学生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竞赛文化的发展周期
竞赛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的组组成部分,竞赛文化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发展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竞赛文化的发展周期,是指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相适应的时间阶段,即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由外延向内涵,由内涵发展的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发展过程的时间周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推论,竞赛文化的发展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竞赛文化发展周期三个阶段基本特征如下:首先的导入期。如果将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理想状态定位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精准对接,工学一体化运行,受教育者充分就业,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充分显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健全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平分秋色。那么,目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竞赛文化还处于发展周期的导入期。在导入期,民办高职院校组织大学生竞赛的目的是树立学校品牌,提升在民办高校中的竞争力。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的目的是完成学校考核指标、职称晋升。学生参与大学生竞赛过程往往是取得相应学分和学校考核。这一时期,民办高职院校参与的竞赛项目层次较低、种类较少、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内容不多,申报的竞赛项目大多为行业学会举办的专业技能比赛,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以项目计划书为内容的比赛。第二是成长期。“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与产业政策将进一步融合,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教育资源、教育生产力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生产关系必将得到改善,与之相对应的竞赛活动将会显现出全新的特征,这个全新的特征是:民办高职院校参与的竞赛项目层次和种类数量上的上升、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质性内容增加,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的目的将直接对接教育质量和水平,学生充分就业,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内在需求。在民办高职院校竞赛文化发展的导入期所采取的策略是:第三是成熟期。这一时期是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在这一时期民办高职院校竞赛文化实现了与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受教育者的充分就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高度融合。
3.竞赛文化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
民办高职院校的竞赛文化,包含竞赛精神文化和竞赛物质文化。竞赛的精神文化,是指竞赛指导思想、学生参赛文明、指导教师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竞赛物质文化包括教学资源、导师团队、专业实验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等等。在民办高职院校竞赛文化发展的导入期,由于各种相应资源还相对紧缺,学校相应激励措施不到位,大多数教师对竞赛的认识有待于提升,学生团队学习意识薄弱,因此所采取的策略是:将竞赛文化的发展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推进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发展进程中,将竞赛项目融入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开设与竞赛有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培育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育赛事指导教师团队,培养学生团队学习和学习创新能力;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如粤、港、奥大湾区建设)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如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国家战略),培育竞赛项目、推进竞赛文化的发展。随着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发展进程的全面推进,在民办高职院校竞赛文化发展的成长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导向、校中厂(公司)、厂中校、专业实验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已经初具成效,这一时期所采取的策略是: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将竞赛活动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课程(特别是完整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改革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从新入学的学生开始有关赛事的教学活动,实现全日(专科三年、本科四年)制学生学习过程的全覆盖。民办高职院校竞赛文化发展的成熟期,即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想状态,这一时期民办高职院校的竞赛文化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是竞赛文化的发展策略是:根据对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布局,根据地方经济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因势利导、开放、协调、融合、创新。
二、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建设的理性分析
1.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内涵及动因
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化改革的重要支点,民办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不仅是“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传技带徒、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作用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更是高技能人才孕育的孵化器”[2],而且教育生产力提升和改善教育生产关系的物质保障,这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深化改革和内涵式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因为,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特别是用于技术技能实践教学资源还比较短缺,与公办职业院校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需求,这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进程的短板,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恰恰具有补齐这一短板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08年起动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采取的做法是:学校层面的举措。积极引进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和社会非物质文化的技能大师,制定相关政策并由教学科研部分进行对口管理,提供资金支持,组织申报各类相关项目。各二级学院的举措。在学校的总体部署下,各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紧密围绕教学改革和地方经济人才需求,建设诸如汽车、服装、陶艺、机器人等技能大师工作室场所,组织申报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协调与之相关项目的专业课程,为各专业教学团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团队的举措。根据教学需要、教师考核、职级晋升的个人需要,许多专业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能工巧匠和技能型人才,纷纷申报相应的省、市级和校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截至2018年底,一批在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已经起动运行。
2.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建设机理探析
伴随民办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进程,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将会逐渐形成。在民办高职院校形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的依据:首先,是技能大师工作建设是民办高职院校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网络的形成能够直接引领民办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第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形成不同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模式;第三,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过程本身,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体制创新等一系列物质文化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无疑将会推进其精神文化的发展。依据哲学的观点,民办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是其事物内因和外因相互转换[6]互动的结果,因此其机理是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民办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形成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外因是来自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关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制度文件,如《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3]《内江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4],内因是民办高职院校相应的对策与响应,部分教师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并开始展开相应工作。这一时期,无论从学校还是从教师的视角,对技能大师工作建设长远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走形式、图功力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物态形式大都还没有形成,人们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相对原始的状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进程只能是量的积累。第二个过程是民办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形成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外因是来自学校之外可配置的教育资源,包括技能大师、企业和科研院所能够利用或融合的物质资源、纵向和横向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政府或行业各类竞赛项目等。内因来自技能大师工作室全面展开的师带徒项目、项目课程以及学校对于技能大师团队(教师团队)的激励等。这一时期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形成了有代表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文化。第三个过程是民办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形成阶段,这一时期的外因来自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来自国家关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内因来自民办高职院校跨越发展的内在需求。
3.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建设的应用价值
民办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建设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体现在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支点作用。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瓶颈问题,是改革不适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运行现状。然而,推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教育教学改革,必然要实现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而这是民办高职院校很难推进的难点问题。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与之对文化的形成过程,能够为破解这一难题并推进民办高职院校以此为取向的内涵建设。第二个方面,体现在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纽带作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及其文化的形成过程,需要通过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升教师团队的教育生产力水平;需要通过运行机制的创新改善教育运行的生产关系;需要充分配置社会文化、资本和物质资源实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常态化运行。第三个方面,体现在打造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切入点作用。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打造办学特色是其生存和发展是需要。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壮大,始终处于激烈的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之中,怎样采用投入少而收益大、时间短而见效快的有效方法,必然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决策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及其文化的创造,为民办高职院校决策者的战略选择提供了可行的路径选择。